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凡:中国积极准备对台湾进行信息战

伍凡

人气 14
标签:

【大纪元12月7日讯】前言
  约2年前,笔者参加在台北举行的亚太战略安全国际会议,提交了一篇论文,探讨” 中国信息战(IW)研究和发展概况 China’s Information Warfare (IW)—–Study and Development” ( http://www.chinaaffairs.org/gb/detail.asp?id=30909)。

  2年后,中国信息战的研究和发展,有了新的成果。不久前笔者收到英国一所大学来函,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Leeds Metropolitan University
(http://www.imresearch.org/index.html), 希望笔者对2年前的论文作必要的更新和补充,以便收集入该校的论文集。对新的情况应作跟踪分析和研究,作出新的估价是必要的。因此,本文是2年前论文的补充。

  本文分2大部分:其一,中国信息战准备的现状及新的研究发展成果,分析其优势和弱点;其二,估计北京军方今后对台湾信息战可能采取的手段,及美台联手对抗北京信息战的战术。

  第一,中国信息战准备的现状,及研究开发的新成果

  在过去的2年中,中国在C4ISR系统、卫星导航系统、侦察卫星、超高速电脑和网络超级路由器(Router)等领域有长足的进展,这些都是信息战中关键的装备。

  一,C4ISR系统
  自从2003年美国国防部致美国国会的报告呈交以来,中国通过发展综合指挥和控制网络、新的指挥结构以及改进的C4ISR平台等措施继续加强其联合作战的潜力。如同往年一样,中国领导人意识到人民解放军C4ISR系统的大部分装备比西方同类系统的装备落后几代,因而鼓励新一代研究人员、工程师及军官努力适应现代战场之需要。获得先进的C4ISR技术是中国搜集情报的主要目标之一。

  北京方面正在全面提高其太空军事能力,包括侦察、导航、通讯、气象、小型卫星技术以及载人航天技术。2003年取得的主要突破包括:

  ● 首次发射载人飞船并使之成功返回地面。
  ● 发射新型地球同步轨道(GEO)军事通讯卫星(COMSAT)。
  ● 将新型胶片图像卫星送入轨道。
  ● 发射低地轨道通讯卫星原型,此为中国研制微型卫星所迈出的关键一步。
  ● 继续努力研究以不同方法追踪和击败未来敌人的太空系统。 (注1)

  仅管中国在过去几年中努力发展信息战中的“灵魂”—–C4ISR系统,但是中国落后于美国好几代,即落后至少25至30年。

  中国军队也开发研制出自巳的指挥系统,如:“战区指挥自动化系统”、“联合99”、“军事态势综合决策系统”和“通用战场可视化系统”等;另外,中共中央军委和总参谋部部先后颁发了《指挥自动化条例》、《指挥自动化建设纲要》、《指挥自动化一体化技术体系结构》等指导性与规范性文件。

  但是所有己开发出的指挥系统有两大缺陷:其一,中国军队己开发研制出的指挥系统是适合训练用的,还没有证明其适合于战场。目前中国军队的指挥系统与美军的最大差距就是中国的指挥系统还不能用于实战,中国要想赶上美国就必须研制出既实战、又能符合中国部队特点的先进的指挥系统。相反,台湾军队的C4ISR系统是购自美国,即是经过20年以上的战争检验,是目前世界上最优良的C4ISR系统,这个差别非常巨大而重要。其二,中国的指挥系统是在微软Window的基础上开发研制的,在电脑系统中广泛使用Window操作系统,并且中国军队仍使用着相当数量的进口电脑,这对指挥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是一个致命的隐患。(注2)

  C4ISR系统中一个重要的武器是空中预警机,在购买以色列“费尔康”预警机失败之后,北京下决心自制空中预警机,在今年己开始试飞,据估计将在2005年部署在台湾海峡,这是北京在C4ISR系统中的一个重要进展。 (注3)

  二,卫星导航系统

  ● GPS (Global Position System)

  GPS是美国国防部开发的星基全球无线电导航系统,它可为全球范围内的飞机、舰船、地面部队、车辆、低轨道航天器,提供全天候、连续、实时、高精度的三维位置、三维速度以及时间数据。其主要任务是使海上舰船、空中飞机、地面用户及目标、近地空间飞行的导弹以及卫星和飞船,实现各种天气条件下连续实时的高精度三维定位和速度测定,还用于大地测量和高精度卫星授时等。GPS由绕地球运行的24颗卫星组成,卫星距地面约1.7万公里。

