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感恩節中國教育學生感恩

標籤:

【大紀元11月26日訊】(自由亞洲電臺記者夏愛茗採訪報導)星期四是西方傳統的感恩節。中國的一些教育部門也利用這個機會開展活動,教育學生感激父母的養育之恩。

感恩節雖然不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但在河北省的一所技術學校,卻在感恩節之際,豎起了一塊牌子,提醒學生珍惜父母的辛勞,報答他們的愛。新華社的報導說,數百名學生對此反應熱烈,紛紛在牌子上簽上自己的姓名。

石家莊市的教育部門也在感恩節期間,在近十萬名學校學生當中發起感恩活動,這些在八十年代中後期出生的獨生子女們,被要求計算父母為他們付出的教育和生活費用,以及這些費用在家庭收入中的比例。學校還要求他們給家長寫信表示感激。對這些活動江蘇行政學院的教授劉大生表達了他的看法──

劉大生:「第一個方面可能為了負責;第二個方面可能也是帶有炒作的味道在裡面。我覺得學生比父母不需要感太多的恩,學生在十八週歲之前這是父母親有責任供養他,十八歲之前這是他的權利。但是小孩應該明白,我未滿十八歲父母親有責任撫養我;但是當我成年了我有義務反過來要贍養父母。他知道法律上這個權利、義務觀念就行了。」

在貴州的獨立分析人士曾寧指出,目前中國社會存在的人情冷漠的問題。

曾寧:「在今天的中國,在一個家庭之中子女對父母;在學校當中學生對老師;在整個社會生活當中,人的個體包括人群對整個社會,基本上都可以說缺乏一種正常的、健康的情感關係。除了生活的壓力、社會的壓力,我想還有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整個中國世風日下道德淪喪;還有很重要的一個文化深層次的原因和因素,就是中國社會根本就缺乏一種最基本的、也是最基礎的情感教育。」

曾寧認為,這些教育學生感恩的活動,有積極的意義。

曾寧:「中國人在喪失了傳統的文化價值傳統觀念以後,在西方生活當中,看到了源於西方這樣一些具有人性的閃光點的節假日傳統。這些源於西方的非常有富於人情味的節假日,很能夠得到中國尤其是年輕人的喜好,你比如說情人節、聖誕節、感恩節,他在文字上、字面上就非常富有人情味。我想這是一個好事情,就是在中國根本缺乏情感教育的社會背景下面,中國社會極其需要一種健康的、理性的、向上的情感教育。在感恩節的當天,中國社會尤其是在一些學校裡面,能夠出現這樣一種現象,我想是一個可喜的現象。」

石家莊市一所技術學校的學生表示,通過感恩教育,他們更能理解家長無私的愛。學生們也認識到揮霍家長的金錢是可恥的行為,愈來愈少的人到網吧消費或去餐館吃飯。中國的有關教育專家指出,中國的這些被稱為「小皇帝」的獨生子女,有較強的自我為中心的傾向,只有讓他們學會感恩,才能讓他們學會關愛別人,對社會做出貢獻。

(據自由亞洲電臺錄音整理)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紐約感恩節巡遊意外兩人傷
組圖4:紐約梅西感恩節大遊行
移民增加 美感恩節菜色增添異國風味
另類感恩節:美國反戰民眾與布希針鋒相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