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感恩节中国教育学生感恩

标签:

【大纪元11月26日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夏爱茗采访报导)星期四是西方传统的感恩节。中国的一些教育部门也利用这个机会开展活动,教育学生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

感恩节虽然不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但在河北省的一所技术学校,却在感恩节之际,竖起了一块牌子,提醒学生珍惜父母的辛劳,报答他们的爱。新华社的报导说,数百名学生对此反应热烈,纷纷在牌子上签上自己的姓名。

石家庄市的教育部门也在感恩节期间,在近十万名学校学生当中发起感恩活动,这些在八十年代中后期出生的独生子女们,被要求计算父母为他们付出的教育和生活费用,以及这些费用在家庭收入中的比例。学校还要求他们给家长写信表示感激。对这些活动江苏行政学院的教授刘大生表达了他的看法──

刘大生:“第一个方面可能为了负责;第二个方面可能也是带有炒作的味道在里面。我觉得学生比父母不需要感太多的恩,学生在十八周岁之前这是父母亲有责任供养他,十八岁之前这是他的权利。但是小孩应该明白,我未满十八岁父母亲有责任抚养我;但是当我成年了我有义务反过来要赡养父母。他知道法律上这个权利、义务观念就行了。”

在贵州的独立分析人士曾宁指出,目前中国社会存在的人情冷漠的问题。

曾宁:“在今天的中国,在一个家庭之中子女对父母;在学校当中学生对老师;在整个社会生活当中,人的个体包括人群对整个社会,基本上都可以说缺乏一种正常的、健康的情感关系。除了生活的压力、社会的压力,我想还有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整个中国世风日下道德沦丧;还有很重要的一个文化深层次的原因和因素,就是中国社会根本就缺乏一种最基本的、也是最基础的情感教育。”

曾宁认为,这些教育学生感恩的活动,有积极的意义。

曾宁:“中国人在丧失了传统的文化价值传统观念以后,在西方生活当中,看到了源于西方这样一些具有人性的闪光点的节假日传统。这些源于西方的非常有富于人情味的节假日,很能够得到中国尤其是年轻人的喜好,你比如说情人节、圣诞节、感恩节,他在文字上、字面上就非常富有人情味。我想这是一个好事情,就是在中国根本缺乏情感教育的社会背景下面,中国社会极其需要一种健康的、理性的、向上的情感教育。在感恩节的当天,中国社会尤其是在一些学校里面,能够出现这样一种现象,我想是一个可喜的现象。”

石家庄市一所技术学校的学生表示,通过感恩教育,他们更能理解家长无私的爱。学生们也认识到挥霍家长的金钱是可耻的行为,愈来愈少的人到网吧消费或去餐馆吃饭。中国的有关教育专家指出,中国的这些被称为“小皇帝”的独生子女,有较强的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只有让他们学会感恩,才能让他们学会关爱别人,对社会做出贡献。

(据自由亚洲电台录音整理)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纽约感恩节巡游意外两人伤
组图4:纽约梅西感恩节大游行
移民增加 美感恩节菜色增添异国风味
另类感恩节:美国反战民众与布希针锋相对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