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傅国涌:“不得帮忙的不平”

傅国涌

标签:

【大纪元7月14日讯】屈原在中国人心目中一直是一个“虽九死其犹未悔”、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然而早在“五四”以前,鲁迅就指出屈原作品缺乏“反抗挑战”的精神,他在《摩罗诗力说》一文中说屈原的诗“然中亦多芳菲凄恻之音,而反抗挑战,则终其篇未能见,感动后世,为力非强”。

1932年,鲁迅在《言论自由的界限》一文中批评胡适他们,就是把他们与屈原进行类比:“其实是,焦大的骂,并非要打倒贾府,倒是要贾府好,不过说主奴如此,贾府就要弄不下去了。然而得到的报酬是马粪。所以这焦大,实在是贾府的屈原,假使他能做文章,我想,恐怕也会有一篇《离骚》之类。三年前的新月社诸君子,不幸和焦大有了相似的境遇。(他们只不过批评)不料‘荃不察余之中情兮’,来了一嘴的马粪......”。(《鲁迅全集》第五卷115页)

对屈原的抱憾与批评贯穿了鲁迅一生,直到他生命的晚年,在写于1935年的《从帮忙到扯淡》一文里,他更是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屈原观:“屈原是‘楚辞’的开山老祖,而他的《离骚》却只是不得帮忙的不平。”(《鲁迅全集》第六卷344页)这篇杂文在鲁迅生前被官厅检查封杀了,1937年7月他死后收入《且介亭杂文二集》公开发表。

在鲁迅笔下,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竟然和《红楼梦》里的奴才焦大一样,说焦大是贾府的屈原,也可以说屈原是楚国的焦大,焦大被主子塞了“一嘴马粪”乃是屈原式的“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光照文学史的《离骚》只不过表达了“不得帮忙的不平”。

重读屈原的《离骚》,虽然语言瑰丽,想像力奇异,上天下地,纵横驰骋,但反复表达的只是他怀才不遇和对楚怀王至死不渝的忠诚,是一种“不得帮忙的不平”,他上下求索的是如何才能得到君主的宠信。他以美人、香草自喻,以恶禽、臭草比喻那些陷害他的奸邪佞臣,只有他才是忠臣、君子,那些人都是奸臣、小人,只有他才是忠诚的。全诗一开头他就着力写了自己吉利的生日、高贵的血统、优美的名字,以此暗示自己人格的高洁。自他之后,忠臣和奸臣、明君与昏君、善与恶就成为中国政治文化最基本的主题,中国读书人的最高追求就是做一个忠臣,可以说屈原塑造了中国文人(他们实在算不上什么知识份子)的精神、人格面貌。在古代到现代无数历史人物身上,我们都能够找到屈原的影子。甚至鲁迅先生从焦大——贾府奴才——身上也看见了屈原。他们的身份、地位虽然完全不同,但他们的人格特征却是惊人的一致,他们的悲剧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一贯悲剧,那就是我们在精神上一直是跪着的,屈原如此,焦大也是如此。今天,屈原的时代也并没有过去。

“虽九死其犹未悔”表达的是屈原对楚怀王的耿耿忠心,一旦得不到恩宠,他就只能投江自尽,这就是典型的屈原人格,中国古代愚忠的典范,他为所有文人士大夫树立了完美的人格榜样。“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他把自己对专制君主制度的绝对忠诚,对贪官、小人的刻骨仇恨,对昏君的抱怨和对人民的同情如此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卓绝一世”的《离骚》,当然有他应有的文学价值。即便鲁迅也说过,屈原的诗是有文采的。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章天亮:慈悲与惩罚
【人物真相】杨慧妍:中共金融爆雷的牺牲品?
冯睎干:彭定康仗义执言
【名家专栏】摧毁共产主义从各州开始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