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少江:中国养老金隐性债务问题不容忽视

胡少江

标签:

【大纪元8月7日讯】养老金隐性债务是指国家或者其他机构的养老金计划对职工和养老金领取者所作的津贴承诺。当今世界通行的养老金计划大致有两类:一类是由社会进行统筹,采用现收现付的方式来筹集和支付养老金。最早实行这类制度的国家包括美国和大多数欧洲的发达国家。具体的做法是,国家通过税收的方式从现有的职工的工资收入中收取一定比例的金额用来支付现有的已经退休的人口的养老金。另一类则是通过建立完全积累的个人账户来强迫要求现在的在职职工将部分收入存入指定的账户,当他们达到一定年龄后,可以从中领取退休金。也就是说,自己为自己的养老金存钱。实行这类制度的国家包括新加坡、智利以及其他许多亚洲、拉丁美洲和非洲国家。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进步,人类的预期寿命越来越长,因此不少国家人口结构的老龄化趋势十分明显。这样一来,使得不少实行现收现付制度的国家的养老金计划承受了巨大的财务压力。主要表现为,领取养老金人口在社会总人口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因此现有工作人口的收入中,用来支付现有退休人口养老金的税收负担越来越重。以美国为例,这一比例由一九三九年的百分之二点三提高到一九九四年的百分之十二点四。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比例还会不得不继续提高。正因为如此,过去实行单一现收现付养老金计划的国家现在大都同时引进了建立个人账户的方式作为补充。

中国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前,国有企业和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的养老金制度是一种类似现收现付的制度。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是,中国当时的现收现付制度不是以国家为单位进行统筹,而是在企业内部进行统筹。退休职工的养老金在企业的非经营性支出专案下列支。八十年代中期以后,随着企业改革的推进,尤其是实行自负盈亏制度以来,许多企业收不抵支,出现了严重亏损的局面。拖欠退休职工养老金的现象十分普遍,成为一个妨碍社会公正和影响社会稳定的严重问题。虽然随后企业统筹改为地区统筹,继而实行全国统筹,但是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不仅如此,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和其他社会原因,中国社会的人口老龄化速度比发达国家在他们发展的历史同时期要快的多,这就使得中国采用完全的现收现付养老金制度几乎没有可能。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中国采用了社会统筹和建立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金制度。毫无疑问,对刚刚进入工作年龄的年轻人而言,建立个人账户使得他们必须为他们未来的养老金储蓄。但是,对于已经退休和即将退休的中、老年人来说,建立个人账户显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在他们工作的时代,中国实行的是低工资、高福利的政策,而国家承诺的退休金则是所谓高福利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如今他们接近或者进入退休年龄,国家应该兑现自己的承诺。也就是说,应该为他们建立个人账户,并且对账户的资金负责。这就带来了所谓的养老金隐性债务的问题。

由于采用不同的人口预期寿命、养老基金的经营回报率等参数,经济学家们对于中国养老金隐性债务的规模的估计的也有很大的差别。按照二零零零年的不变价格计算,政府部门对养老金隐性债务的估计大约在一万三千一道一万八千一之间,而学术界的估计则大约在三万五千亿到四万亿之间。也就是说,最为保守的估计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十五左右,而最为严重的估计为百分之四十。考虑到中国的养老金的涵盖范围不到老年人口的百分之十二,中国政府对整个老年人口的养老金欠债的实际规模便是一个天文数字了。

──转自《自由亚洲电台》(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胡少江:上海市拍卖私家汽车牌照既不合法也不合理
胡少江:中国政府为什么不愿通过加息来控制通货膨胀
胡少江:中国出口贸易的两大弊端
胡少江:市场经济地位和市场经济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