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宗岩:全球化资本主义下的恶果

陈宗岩

人气 143
标签:

【大纪元10月5日讯】Naomi Klein在No Logo这本书中揭发的品牌陷阱,让读者大众可以窥见依靠打造品牌的背后那些引人讨伐的勾当,品牌—尤其是耳熟能详的名牌—已经竭尽所能以获利为目的地侵蚀我们的日常生活,文化、艺术层面的社会已面临了危机,这些品牌的战争,将这些纯粹的社会元素变的复杂,参入资本主义式的运作,使得社会中原本不受羁绊的创作艺术层面必须为了企业的获利目的而服务,成为企业宣传的一环,单纯的创作已不复见;品牌与媒体勾结,将媒体买下来,使得应为社会中立客观的媒体也成为企业获利的工具,任何对名牌的负面报导遭到打压,让民众接触到的是包装过的、帮品牌宣传的、背后黑影幢幢的媒体。

塑造品牌是资本主义发展至今最容易累积财富的方式,以往的企业依靠自己开设工厂,生产自家品牌的产品,如今的企业不从事生产,只专心地砸下钜资搞宣传、打品牌,透过侵蚀社会文化的方式为自己搞宣传、打广告,艺术文化的纯粹性遭到侵害,艺术文化无法纯粹是个人式的风格,必须为企业设想、与品牌融合,品牌除了危及艺术文化之外,在品牌成功地成为大众印象中的必需品之后,更造成不少社会问题,例如NIKE诉诸美国黑人的宣传,让美国黑人—同时也是较困苦的族群—为了穿一双120美元的NIKE,耗掉父母不多的积蓄,也曾发生过为了穿NIKE去偷去抢,或为了同侪的比较、讽刺而大打出手致死的案件,品牌的成功亦衍生出棘手的社会问题,品牌为了达到高获利塑造的品牌形象,在背后其实是血迹斑斑。

品牌每年几百亿的获利除了无孔不入的广告宣传之外,更是利用资本主义中南北的差距产生的便利而尽情剥削,颇有新一种帝国主义的样貌,这是企业帝国而非上个世纪的西方殖民帝国。当企业已膨胀到资产超越国家的现今,企业对于国家的政策,甚至于国际间种种规则的制订存在着重量级的影响,国际间所有都标榜着自由的原则的假面具之下,正是这些企业品牌大展帝国主义式剥削的时机。企业的经营策略只管经营品牌,消费者真正从企业购买到的只是品牌标示的概念与象征意义,真正的实物都不是企业自己生产的,例如NIKE、PUMA、Tommy Hilfiger的产品都是外包至第三世界去生产,企业总部只管下订单给承包商,只管承包商按时交货,其余一概不管。这些承包商为了节省制作成本,将工厂设置在劳工便宜的地方,没有任何劳工权益保障的地方,人权记录不良的地方,没有劳基法、没有工会的地方,这样方能雇用到工资最低的劳工,才能让劳工每日超时工作,才能不用负担维护劳工工作环境的成本,才能用政府军队去镇压劳工运动。

第三世界的政府想的是吸引承包工厂至该国从事生产,造成从事加工出口业国家之间的一种竞争关系,哪个国家最不保障劳工权益,承包商就越喜欢去该地生产,各国竞争的是谁能废除最多的劳工保障,就能得标,这种工厂叫做Sweatshop(血汗工厂),NIKE与东南亚的生产线就是这种关系,虽然Sweatshop不是NIKE开设的,但NIKE之流的企业经营策略导致了Sweatshop的出现,企业从事获利背后罔顾企业道德,纵容承包商剥削劳工。

中国劳工观察组织(China Labor Watch)在2004年8月发表了一篇报告,揭露了台湾的宝成集团(Pou Chen Group)在大陆东莞设的宝元F厂(Pou Yuen Plant F)正在剥削厂中的3000名员工。这家工厂主要生产PUMA的球鞋,劳工每天被迫工作13个半到16个半钟头,早晨7点半工作到晚上9点、11点,甚至半夜,劳工平均每周待在工厂76个半至100个半钟头(中国大陆劳工法规定,每周工时为40个小时,周休二日,加班必须是自愿的。);这些工人工作量大,只能在午餐或晚餐时间小憩片刻;工资每小时31美分、每天2.48美金、每周12.56美金,即使将加夜班的加给与红利加起来,也不过每小时35美分,每个月工作将近台湾劳基法规定的两倍工时,却只拿到约426块新台币,在微薄的薪资下,管理阶层更威胁劳工若无法准时出货,将处罚20%的薪资。平均每双70美金的PUMA球鞋背后,付给这些东莞工人的却仅只有1.16美金,只占了整双球鞋价值的1.66%,而这双价值70美元的PUMA球鞋竟有美金34.09的利润。除了工资与工时之外,这家工厂用军事化的管理来维持运作,以高压方式管理劳工,不准劳工交谈,不准自由进出工厂,不准劳工谈论劳工权利,更不准组织工会,一旦查获,即行开除。12个人挤一间小宿舍,管理阶层经常搜查宿舍,若查获生产商品或违禁品,即行开除。

宝元F场的劳工问题显然违反了中国大陆的劳工法,然而像中国大陆如此急需外资进入投资的国家,对这些违法情形视而不见,反而在比赛看哪个国家瞎的最彻底,要不就设立经济特区,让这些特区不受政府的干扰,不缴税、无政府、无法可管,俨然成为国中之国。品牌在改变行销称产策略之后,加速了这种恶性循环,让血汗工厂得以在中国、东南亚、南亚、非洲、中美洲生存,而政府也乐此不疲,用资本主义那一套催眠自己说,牺牲这些劳工是达到经济繁荣的必经之路,品牌企业忙着赚钱,承包商忙着找最有利的地点开Sweatshop,第三世界政府忙着戳瞎自己的眼睛,这就是全球化、资本主义带来的恶。

在每次消费都必须牵涉到品牌的当今,若消费前都要调查商品背后的道德成分,那大概无法进行消费行动了,因此在品牌造成社会问题、劳工问题之下,我们要做的并不全然是消极的抵制,拒买名牌,我们应该急呼企业负起商品背后的道德责任,将庞大的利润拨出来进行改善品牌之恶,企业应该约束承包商负起改善劳工工作环境的责任。在许多抵制NIKE的社会运动出来痛斥NIKE之后,NIKE在剥削劳工上有所改进,约束承包商重视劳工人权,这需要更大的国际社会力量来驱动。品牌诉诸的对象是消费者,唯有消费者重视品牌背后的阴暗面,才能唤起消费者的良知,共同约束企业的作为。

全球化资本主义的确能使人致富,但是使得富者太富,穷者恒穷,富者就算把财富中的一部分分给第三世界的穷人,富者依然很富有,但能改善第三世界穷人的生活,这才是全球化致富的善意,然而人的欲望腐蚀了全球化资本主义的美意,竟造成NIKE之流的企业帝国来剥削穷者、弱者。纽约时报称No Logo这本书为社运圣经,的确书中揭露的全球化之恶就是要唤起人们对这恶果的重视,驱动人们为更公平和谐的世界而努力,别让来势汹汹的全球化反而造成更扭曲不平的世界。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崛起中的印度新兴市场  挑战与机会兼具
NII发表全球首创电子化标准协同发展模式
陈水扁:期待政府改造开创国家迈向全球化契机
张忠谋:全球化的只有市场  资本技术人才不可能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