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物纷被拆 南京失古都风貌?

人气 1
标签:

【大纪元8月18日讯】(亚洲时报垚远8月17日报导)中国不少城市的发展一日千里,但这些发展跟中央领导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精神是否吻合,却是另一回事。以“六朝古都”南京为例,有最少两个国家级及十七个市级“重点保护文物”在发展时遭到破坏。讽刺的是,在不久前的6月28日,在跟南京一样座落江苏省的苏州市,刚举行了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家,承诺会为保护世界遗产作出“巨大努力”。

南京号称“六朝古都”,与北京、西安、洛阳并称中国四大古都,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形成独特的古都风味曾经吸引了众多的游客慕名前来,而近年南京一众历史古迹遭受着人为的种种破坏,而这一切却是当地政府打着“城市建设”的旗号冠冕堂皇地进行,于是,在文物保护让路城市发展的执政方针下,昔日的古都已经是岌岌可危。

南京市近年来文物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冲突频频见诸于报端。两年前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总统府”门前的大照壁和二公祠为某重点工程“让路”而被迫拆除一事,至今没能重建让人记忆犹新;2003年明孝陵成“世遗”仅一月,下马坊即面临拆迁窘再一次引起各界的争议;2004年被认为是亚洲面积最大、保存最为完整、且被目前幸存的“慰安妇”指认的侵华日军“慰安所”面临被拆迁的命运的消息再度在社会上引起一场风波。……

2003年7月3日,明孝陵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未几,南京却传来要明孝陵下马坊石刻要搬家的消息。而这一切起因于当地政府的一项重点道路建设工程“宁杭公路拓宽工程”整个工程从卫岗到下马坊全长1公里左右,总投资1亿多元人民币。

南京市建委城建处处长郭建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表示,宁杭路沿线企事业单位和居民人口在增加,南京市东郊有20万市民要经过这条路,而宁杭路明显不能满足需求。当地政府的理由显然堂而皇之“从缓解交通压力和促进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宁杭公路的拓宽已是势在必行。”

而对于为何不能绕路而走,政府的解释是“技术条件受限”不过有知情者却表示,这分明是政府的推托之词,“不考虑绕路,而要迁文物?这里面有个利益问题,如果下马坊石刻不迁,而让宁杭公路绕路的话,要多花很多钱。” 最后在社会舆论的反对声中,这一搬家工程得以暂缓。

2004 年冲突再起,位于南京利济巷二号被认为是亚洲面积最大、保存最为完整、且被目前幸存的“慰安妇”指认的侵华日军“慰安所”面临被拆迁,当地政府的解释依然冠冕堂皇,“这一地段作为旧城改造区被列入当年南京市的土地贮备计划。这是南京市政府当初考虑到居民居住的安全以及旧城改造需要而做的决定,其初衷是为了改善群众的居住条件以及改善城市的面貌。” 最后,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政府表示将在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严格论证、进一步核清史实后,明确是否应当保护以及以何种方式保护,并及时向社会公布。

种种事例莫不说明,一旦与城市建设工程有冲突,政府的选择已经是不言而喻了,在当地政府的“文物保护让路于城市建设”的指导方针下,南京古都早就危机重重。

有资料显示,自1992年以来,南京的古都风貌遭到了极为严重的破坏。南京先后以“交通”为由,强行从保护街区中打通中山南路延伸线(不啻为南京的平安大道),大批传统民居被拆除——拓路;而1985年南京存有南唐以来石拱桥22座,现仅存内外五龙桥、玄津桥、九龙桥、竺桥4座尚为完好,其他均被“改造” ——拆桥;尤为甚者,竟然在中华门西、清凉门南、玄武门北的明城墙上打开三个豁口修路——破城;而当地官员为了“亮化”城市,竟然一次性砍伐民国法桐 3000多棵,直到2000年,朱熔基视察时指南京“要多种树,种大树,多栽花”后,才被迫停止——砍树。这“拓路、拆桥、破城、砍树”,加之房地产开发,仅仅在十年之内,就将满城法国梧桐,到处是历史建筑的古城破坏殆尽。

与此同时,老城各处在以“旧城改造”为名进行着房地产开发专案。以新街口为中心向外发散,历史街区被接连拆除。新街口往南的城南地区,1995年拆至白下路一线,99年拆至三山街一线,今天已经逼近南门中华门;往北,2003年拆除的邓府巷街区是城北地区最后一块明清古街区。1992年以来的旧城改造中,至少已有80处各级文保单位遭到破坏。 六朝以来,从王谢世家、南唐风雅,到明清的画船箫鼓,这1800 年的城南历史街区,即将荡然无存。

南京古都只是一个突出的个案,近年来中国各地文物保护与城市建设的冲突事件屡屡发生,在各地官员一味盲目追求所谓现代化城市的标准下,文物让路于城市建设成为一种默契,长此下去,中国将何以担当四大文明古国的美誉?!

讽刺的是,在不久前的6月28日,在江苏省苏州市刚举行了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贺辞表达,“保护世界遗产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崇高责任,是实现人类文明延续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造福人类的千秋功业;深入阐述了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将认真履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家,承诺会为保护世界遗产作出“巨大努力”。但是,世界遗产保护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到2004年6月止,仍有35处遗产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而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还将关注和审议121处世界遗产的保护状况。中国政府也承认,中国的世界遗产保护管理状况还不能完全达到《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要求。为此,胡锦涛的贺辞强调,加?世界遗产保护已成为国际社会刻不容缓的任务。(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选手业余评委苛刻 爱看洋相成全“超级女声”
曾节明:新中国宜建都武汉
中国城市流浪乞讨人员逾四十六万六千
“保钓”竟成不文明用语 腾讯向网民道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