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高油价影响物价 学者:货币政策重于税制调整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0月16日报导】(中央社记者唐佩君台北16日电)国际油价再创下每桶54.93美元新高,虽然政府相关单位强调油价波动对物价冲击渐趋缩小,但中华经济研究院院长陈添枝却认为,高油价不利物价稳定,建议政府货币政策应重于税制调整。

纽约原油期货以每桶54.93美元再创下近期新高,美国联邦准备理事会主席格林斯潘最近发表谈话表示,持续飙涨的油价对美国经济及通货膨胀造成冲击,应不会像1970年代的石油危机那么强烈;但他警告,如果油价继续“实质上扬”,经济受创可能会扩大。

受飓风重创墨西哥湾产油区及奈及利亚工人罢工影响,油价供给属于短期中断因素,但民间似乎有许多产品价格已蠢蠢欲动,且油价持续二周突破每桶50美元,行政院经济建设委员会最快可能在下周协调相关单位再次举行物价会报。

不过,行政院主计处日前强调原油对台湾物价冲击已日趋缩小,希望能减少预期心理的负面影响,主计处分析,随台湾产业重心由过去的能源密集产业转为资讯等知识密集产业及服务业,原油占进口总值比重持续下降。

主计处第三局科长崔洲英表示,原油占进口比重自1980年20.8%降至今年前8月的7.2%;而且目前油料费占消费者物价指数 (CPI)权数仅2.3%,加上台湾油品市场在2000年台塑油品正式量产,开启台湾油品价格竞争,油品价格波动对台湾物价冲击渐趋缩小。

主计处指出,油价除受市场供需影响外,并受产油国家政局左右,今年中东局势再度恶化,加上全球景气复苏,尤其是BRIC(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经济活络,带动原油需求殷切,前9月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平均每桶上升至34.6美元,较去年同期涨幅达24.3%。

主计处认为,台湾相关产品在成本推升下,业者调涨内销价格,今年前9月趸售物价指数 (WPI) 较去年同期上涨 6.45%;但因台湾零售市场竞争剧烈,前9月CPI较去年同期涨幅仅1.5%,尚属温和。

经建会主委胡胜正认为,从全球的角度来看,这一波油价大涨是因景气回升需求,进而带动物价上涨,属于“需求拉动型”的通货膨胀;但对台湾而言,物价上扬却是肇因于国际油价高涨,是标准的“成本推动型”通膨。

胡胜正认为,在过去管制时代,面临通膨时,政府可以解除进口限制平抑物价,但在目前市场开放的环境下,政府的政策工具虽大不如前,但仍旧有货币、财政政策可以运用。

中华经济研究院院长陈添枝表示,面对高油价趋势,政府目前释出的政策工具中,最受瞩目的是,在必要时将机动调降进口油品及民生必需品关税税率。他认为,因原料高涨的上游成本,未来可能将以一次调足的方式转嫁给消费者,用减税方式让民众感受到物价维持平稳,其实没有太大意义。

陈添枝指出,高油价趋势恐会再持续一段时间,后续物价波动压力也将节节高升,应付通货膨胀隐忧,政府应在货币政策上进行调整,由宽松转为保守,因此,他认为,未来央行还可能再升息,让更多资金愿意留在银行内,减少过多货币竞相追逐物品情形,以降低明年度增加的通膨压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