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年:能源危机对中国国际战略的教训

郑永年

标签:

【大纪元10月26日讯】能源危机方兴未艾,各国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中国的负面影响不可说不大。到目前为止,人们还不知道这场危机会以怎样的结果收场。

就中国来说,不能笼统地来讨论这场能源危机。简单地说,中国的能源危机分为内部和外部两块。内部能源危机表现为电力、煤炭等方面。这些资源方面的短缺主要还是因为内部政治因素的作用,如有关部门过去的决策缺乏对国家能源长远需求的考量,缺少一个有效资源分配机制等等。

不管怎样,这些内部因素还是在中国本身的控制范围之内,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有望得到解决。

关键问题在于外部危机。这次主要表现在石油上。在毛泽东时代,中国是个封闭国家,在经济上对外界的需求不大,外界对中国的需求也不大。这就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两次石油危机对中国没有任何影响的主要原因。但是现在的情况大不相同了。改革开放的其中一个主要目标就是与世界接轨。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标志,中国已经完全融入了世界经济体系。

在和世界融为一体的过程中,中国和世界经济交往的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早期中国只是希望引入外国资金,利用外资来发展内部经济是国家政策的主线。但是现在,中国资金开始往外流,已经从资金短缺国家转变成为资本剩余国家。

只要有资本的过剩,资本的输出成为不可避免(不管以哪种方式)。同时中国也发现,随着和世界的整合,不仅中国的产品越来越依赖于国际市场,而且国内的发展也越来越依赖于国外的资源。石油就是其中一例。

受制于外国利益影响

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外国经济利益进入中国,中国似乎正在失去自己的产业发展自主权。现在的很多产业政策越来越受制于外国经济利益的影响甚至操纵。很多政策从动议到决策甚至执行,都深深带有外国利益的影子。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须遵守国际规则是其中一个原因。但更为主要的,是因为这些外国利益一旦和中国本身的既得利益相结合,便在中国的政治过程中具有了非常巨大的影响力。外国利益在政界、商界和学界都能找到他们忠诚的代理人。

中国的交通运输业就是很好的一例。从中国本身利益来说,私人汽车本来就不应该成为主导工业。上个世纪70年代几次石油危机之后,一些国家已经调整交通工业政策,大力提倡公共交通,而控制私人汽车的发展。

这样做既减少对外在能源的依赖,也对环境有利。可惜的是,今天私人汽车已经成为了中国的主导产业。这里难道没有外国经济利益的影响吗?国内的石油需求已经是高居不下,私人汽车业的发展只能促使这种需求的飙升。

不过,中国的国际战略似乎并未能有效地配合国民经济的这种巨大转型。就石油来说,中国迄今还没有建立一种类似于发达国家如美国和日本的石油储备制度。中国也没有建设自己本身的石油运输能力,90%左右的石油依赖外国油轮。

中国更没有维持国际石油运输路线安全的能力,这尤其表现在麻六甲海峡,绝大多数来自中东和非洲的石油经过麻六甲海峡后才进入中国。如果麻六甲海峡的安全不保,中国几乎就没有石油安全。

外交奔波成果有限

国际战略上所有这些缺失都使得中国内部发展所需要的外部资源轻易地被外在世界所控制。一旦发生不测,中国就处于一个非常被动的“等死”状况。

还好,这次石油危机的发生和发展或许是一些国外经济和金融利益集团的操控。但如果一旦中国和一些主要主权国家交恶,中国的外部资源就很容易被切断,国家也因此可以被围堵。

前些时候,美国想以反恐为名进入麻六甲海峡维持和平,日本也蠢蠢欲动,当然引起了中国的高度不安。无疑,麻六甲海峡已经成了中国的生命线。

能源危机出现以后,领导层显示出了高度的关注。最高领导层亲自出马,到处奔波,寻找能源,一时间形成了一股强劲的“能源外交”波。但是效果怎样呢?不能说没有成果,但极其有限。

和俄罗斯的能源合作关系很能说明这一点。尽管有双方领导高层的多次会谈,中国也在各个方面(如边界问题)有诸多的让步,但是俄罗斯并没有满足中国的期望。

中国也开始强调自己的石油开发。但这个问题似乎更为复杂。很多事情表明,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导致中国和周边国家关系的恶化。东海石油开采已经导致了日本的不安。而在南海的石油开采,也必然会引发中国和东南亚一些国家之间的矛盾。

这次能源危机一方面显示了中国以往国际战略的不足,另一方面也显示了内外环境的变化对中国国际战略的严峻挑战。很显然,中国领导层还没有心态和经验来调整现成的国际战略。

要知道,从经济层面来说,发达国家的国际战略从来就有两个重要的部分组成,第一是如何保障外来的资源供应来满足国内建设的需要,第二是如何保障本国庞大的海外经济利益。在近代史上,这些因素更是导致了无数次国家间的战争和纷争。

由于中国和外在世界的高度相互依赖性,中国在这两个方面的需求越来越显着。但是,无论是保护本国的海外经济利益还是从海外获取国内所需要的资源,中国现存的的国际战略远远不能胜任。怎么办?这是今后所有中国领导人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转载自《新世纪》网站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郑永年:中国民主和执政党能力建设
郑永年:社会的分化要由民主来纠正
韦拓:从下滑到坍塌 国足告别世界杯之路
林一山:被历史选中的上一代香港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