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苏中的古巴哈瓦那中国城

人气 1
标签:

【大纪元12月7日讯】(大纪元记者王知涵、钟原编译报导)美联社11月21日古巴报导,古巴首都哈瓦那(HAVANA)气候和煦,这座海港城市每年吸引很多游客前来。但走进哈瓦那的中国城,第一感觉是这儿与中国没有关系,似乎名字取错了,因为游客和讲西语的拉丁美洲人远远超过这里的中国人,中餐馆里卖的是比萨饼。

但是,在古老的建筑物的墙垣背后,祭奠先人的祠堂和太极课程,似乎让人回到中国人社区曾经有过的繁荣时代,那时,中国文化主宰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1847年,第一批中国移民,200名广东人,乘坐西班牙帆船,来到古巴甘蔗园当合同工人。估计从1800年代中期至后期,有数万中国人来到古巴。名义上是合同工人,实际待遇就像奴隶一样,月薪只有几个披索(Peso,古巴货币单位),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886年,古巴废除奴隶制。以后,中国人以经营餐厅、洗衣店及蔬菜园谋生。许多中国人带着家人来到这个加勒比海岛国来定居。

邱先生已经78岁了,当年他和家人逃离共产党的统治,于1950年代初期从中国大陆来到古巴。当1961年卡斯楚在古巴推行共产主义的时候,邱先生还不到30岁,但他已经是一个很成功的中国商人了。

在卡斯楚革命前,中国城十分热闹,数万中国人在这里辛勤工作,在古巴社会已经拥有一席之地。古巴建立红色政权后,大部分中国人决定离开,不愿把他们的事业交付给红色政府。于是,一些很优秀的商人和中国社区的领导者前往三藩市、多伦多、加拉加斯、委内瑞拉等,中国人的社区开始走下坡路。

雷安诺-邱(Leandro Chiu)说,“那是全面的衰退,这个地方像是被人遗弃了,变得很穷。” 邱是住在哈瓦那中国城的第二代中国人,在这里住了73年。他娶了古巴女子为妻,但他仍然保持着他的传统,每天和中国社区的年长者连络。但孩子们的中文不流利,雷安诺也从未到过中国大陆。

柏林围墙1989年倒塌之后,古巴也很快失去了前苏联的金援,被迫发展旅游业,以增加收入。哈瓦那的中国城成为吸引观光游客的重要卖点。“因为旅游业的缘故,我们得到某些自由,以致中国城可以再次繁荣起来,”雷安诺-邱说,“也许看起来没有那么多,但确实这里有比较多的生意,我们正在一点一点的改进。”

来自政府的资助有利于帮助中国城改善面貌,街道名字被写在干净白色有红龙图案的木牌上,一个很大的水泥拱门—上面同时用西班牙文和中文注明中国城—装饰着这个社区的入口。

在温和的经济改革下,中国社区可以允许集资开设餐厅,向顾客收取美金。中餐馆里尽是古巴人,他们点意大利腊肠比萨饼和甜味苏打。而餐馆的楼上就供着精巧木制的祖宗牌位。

如今,古老中国的传统、旅游观光的外表和古巴的文化融合在一起,就如这一幅景致:一位年轻的华裔古巴女性在户外院子里教邻居小孩太极,地上画着龙和阴阳鱼,而在外面,汽车的立体音响播放的活泼的古巴舞蹈震耳欲聋,对面街道的墙上写着:“武术,另一种革命的武器!”真是鲜明的对比。

雷安诺-邱主持着一个给年长居民提供食物及娱乐的活动中心。他说,“对于我们这些留下来的,这儿就是家。我们开始教育孩子们中国的传统,给社区注入更多的生气。”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美国法院停止宾拉登司机的军事审判
古巴新钞上路 各地挤满兑钞民众
新任司法部长龚萨雷斯 布什最亲信顾问之一
胡锦涛访南美将出手巨资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