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一抹红茶香 桃米 大雁 新体验

人气 1
标签:

【大纪元10月22日讯】自由时报记者张肇麟╱南投报导.摄影
南投埔里的桃米里以及鱼池乡大雁村的山中村落,都曾经遭逢七级强震的撼动,如今,这里有林相优美的牧场、有机栽培让土地恢复的红茶园,还有重现风华的陶土祡窑,连青蛙与蜻蜓都重访了湿地村落,秋季旅行中台湾,重新找到一种与土地和平共处的美好感受。

第一天 颜氏牧场

 颜氏牧场没有牛羊成群,景象开阔更显优闲,尤其是主人没有过度热情,也不冷漠,让人感受到难得的适切对待。

占地约九公顷的牧场内,除了零星牛只活动的草坡地,还拥有林相优美的五叶松林、樟树林、杉树林、竹林以及枫树林,适合信步健行享受绿意滋养。

 在传统红砖平房的右侧设置了L形的咖啡吧台与轻食餐饮区,线条简洁,散发生活风格。

 经营者颜俐文表示餐点种类单纯,但力求健康清新,而且尽量运用自家以有机方式栽培的蔬果,或是就地取材采集。

 住宿方面,颜氏牧场规划了舒适的露营场地,坐落五叶松林以及肖楠旁,园方利用收购而来的台电废角材拼组铺设而成的平台,简单却相当稳固。

 另外,用餐区旁的一整排牛棚则改建为枕木露营区,上方有搭设遮雨棚,环境相当舒适。

桃米生态村

 埔里镇桃米里拥有森林、溪流、湿地以及生态池,吸引众多昆虫与鸟类到此栖息、觅食以及繁衍,其中蛙类尤其丰富,全台总计廿九种,当地就有廿三种!跟着解说员走访社区,还有可能遇到四十九种蜻蜓与豆娘以及七十二种野鸟。

 拜湿地生态之赐,这座遭受九二一地震严重破坏的小山村,得以借着“生态村”重振再造,难怪居民笑说:“青蛙跟蜻蜓是社区的‘金主’!”蜻蜓造型在社区中不时可见,像是停在“桃米九二一纪念馆”后方屋顶的金属蜻蛉雕塑就特别醒目。

 这座纪念馆原是福同宫活动中心,地震造成多处毁损,经过结构补强与外增钢骨棚架,摇身一变成为探访社区的最佳窗口。室内一楼展示桃米里的沿革文史与过往生活样貌,二楼则保留墙壁破损倾倒的一角,呈现地震当时的猛烈,并陈列居民自认与地震相关的物品,教人强烈感受生活与土地的紧密牵系。

 离开纪念馆,沿着已成水泥沟渠的桃米坑溪旁的河滨步道前行,可抵达目前村中唯一保留组合屋改装成的住宿地点,紧邻民宿的公园中则设计有多层次的水池,开放游客漫步,亲近最让当地人自豪的天然泉水。

大雁村山楂脚的红茶园。


第二天 大雁村

 从埔里镇桃米里沿台二十一线往日月潭方向,一过大雁隧道,就来到一山之隔的鱼池乡大雁村,再转进“山楂脚”社区,就来到高品质土产红茶的生产重镇。

 由于鱼池乡的气候、海拔与世界闻名的红茶产地──印度阿萨姆省相类似,日治时期便开始引种栽培红茶,但一九七○年代后,受到劳力成本提高以及外国红茶强势竞争的影响,本地红茶产业渐渐没落。

 经历九二一地震后的山楂脚社区,在重建团队的协助下以“阿萨姆红茶产业再造活动”重新出发,并自创“森林红茶”品牌在市面流通。

 造访这座仅有一百二十人的农村聚落,可先至农家味十足的竹制凉亭──红茶小栈歇歇脚。

 此外,土埆厝这种传统农舍建筑,虽然多数在震灾后颓圮,但社区在去年合力整修其中一座,走上二楼,利用竹材茅草搭建成的聚会品茶空间,情调复古让人驻足低回。

 邻长叶金龙夫妇则将自家墙面提供出来,邀请社区居民利用被地震震坏的破瓮碎砖创作拼贴壁画,幸运的话,会遇到现年七十三岁的叶金山老阿伯,在自己的拼贴人像前拉起二胡哼唱《小城故事》,充满人情味的村落风情更加动人!

涩水窑

 鱼池乡大雁村距离九二一大地震原爆点不到五公里,曾经以生产陶瓮水缸著称,震后重建时获得水土保持局的协助规划,建造一栋栋造型雅致的斜屋顶民宅,赢得“南投小瑞士”美名,原来从事农作的村民则转型朝陶艺和生态民宿发展。

 重新建造的涩水窑,运用当地出产的白仙陶土,而柴窑的自然落灰让烧出陶器色泽古朴,提供游客体会捏陶乐趣。

 另外,当地也重新发展阿萨姆红茶文化,涩水红茶香而不苦涩,茶农特别推荐用来冲泡奶茶,保证让人回味。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创造茶乡意像  打造三点金大茶壶
摆荡山林间  清境推高山抢险让大家来当泰山
二千名医护人员抗议健保不公和要求张鸿仁下台
七旬老妇腹胀如鼓 手术取出四公斤卵巢瘤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