  该系统为军民两用系统,供民用用户使用的标准定位服务精度前些年为100米,而军用定位精度为10米。为了加强其在全球导航市场的竞争力,美国政府已于2000年5月1日午夜撤销对GPS的SA干扰技术,使军、民用定位精度一样,都为10米。

  但是,GPS系统本质上是美国军用系统,优先为军方服务。为保持其独家利用卫星导航系统的军事优势,美国提出了导航战的战略方针。其内容包括在战时对战区内抑制民用信号,如施放干扰和恢复SA手段,拒绝敌方使用其所有有用导航功能;确保本方使用,加强反干扰、反欺骗能力和抗摧毁能力,等等。

  一旦美国发现中国使用GPS可能有害或侵犯美国利益时,美国会立即改变密码,禁止中国使用GPS。这是中国使用GPS时而无法避免的软肋。一旦需要,美国可随时切断向某些国家发送的信号,使这些国家的飞机、舰船等陷于“瘫痪”。因此,可以预计到,如果中共军队进攻台湾,其导航系统将面临收不到GPS信号的局面。

  中国从这个定位系统中获得许多好处,暂时克服了中国还没有建立起一个自己拥有的、独立的、较完整的卫星导航系统,故不得不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依赖美国的GPS系统。

  ● GLONASS

  GLONASS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的字头缩写,是前苏联从80年代初开始建设的与美国GPS系统相类似的卫星定位系统,也由卫星星座、地面监测控制站和用户设备三部分组成。

  起初前苏联要用20年时间发射76颗GLONASS卫星。到1995年,俄罗斯只完成24颗中高度圆轨道卫星加1颗备用卫星组网,耗资30多亿美元,目前此卫星网由俄罗斯国防部控制。GLONASS空间部分也由24颗卫星组成。俄罗斯对GLONASS系统采用了军民合用、不加密的开放政策。GLONASS系统单点定位精度水平方向为16米,垂直方向为25米。其应用普及情况远不及GPS。前一时期由于经济困难无力补网,原来在轨卫星陆续退役,目前在轨道上只有6颗星可用,不能独立组网,只能与GPS联合使用。

  由于中国购买大批俄国先进飞机、军艇和潜艇,其导航系统要使用GLONA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但目前在轨道上只有6颗星可用,覆盖面不够广,并且俄国方面可以随时关闭GLONASS系统,大陆军方只得将导航系统转向GPS,这是相当不利于军事行动的。因此,中国大陆是相对喜欢使用GPS。

  ● Galilieo“伽里略”卫星系统

  伽利略计划是欧洲全球导航服务计划,定于2008年完成。它是全球第一个专门为民用目的设计的全球性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与目前普遍使用的全球定位系统(GPS)相比,伽利略更先进、更有效、更可靠。2003年9月18日,欧盟同中国达成一致,中国将参与伽利略计划。中国加入欧盟“伽利略计划”联合执行体,中国将不仅是该计划的参与者,而且将成为“伽利略”卫星定位系统拥有者之一。

  “伽利略”星座是1个独立的全球导航系统,工作20年以上。它将由30颗卫星组网,这些卫星平均分布在轨道高度为2.4万公里。

  “伽利略”与美俄的导航卫星系统有所不同,美俄系统均由24-27颗卫星组网,欧盟系统由30颗卫星组网,并为用户免费提供信号。它们分布在轨道高度为2万公里的6个轨道面上,每个轨道面部署4颗工作星,另加3颗在轨备份星。”伽利略”从运营开始就将同时开拓军民两用领域,可为地面用户提供3种信号:免费使用的信号;加密且需交费使用的信号;加密且需满足更高要求的信号。其精度依次提高。精度比GPS高10倍左右,即使是免费使用的信号精度也达到6米,“伽利略”的定位精度可达到厘米级。

  除了能提供精确的定位信号以外,它还可为移动电话业务服务,故能用于救生行动,如接收到失事飞机的求救信号后速通知附近的救援部门。这些都是GPS望尘莫及的,对GPS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注4)

