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京﹕张惟英为何犯众怒

梁京

人气 1
标签:

【大纪元2月15日讯】最近大陆中国的一个新闻人物是张惟英。这个原本并不知名的女教授,一夜之间成为网民的众矢之的,原因是她以北京市政协委员的身份,建议北京实行人口准入制度。此议一经报导,网上一片哗然,纷纷指责张惟英的提议反映了她对外地人的歧视和排斥,有人甚至称张惟英是一个令中国人发抖的名字,反应之强烈,让人在吃惊之余,不得不思索其中包含的深意。

对网民的指责,张惟英本人感到委屈,她认为自己无非指出了一个人所共见的事实,那就是北京的资源,尤其是水资源,已经无法支持日益增多的移民,因此,必须设法控制人口的流入。但是,对于一大批早已愤愤不平的外地人,不论是仍在拼命挣扎留在北京的,还是打算到北京拼搏一场的,张惟英的提案,触动了他们心中最敏感,最痛苦的那根神经。因为这个提案证实了他们心中最可怕的噩梦,那就是已经在北京等大城市站住脚的捷足者,正在企图关上大门,就好像高峰时间已经挤上了公共汽车的乘客,总是敦促司机赶快关门开车一样。

人们对张惟英十分反感的,一是她认为“素质低”的外地人不应该进北京,同时,更加令人难以接受的,就是她想让政府而不是相对公平的“市场”来决定谁应该进北京。那么,网民们对张惟英的愤怒究竟有没有道理呢?张惟英显然并不是一个十分聪明的人。许多人想法与她相同,但他们知道不便公开说出来。对张惟英进行抨击的人们当然知道这一点,而他们对她所代表的既得利益感到不平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问题是,对既得利益不满并不意味着懂得什么是公平。

采用公开竞争的办法决定谁进北京,虽然看起来比其他办法更公平。但是,且不说公平竞争在今天的中国大陆能否真正做到,即使我们用最公平的办法,让全中国素质最高的人都进了北京,难道中国的公平问题就解决了吗?我注意到,在北京开小铺,收垃圾的外地人中,不少是来自乡下的能人,他们的能力,远远超过现在工作的要求。在我看来,如果各地的能人都来了北京,对中国的其他地方,对绝大多数不在北京生活的人,恰恰意味着更大的不公平。

许多人今天热衷于进北京,表面上看是因为那里有许多优越的机会。但为什么是北京,而不是其他地方有更多的机会呢?其实大家都清楚,这并非北京有更好的人文环境,更不是因为北京有好的自然环境,而主要是因为,北京是中央权力之所在,而靠近中央权力在中国是不会吃亏的。中央权力如此之大,它不仅可以调动全国的资源,让生活在首都的人都沾光,更重要的是,中央的权力有效地压制了地方的政治自主,逼着各种人才只有依附中央权力才可能出人头地。

今日中国大陆各地环境危机和社会危机日趋严重﹐主要根源就是地方自治权利的受到严厉控制。谁不想让自己的家乡水长清,树常绿?谁不希望自己的子孙生活在道德良好的社会环境之中?问题是,你对家乡能有多少作为?当今中国一个无情的现实是,对故乡爱莫能助的人们越来越多地选择投奔他乡。能出国的出国,不能出国的就选择靠近权力,因为将来可能会安全一些。于是,北京不仅为求发达的人所向往,也成为许多躲灾避祸的人的去处。

这样来看﹐张惟英的“人口准入制度”遭到一片骂声,也就不足为奇了。不过,张惟英至今不认错,亦有她的道理,因为北京人口确实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资源条件的许可。真正的问题是,实行所谓“人口准入制度”, 就能像张惟英所期望的那样避免北京人满为患吗?

正如许多人所看到的,张惟英的主张不仅自私,也十分浅薄,因为企图靠行政力量来阻止深刻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危机所推动的迁徙大潮,将是徒劳的。但是,事情到了今天的地步,放任和无所作为,将同样导致巨大的灾难,因此,用所谓市场竞争来解决谁进北京的问题纯粹是自欺欺人的呓语。

消除北京人口超载压力的治本之策有两条,第一条,全面发展地方自治,让人们有机会认真地,持久地建设自己的家园;第二条,迁都,北京的人口至少有一半不是因为喜欢北京而是为了靠近权力才呆在那个地方。谁都知道,无论谁做中国的领导人,走这两步都将非常困难。但张惟英一个愚蠢的提议,竟然引起如此大的反响,这告诉我们,中国离那一天或许并不遥远了。

──转自《自由亚洲电台》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不代表大纪元。

相关新闻
梁京:2005年大陆局势的一大变数
梁京﹕中国的耻辱与中国人的悲哀
梁京﹕地方分权--赵紫阳对中国经济改革的贡献
梁京﹕从水均益的表演看伊拉克大选对中国的影响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