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1/3深海鱼肚内 有塑胶垃圾

人气: 13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4月17日讯】〔自由时报记者郭怡君╱台北报导〕台湾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傲视全球,近廿年来却因经济开发迅速破坏,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样性中心代主任邵广昭昨天沈痛指出,中研院动物研究所这两年解剖的深海鱼,竟有高达三分之一的鱼肚里含有塑胶袋等垃圾,而本岛周围海域的海底垃圾之多,早已惨不忍睹,他疾呼政府要更重视保护海洋生态,莫让生机盎然的宝贵海洋沦为死海。

  邵广昭指出,台湾的海岸线总长度虽远不如美国、英国乃至日本,却拥有两千六百种以上的鱼类,占全世界海洋鱼类总数的十分之一,被国际海洋学界誉为鱼类宝库,其中淡水鱼约有二百三十种,三十七种是台湾特有种,海水鱼有二千五百多种,应有百种以上是全球目前只有在台湾才发现的种类。

  邵广昭指出,他从事鱼类研究三十多年,对近十年来台湾海洋和河域遭严重破坏非常痛心。台湾虽号称海洋国家,但海洋生态区的划定和保护却一直停留在“纸上公园(paperpark)”的层次,缺乏有效的海洋管理执法能力,陆地上的垃圾都让海洋概括承受。

  台湾国立海洋生物博物馆馆长方力行直言,台湾海洋科普知识教育近年来有明显的进步,但“海洋保育”的执行却一直在原地踏步,草拟十年的“海岸法”至今仍躺在立法院,仅一读通过。方力行强调,拼经济的思维左右了开发政策,海洋又因为要潜到水里才看得到破坏,使得台湾环境保护的执行力一直表现在山区森林等陆地,无法有效扩及到海域,政府和一般民众的保育观念大多还是相当肤浅,只以“人”为中心,而不是真正以“尊重生命”为最高指导原则。

〔记者郭怡君╱台北报导〕飞鱼怎么飞?灯笼鱼如何发光?海马靠什么传达情意?答案都在中研院动物所研究员邵广昭和海生馆研究员陈丽淑合著的“鱼类入门”里。

  邵广昭表示,海洋保育的第一步就是要认识海洋,美丽多元的鱼类是海洋里最受瞩目的主角,传统教育体系对海洋生物介绍得很有限,他投入海洋科普书的写作,就是希望补其不足。

  在远流出版社的力邀之下,邵广昭和两个学生联手写出“鱼类入门”和“鱼类图鉴”,都是以台湾水域的鱼类为素材,台湾书界有关海洋的科普书,过去大多是从国外翻译而来,由台湾本土作者以本土材料来介绍的海洋生物科普书屈指可数。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