  中国是“伽利略”导航系统的使用者和拥有者之一,这与中国使用GPS或GLONASS的情况不同,后两者可随时拒绝中国使用。因此,可以预计中国在2008年之后倾向于“伽利略”导航系统。另一原因是,如果一个国家选择了”伽利略”卫星定位系统,那么,它也一定会选择同“伽利略”相适应的防御系统。现在中国大量购买俄国武器,其质量较次于欧盟,也受制于GLONASS导航系统,中国是无可奈何。一旦欧盟对中国开放武器禁运,中国采购欧盟武器系统之后,必定采用“伽利略”导航系统,而军方将逐渐减少使用GPS。

  “伽利略”导航系统将于2008年建成,因此可以设想,中共攻打台湾计划部署在2008年之后是比较合符逻辑的,将可避免美国在中国进攻台湾时禁止其使用GPS的困难。

  ● 中国自创的导航系统—–“北斗”卫星

  一方面,使用GPS和GLONASS系统,要受美国和俄国的制约;另一方面,仅管中国是“伽利略”导航系统的使用者和拥有者之一,也要等到2008年才能使用,所以中国仍然下定决心要建立自己的导航系统—–北斗星导航系。其原因只有一个,要完全自主的掌握卫星导航系统在军事应用上的主导权。

  “北斗”卫星系统与美国的GPS和俄罗斯的GLONASS以及欧洲计划中的“伽利略”(Galileo)系统有很大的区别。它是由三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组成,覆盖范围只能以地区为基础,而不像其它系统具备了全球覆盖能力。

  它的第1颗导航卫星,也就是北斗-1A号于2000年10月30日发射升空,卫星定位于东经140度的地球同步轨道,大约在新几内亚岛上空,这也是处于整个星座最东面的一颗工作星。两个月后的12月20日,中国又发射了第2颗地球同步导航卫星—–北斗-1B号,它位于东经180度印度洋中部上空。在近两年半的时间内,它们构成了中国仅有的导航卫星,直到第3颗卫星的发射升空。北斗-1C号属于导航定位系统的备份星,它位于东经110.5度,处于前两颗工作星的中间,与前两颗一起组成了中国自己完整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由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共只有3颗卫星在轨,因此就要求用户装有1台高精度原子钟。这种条件使得该导航系统除了用于舰船导航之外在陆上几乎毫无用武之力。

  “北斗”卫星

  卫星的几何排列,在决定系统的精确度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中国位于地球同步轨道上的3颗卫星,远远没有达到最佳化的几何排列。这种几何排列虽然能够很好地决定经度,但在测量纬度或高度方面却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实际上在赤道平面上,美国的GPS系统测量经度的精确度要比”北斗”卫星强1,000倍,这个比较是建立在假设两个系统都存在着电子设备、大气失真及其它来源所引发的相同的误差基础之上的(另外,用户的原子钟不可避免也存在着误差,除非也像卫星上安装的原子钟一样经常进行数据更新)。因此,”北斗”的用户在赤道上测量纬度的误差范围至少是东西10米、南北3,000米的大椭圆。同样,在高度的测量方面,美国的GPS系统精度也要超出中国10倍。  当用户向北方移动时,纬度和高度的精确度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改善,这是因为”北斗”卫星的几何排列看起来更加合理一些。当用户越向北前进,卫星看起来越靠近水平线,也就是说”北斗”越逼近它的最佳几何排列。台湾台北的一个用户使用该系统时,经度精确度大约10米,而纬度精度大概只能有100米左右了。虽然这比赤道附近的用户有了极大的改进,但要想靠这种精度来制导巡弋飞弹或精灵炸弹却还远远不够。用户越往北,精度就会增加,直到北纬80度线,在那里“北斗”卫星系统的经度测量精确度可以与GPS系统相媲美。

  中国国家航天局已经宣布,“北斗”卫星系统的精度并不能满足绝大多数的陆上用途,包括铁路和公路运输,而且肯定也不会为其所接受。然而,中国很有可能继续发射卫星以充实目前的星座数量,来获取可接受的精度。

  使用更多的卫星可以增加位置估算的精度,然而如果卫星广泛地分布于用户的上空也可以增加定位精度。实际上4颗卫星就也可以取得理论上的最大定位精度,这就要求其中3颗要均匀地分布在水平面上。换句话说就是以120度为间隔,第四颗卫星位于用户的正上方。从这种最佳几何排列中移动任何一颗卫星都将降低用户定位的最佳精度。(注5)

