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海涛:两个批发部

金海涛

标签:

【大纪元9月2日讯】一般而言,批发部售出的货物,不论服装、鞋帽、家用电器等等,价格总要比零售店要便宜,而且,既然是批发,当然数量就要大些。然而,在这里所说的批发部,一个是“乌纱帽批发部”,另一个则是“文凭批发部”,虽然批量也比较大,但价格却不菲。顾名思义,前者是买官、卖官的场所,或局长、或处长,价码或有差异,但肯定官有所值。成交后,一方获利甚丰,另一方则如愿以偿。后者则是买卖文凭的地方,或学士文凭、或硕士文凭、甚或博士文凭,均可大量批发。

闲话少叙,且看我党报纸的报导,那标题为:《市委大院成了乌纱帽批发部》。这可不是我所杜撰的,而是报纸本来的题目。那报导说的是我党黑龙江省绥化市市委书记马德(正厅级)掌控的市委大院,竟然成了买官、卖官的场所,小到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大到县委书记、县长以及各局各部委的一二把手,每个官位都有其“价码”,当然价码由马大官人掌握,虽非明码标价,但卖者、买者皆心知肚明。在马德担任绥化市行署专员和市委书记的6年间,绥化市所属的10个县市50%以上的处级官员,即600多人卷进了买官、卖官行列!这肯定创造了新的吉尼斯世界记录了。当然,马大官人收获颇丰,6年间获“纯利”500多万元,外加美金2.5万。报导中隐隐约约提到马德在担任市委书记前曾有过一次仕途挫折,但很快官复原职,且一路高升。人们当然会想到那是马德通过买官成就了他的升迁,也从而知道了官场上的“潜规则”,为后来的卖官探熟了路径。

马德卖官只是个个案,但绝不是孤例。此前已有不少大贪官曝光后扯出了买官、卖官的勾当。即使如此,买官、卖官的生意仍然兴旺发达。这其实是与中国党政官员的贪污腐败相伴而生的。贪官为了更多地贪,遂干起了卖官的行当;而买官者为了捞回成本,就更加拼命地贪。于是,一批一批的乌纱帽批发了出去,一批一批的贪官也就制造了出来。因此,买官者、卖官者皆成了贪污犯。如果不是黑龙江省长田凤山落马,说不定马德的乌纱帽批发部仍会正常运营下去。缺乏监督机制的一党专制,就是“乌纱帽批发部”产生的根源。此前有乌纱帽批发部,今后照样会有批发部卖乌纱帽。

另一个批发部是大学“文凭批发部”,其生意也颇为红火。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在提拔官员时除去考虑其对党的忠诚与否外,开始重视起官员的学历、文凭来了。升官必须具备相应的学历。有的地方甚至还规定了对应的标准:学士──科级;硕士──处级;博士──局级。于是文凭空前吃香。没有正规的大学文凭者,只好去地摊购买假文凭。于是,制造假文凭的贩子满天飞。一个地方核查的结果,官员的文凭竟有20%多都是假的。然而,这样买来的假文凭毕竟使购买者
心里不太踏实,于是衍生出官府与大学联手干起了文凭批发的勾当。官员需要文凭以图升迁,学校需要官府支援以解决专案与经费,双方一拍即合,文凭批发部也就应运而生。虽然拿到文凭的官员也许根本没到学校上过课,考过试,更没有通过学位论文答辩,但他们却拿到了盖有正规大学印章的学位证书。当人们指责高等学校丧失良知时,一位大学副校长还颇为无奈地期望社会理解大学的苦衷!

其实,乌纱帽批发部与文凭批发部还有着某种联系。一些没有大学资质者,虽然从文凭批发部拿到了文凭,他还要到乌纱帽批发部去买官帽,才能如愿以偿。其实,按我的设计,掌控高级职务的官员干脆和学校联手,将两个批发部合而为一,前店卖文凭,后店卖乌纱帽。这样既方便了广大官员的买官路径,也提高了两个批发部的营业效率,岂不乐哉!

--转载自《民主论坛》网站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金海涛:读报杂感
韦拓:从下滑到坍塌 国足告别世界杯之路
林一山:被历史选中的上一代香港人
林一山:港人何以为信念从没退后?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