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影简史──战前篇(六)

人气 4
标签:

【大纪元3月23日讯】(大纪元记者文昊宇香港报导)一九三○年三月十四日,香港公映了“省港大罢工”后成立的首间电影制片公司“香港电影制片公司”的创业作《左慈戏曹》。该片的公映,标志着香港电影史上的第一个中止期(一九二五年十月至一九三○年三月)的结束,香港电影制片业复苏。

一九二五年至二六年的“省港大罢工”,使香港电影业停顿了差不多五年,既没有摄制影片,电影院更一度关闭。大罢工后,第一间成立的香港电影公司是“香港电影制片公司”,由香港最早从事电影工作之一的黎北海与利希慎于一九二八年合资开办,公司设在铜罗湾的“利园山”上,“香港制片场”亦设在“利园山”上。


《左》片是香港电影史上第一部大制作,布景宏伟,演员众多﹝光是一场行军戏,时出场的士兵(临时演员)就有数百人﹞,服装、道具都非常考究,都是特别仿造的,所费不菲。据香港《华字日报》刊登的《左慈戏曹》公映时的广告,有如下的语句:“全剧器用服饰宫殿布景,俱精考古物,摹仿十足,能使阅者恍如置身历史中”、“全剧为竭力仿汉时宫殿起见,但求神似,不惜重资,一柱之贵,耗金数百,一殿之构,经时数月,以故堂皇壮丽”、“剧中所有地点,俱依照剧本所拟定,风景布置,无不与古相合,废时多日,物色妥当,好行摄影,故虽在香港九龙洋场十里之地,而汉宫荒野,无不肖极”、“剧中主演配角,俱慎选人才,举凡相貌神情举止态度,俱无不与古人吻合,即至马步兵卒诸闲角,俱深经训练,非率尔临场者可比”、“电影最重光线,此剧摄制时,必择适宜天气,一面力求光线明晰,一面力求与古无悖”。

而“香港”出品的第二部电影、也是的最后一部电影为《客途秋恨》。《客》片是第一部改编自广东传统曲艺的香港影片,亦由黎北海编导,薛兆荣和立建娴担任男女主角。“客途秋恨”是粤曲中“南音”的代表作,曾被称为“粤曲之王”。

《客》讲述一个名叫缪莲仙的才子,在广州和一个妓女秋娟,一见倾情。后来缪往外地工作及从军,缪与秋的坚贞爱情几经战乱等波折,最后团圆。读者别以为《客》片由曲艺改编,观众在欣赏画面之余,亦可听到粤曲,因为《客》和《左慈戏曹》都是默片。香港要等到一九三年才进入有声电影时代。

《左》片和《客》本来早于一九二八年已经开拍,可能由于投资人利希慎于同年突然被人暗杀,因此影响到“香港”的运作和拍片计划,故《左》片和《客》片直到一九三○年上半年才完成和公映。“香港”于一九三○年下半年再没有制作电影,可说是在此时已经结束业务。(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港六公屋户瞒报物业被定罪
港社福界调查:九成半社工认为政府修例不恰当
邹家成涉未经授权转寄投诉信 辩方质疑法例无禁止
林世雄称有信心任内解决港网约车争议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