  从上述的资料中可知,中共的军队己涉及4种导航系统:GPS(美国)、GLONASS(俄国)、”伽利略”(欧盟)及”北斗”(中国)。使用GPS的民用讯号,精度10米;使用GLONASS的军民讯号也在10米左右,因GLONASS的卫星数量不够形成全球系统,故效率不高;”伽利略”高精度讯号要在2008年才开放使用;依”北斗”目前仅3颗卫星,至少要5-10年才能发送高精度定位讯号。据此推理,中共要对台湾执行飞弹”斩首行动”或”精确打击”的任务,至少应该是5年之后,等待使用”伽利略”系统的高精度定位(厘米级)的讯号才行,在此之前要执行此任务大概都是在放空话。”北斗”导航系统要完全建成。

  三,侦察卫星系统

  ● “地球资源卫星”

  侦察卫星是信息战中非常重要的发现和传送敌方信息的武器,绝不可缺少。侦察卫星的侦察装备是指具有光电荷耦合器件摄像机、信息与图像处理传送器、或雷达成像摄像机等组成的人造卫星。它是侦察装备体系的核心,它平时用来侦察、监视世界各国,尤其是热点地区国家军事行动状况。战时用它为陆、海、空三军提供战场、敌方战区和全纵深内的战略及重要战术目标的有关信息与图像。

  自1970年中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以来,它先后共发射了20颗回收式侦察卫星,其特点是磁带录像、光电摄像、分辨率低、在空中飞行存留时间短、没有即时传送信息和图像功能。这种侦察卫星不合适现代信息战的要求。

  1999年10月,中国和巴西合资研究开发的中巴”地球资源卫星1号”星发射升空,这开始了中国正式拥有适合于现代信息战的侦察卫星。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2星于2003年10月21日在中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资源卫星02星同资源卫星01星都是中国第一代传输型地球资源遥感卫星。该卫星是传输型的地球遥感卫星,卫星上CCD相机、红外相机以及宽视场CCD图像仪三种相机可昼夜观测地球,利用高码速率数传系统将所能获得的数据实时传回地球,卫星传输的遥感图像可覆盖中国全部陆地、海域和邻国的全部或部分领土,并可获得国外任一地域的图像信息。 (注6)

  中巴两国已签署正式协议开展资源03、04星的研制工作。资源03、04星的各项性能指标,在01、02星的基础上有较大提高,技术难度也较大。

  ● 小卫星 (Small Satellite)

  小卫星是指重量在500公斤以下而功能与同类型大卫星相当的卫星。微电子、微机械、新材料和新工艺等高新技术的发展,可以使卫星的体积、重量大大减小,而性能保持较高的水平。小卫星是中国今后发展侦察卫星的重点,中国近年也在加紧研究开发。

  由“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于2004年4月18日成功发射的“试验卫星一号”,截至截至已绕太阳同步轨道运行了1345圈,完成了在轨运行3个月的全部实验项目。

  “试验卫星一号”拍摄并向地面传回了多幅影像数据,经地面应用系统处理后形成了相关地区的三维数字影像,成功地验证了卫星自主管理与控制,为传输型立体测绘卫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与工程基础。(注7)

  “试验卫星二号” 将于11月18日至20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进入高度为700公里、轨道倾角为98.2度的太阳同步轨道。这次发射,主要是通过对卫星平台高精度控制技术等新技术的演示验证,考核小卫星平台技术,并对国土资源、地理环境进行试验性测量和监测。(注8)

  中国国家遥感中心将在明年5月份发射一颗有业务能力的高精度对地观测小卫星。这颗对地观测小卫星精度更高,一般气象卫星的分辨率为250米,而该颗小卫星的光学分辨率为4米、高光谱分辨率为32米。

  中国利用遥感卫星成功探测到了秦始皇墓地所在的山脉,已通过卫星测量出墓地四壁的厚度、长宽高和墓壁的土壤成分。此外,埋藏在干沙下的一段古长城遗骸也被卫星“找到”,取得了古长城原始走向的资料。今年,中国与德国合作,用遥感卫星探测到新疆最大煤火的燃烧范围,使这一燃烧了100年的煤火被扑灭。(注9)

