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前景 学者看法不一

标签:

【大纪元4月19日讯】(自由时报记者王孟伦专题报导)“中国经济是否过热?”这个问题,从去年开始,就成为中国学术界与媒体最关注的焦点,由于台湾对中国有高度贸易依存问题,加上为数众多的台商在中国市场经营,使得这个问题也引起台湾方面高度重视。

 究竟,中国经济过热是否到了难以处理的地步,甚至,将造成经济“硬着陆”的灾难性结果?对此,国内学者认为,经济过热问题的确相当棘手,中国政府虽然不会坐视,但也担心万一出手太猛,过度紧缩反而重创中国经济。因此,将持续采取温和手段来冷却经济。不过,也有学者悲观表示,中国经济早就陷入全面崩溃危机当中,“经济硬着陆”必然会发生,也随时会引爆。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二○○三年国内生产毛额(GDP)成长率为九点一%,这使得中国继续名列世界上GDP成长率最高的国家,若未受去年第二季SARS的影响,成长率还会更高;因此,为了抑制经济过热,中国人民银行在去年九月将六%的存款准备率,调升到七%。

 问题是,中国人民银行去年这项紧缩银根措施成效不彰,投资过剩不但未改善,反而还变本加厉。眼见经济过热无法冷却,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再度祭出紧缩政策,宣布将在四月廿五日调高存款准备率,由七%调高到七点五%,这也使中国的金融机构,整整冻结一千一百亿元人民币。

 对于中国经济情势发展及未来可能的变化,中华经济研究院长陈添枝表示,中国政府意识到经济过热可能带来的问题与影响,“但这个问题是相当棘手”。中国必须维持经济高成长,否则,失业率一旦快速攀升,拥有全世界最多人口的中国,根本无法承受这样的负荷与冲击。

  “中国政府不敢贸然下猛药,否则一下子紧缩得太快,造成中国经济全面冷却”,陈添枝认为,基本上,中国经济过热是“短期性”而非“长期问题”,不致发生所谓“经济硬着陆”,也就是经济情势快速下降。

  陈添枝预估,中国领导人将采取渐进式的手段,在过热和过冷之间取得平衡,来降温中国经济。

  但台湾大学经济系教授张清溪看法就不那么乐观,“事实上,中国经济早就陷入崩溃危机中,我预估,经济硬着陆必然会发生、也随时会发生。”

  张清溪指出,中国经济过热与其他国家最大不同之处,是“投资过剩”的现象特别严重,因为中国经济高成长是来自于“投资”,而不是“消费”。更严重的是,这里面很多投资项目都是没有经济效益的,而“过度投资”更导致“生产过剩”。

  张清溪表示,新增的投资主要来自银行信贷,这些官方主导的公共投资和国企投资,不仅会导致经济资源的浪费,使得中国当前经济成长的质量大打折扣,并衍生银行呆账问题,导致更多的经济危机。

 “唉!最奇迹的是,中国经济早就该倒了,却可以一直撑到现在,”张清溪强调,他绝非“危言耸听”,因为中国公营金融机构实际逾放比率,至少将近五十%,庞大的不良坏帐是严重的财政问题;另外,中国失业率实际上的数字,恐怕将近二十%,农民问题更是棘手无法解决。

  但为何这些经济致命的危机,却没有让中国经济全面崩溃?张清溪分析,中国经济不是市场自由经济,这些致命的危机问题,其实都是出于政府过度干预所造成,但之所以经济还能支撑不坠,同样是因为政府力量在背后挺着。

  至于中国官方要如何化解这些危机,张清溪认为,除非中国经济愿意回归自由经济机制、政府退出干预、加速各项民营化,这无疑是逼迫中国共产党将权力交出下台!

  “但这样的可能性实在太低!”张清溪说,中国经济问题已经太严重,实在很难挽救,不知道还能撑多久时间。(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联合国资料显示中国贫富差距大
血泪代价﹕每天有18名中国煤矿工死去
经济学人:中国经济有泡沫化现象
中国部分产业出现投资过热情形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