  凤凰卫视9月6日消息 中国正研制由多颗小卫星组成的“环境一号”卫星星座,以及通信、遥感、测绘、空间探测等多个系列多颗小卫星。大陆媒体报导,随着这些卫星升空,除将形成科学实验、海洋遥感、空间探测与环境监测等多个现代小卫星系列,并将使太空首次出现中国布建、由小卫星组成的“人造星空”。(注10)

  从目前己公布的资料来观察,中国的侦察卫星是由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系列和各类小卫星系列组成。”地球资源卫星”的优点和巴西合作,可以吸收国际先进技术,但其缺点是开发期较长,并受巴西制约,因此中国近期急需的侦察卫星将是开发小卫星,其优点是中国自主控制,其体积小、种类多、弹性大,并不易受攻击,存活率较高。

  ● “神舟”飞船的电子情报收集功能

  “神舟”三号有3根天线杆长度超出太阳能电池板约1米左右,根据电池板的长度推测,3根天线杆长约4.5米。

  这些画面使军事专家们确信:这些奇怪的设备是用于电子情报搜集!偶极天线平均约0.5米长,最短的长约0.15米,适用于截获从300兆赫到1000兆赫频率的电磁信号。

  从轨道舱的矩形盒上伸出3根天线杆,这些可伸缩性天线杆的顶端还带有与其垂直的、由7根偶极天线(编者注:由直线向外延伸的两根相同的杆组成,信号常从中间反馈)所构成的八木天线(注:八木天线是一种定向信号接收天线,由与水平的避雷针平行的几个偶极天线和绝缘平面组成,常用作收音机或电视的天线,因日本电气工程师八木秀次而得名)。八木天线的长度超过1米,并且指向地球。

  三根八木天线经过线性极化形成三个极化面,其中一个极化面垂直于另外两个相互平行的极化面。其工作原理是:以两个平行面天线作为干涉仪,而与这两个面垂直的极化面用以判定所接收电波的极化程度,通过三角波形的测量可以计算出所截获电波的方位

  “神舟”五号轨道舱携带有光学侦察镜头,对地面目标的分辨率为1.6米。自2001年1月以来,中国已经发射了5艘“神舟”系列飞船,每个轨道舱都相当于一颗卫星,其工作时间大约为8个月。因此,在过去3年近2/3的时间里,中国已经具有电子情报搜集能力。 (注11)

  ● 杀手小卫星

  美国国防部在2003年和2004年两年向美国国会报告《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力报告》中都提到2001年香港《星岛日报》的报导:北京己开发研制出一种”粘附式微型卫星”(parasitic microsatellite),它可以粘附在大型卫星上而破坏它。(注12)

  四,超级电脑和超级由路器 (Router)在中国兴起

  超级电脑和超级由路器是网络系统中最重要的设备,在信息战中依靠它们处理、贮存和传送战场和战斗信息。

  ● 中国目前最快的超级电脑曙光4000A15正式启动,此电脑作为超级由路器安装在上海,其峰值速度为每秒11万亿次,此运算速度排名第10。在世界上率先使用网格路由器、跨越32位计算和使用64位计算。在当今世界上最快的500台超级电脑中,中国占了14台,其排名第4,与德国相当,仅次于美国、日本和英国。(注13)

  ● 中国自主研制50万亿次超级刀片式电脑。平均运算能力可达每秒50万亿次的蚬壳星盈超级刀片电脑由香港蚬壳电器工业集团旗下公司研发成功。电脑总设计师为著名华裔科学家、美国两院(美国国家工程院、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陈世卿博士。(注14)

  从以上资料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军队在信息战的准备方面投入相当大的人力和资金,在某些硬件方面取得长足进步,但仍然落后西方和日本许多年;另一方面,在信息战的整体统合和指挥系统方面,即在软件方面落后很更多,在安全性和保密性可能受制于西方国家。由于上述软硬体的原因,再加上缺乏实战经验,则中国军队的信息战能力并不看好,还需要相当的时日才能提高其信息战作战能力。

  第二,北京攻打台湾可能使用的信息战战术

  台湾社会的信息化程度比较高,是互联网络设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台湾的WWW服务器 (Server) 超过6,000台,其中商业网站就有三分之二。上网人数在200万人以上。互联网的应用涉及政治、经济、科技、军事、文化以及居民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可以说,网络已成为台湾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因为如此,在信息战攻击下,其整个经济、社会和军事等将会大受影响。信息网络技术的发达意味着国家在经济、社会和军事等诸方面严重依赖于网络。这样,在信息战攻击面前会有更大的经济损失和安全威胁。台湾网络安全和生存将面临巨大的压力。

  台湾地域狭小,毫无回旋余地,抗打击能力薄弱。台湾全岛仅3.6万平方公里左右,台湾距大陆较近、防御纵深短浅、预警和反应时间短,地域的限制制约了工业和武器装备体系的抗打击能力。

  目前台湾军队共有4个指挥、控制、通信、情报系统(C3I),分别是台湾国防部的“衡山”总体系统、陆军的“陆资”系统、海军的“大成”系统和空军的“强网”系统。

  在这4个C3I系统中,“强网”系统发展最快,具有对大陆内地进行中、远程探测的能力,是台湾三军中最先进的C3I系统。“强网”系统由地面雷达站、空中预警机、自动化指挥控制系统等组成,并利用先进的电脑系统把雷达阵地、飞行基地、防空中心等作战要素相连接,构成一体化的防空体系。到目前为止,已建立了地下空中作战管制中心。进一步完善了与陆军、海军C3I系统的网络化建设。换装了先进的美制防空雷达,可对台岛空域和大陆沿海463公里内的所有空中目标进行临近,可同时显示600余批目标,并引导150批飞机实施拦截作战,实现了从目标判断到选择作战方案、下达作战命令、指挥引导拦截等防空作战过程的全自动化。该系统能与台湾国防部的“衡山”总体系统、陆军的“陆资”系统、海军的“大成”系统联网,简化了作战指挥程序,缩短了反应时间。

  国防部“衡山”战情资讯管理总体系统,设在台北国防部指挥所地下室内。是台军C3I系统的核心,同时也是情报汇集中心和联合作战指挥中心。负责各军兵种和战区、防卫司令部的指挥与控制。该系统始建于80年代初期,1990年7月投入使用。它由作战、人事、后勤和各子系统组成。通过专用电脑、数据处理和显示设备,将参谋本部与各军兵种、各战区和防卫司令部等单位相连,实现了全台军信息传输与指挥协调自动化。

  陆军的“陆军战情资讯自动化系统”即“陆资”C3I系统,于1996年6月建成并投入使用。采取了统分结合的方式,以陆军总部、军团、防卫司令部为节点。已经沟通了陆军师、旅以上单位,实现了作战资料共享。目前,“陆资”系统尚是一个大型的数据库,未来将向”决策支援全自动化方向发展”。

  海军的“大成”系统即“海军自动化指管通情系统”,80年代初开始筹建,1990年5月进入使用阶段。其中心设在台北海军总部作战中心。主要由海情侦搜、指挥控制和通信传输三部分组成。

  为防范在信息战中被电脑病毒“软杀”和实体破坏。硬杀”方式瘫痪台湾指挥机制,台国防部制定了减少病毒侵入机会及加强长程预警能力的因应措施,对系统采用分散式设计方式,以避免系统装备因遭破坏而丧失指挥、控制能力。为防范黑客或病毒由因特网直接攻击台湾重要资讯设施,台湾军方网络已采用实体隔离方式作业。另外,台国防部正在筹建入侵侦测机制,以模拟黑客攻防及电脑病毒危机应变能力。(注15)

  台湾的网络服务器(Server)和路由器(Router)大都集中在台北和新竹地区,并且台湾C3I系统中属国防部的”衡山”系统和海军的”大成”系统也都集中在台北,因此北京要发动信息战,其首目标是台北和新竹地区。其攻击战术如下:

  ● 大面积、高密度的”人民战争”式电脑黑客攻击;
  ● 飞弹攻击台湾南北高压输电配电网络,以中断台湾北部电力能源,大面积中断台湾网络运转;
  ● 在台湾北中南三个地区上空投射中子弹,以高强度电磁波冲击电子、电讯、网络设备,使其瘫痪;
  ● 使用巡弋飞弹精确打击台湾的(C3I):国防部的“衡山”总体系统、陆军的“陆资”系统、海军的“大成”系统和空军的“强网”系统;
  ● 使用飞弹打落台湾空中预警机和大型雷达;
  ● 攻击或破坏台湾的侦察卫星:中华卫星1号和2号;
  ● 运用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小卫星和”神州”飞船侦察美国航母战斗群,当美军介入台海军事活动,北京运用巡弋飞弹或中短程飞弹予以攻击。

  北京现在的信息战能力对待台湾的军力还可以应付,但如果美国和日本介入台海信息战,北京就不一定赢。为此北京在今后5年内要加速建设和改善自己的C4ISR系统,要加速发展”北斗”卫星、侦察小卫星,加强网络安全保密。

  第三,美台湾联手对抗北京的信息战战术

  单独由台湾对抗北京发动信息战相当困难,因此美台一定要合作才能抵抗。反抗北京信息战可以采取以下战术:

  ● 黑客电脑攻击;
  ● 干扰、破坏和攻击中国广播卫星、通讯卫星、导航卫星和侦察卫星,使C4ISR功能下降或瘫痪。美国空军在2004年10月底悄无声息的启用了一项用来瘫痪敌人卫星通讯的新武器。(注16)
  ● 启动从外国或台湾输出到中国的电脑中的”木马”,破坏这类电脑系统;
  ● 透过微软Window视窗操作系绕破坏电脑软件;
  ● 通过介入中国经济、贸易和金融界的交流,深入了解中国这类网络的弱点,加以利用和破坏;
  ● 通过中国各类网站搜集中国军事、经济、金融和政治情报;
  ● 切断中国网络对外的接口
  ● 在中国东海和南海通向太平洋的重要航道海底铺设反潜声纳网络。
  结束语

  本文把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最近2年内在信息战准备工作做了一个大体的概括,从中可以看出大陆和台湾力量对比的差距。如何缩短差距而能保卫中华民国的安全?笔者认为,有两点需要注意:其一,尽快增强台湾的C4ISR系统的力量和保存能力,在质量、数量、部队训练等方面要大幅度超过大陆;其二,台湾要和美国在C4IRS系统联合作战,特别是要借助于美国的反卫星系统,以此来消弱、破坏和瘫痪大陆的卫星通讯、侦察和导航系统。唯有如此,才能维持台海现状不变。如果因台湾本岛的政局变化而引起美台军事关系的变化,进而导至美国对台湾军事联合行动削弱,或放弃联合行动,则确保中华民国的安全将有疑虑。

  注释:
  (注1) 美国参考:美国国防部发表《2004年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力量的年度报告》 2004年6月4日

  (注2) 美军与中国解放军指挥系统比较 2004年10月27日

  (注3) 华夏经纬网:外国媒体:中国国产预警机已经试飞 2005年服役—–料将 部署在台湾海峡 中国事务2004年11月30日

  (注4) 晓谈:当代世界导航卫星巡礼   China通讯网 2004年3月5日

  (注5) Geoffrey Forden:中国特色的GPS系统—–北斗卫星的战略运用
  英国《简氏情报评论》2003年10月号

  (注6) 中新网:中巴资源卫星02星和“创新1号”21日至22日发射 2003年10月19日

  (注7) 中新网:“试验卫星一号”绕太阳运行1345圈完成实验任务 2004年4月17日

  (注8) 中新网:中国本周将发射”试验卫星二号”科学试验小卫星 2004年11月17日

  (注9) 中新社:中国明年五月将要发射一颗高精度对地观测小卫星 2004年11月9日

  (注10)联合早报:中国将发射系列现代小卫星布建人造星空 2004年9月6日

  (注11) 英国《简氏情报评论》:“神舟”轨道舱隐藏着秘密吗?中国正在寻求天基情报搜集能力? 2003年12月号

  (注12) Gregory Kulacki and David Wright:A Military Intelligence
  Failure? The Case of the Parasite Satellite (北京研究粘附式微型杀手小卫星) 16 August 2004,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 (美国科学家联盟)

  (注13) 李斌,中国科学院:我国目前最快的超级电脑曙光4000A15正式启动 2004年11月15日

  (注14) 中国自研50万亿次超级刀片服务器 2004年10月27日

  (注15) 苦心经营能力有限——台湾能打得起信息战吗? 2004年05月17日 华夏经纬网

  (注16) 大纪元:美太空新武器系统开启 旨在瘫痪敌卫星通讯 2004年11月23日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析中共核潜艇进入日本领海在中日关系中的作用
伍凡:鲍威尔讲“和平统一”中国的原因何在?
伍凡:《穿越生死》读后感 大千世界的伟大和玄妙
首场“九评共产党研讨会” 洛杉矶反应热烈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