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生吃大肚鱼 寄生虫穿肠

人气: 18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3月2日讯】〔自由时报记者李容萍╱桃园报导〕台湾桃园县圣保禄医院日前在一腹痛病患肚内,发现三条七公分长马毛虫的寄生虫,原因是亲友聚餐,生吃才两公分大的“大肚鱼”,造成四人出现类似食物中毒的症状,医师提醒,食物尽量熟食,生食时要小心食品的卫生安全。

家住八德市的徐姓家族,日前因亲戚送了一些新鲜的大肚鱼,喜爱吃生食料理的家人,就呼朋引伴一起生吃大肚鱼。

不料,晚餐后三个多小时,卅九岁的徐先生出现严重腹痛,还有呕吐现象,经家人紧急送到圣保禄医院急诊室治疗。

圣保禄医院一般外科主治医师叶文彬经过问诊、检查,研判徐先生可能罹患阑尾炎,马上手术治疗。

惟开刀后发现阑尾正常,但其腹腔内竟发现有三条寄生虫,且在肠子中间蠕动,并将部分肠子穿破,经取出寄生虫,修补好肠子,将检体送化验,发现长约七公分的寄生虫,名叫“马毛虫”。

之后数小时,家族有三人也出现类似徐先生腹痛症状,被送到圣保禄医院,并把吃剩的大肚鱼带到医院,所幸三人的症状轻微,经服用泻药和抗生素后已无大碍。

由于该大肚鱼长约两公分,寄生虫能在其鱼内长到七公分,医师认为寄生虫已在大肚鱼内卷了几圈寄生。

医师表示,肠壁出现寄生虫,最常出现在生食的食品上,食物未经煮熟过程,寄生虫的幼虫或成虫,会随着食物进入人体肠胃,吸收人体营养,成虫会穿破肠子,引发腹膜炎、败血症,甚至死亡。类似案例在台湾很少见,日本较常见。

圣保禄医院感染科主任许文祥指出,马毛虫最主要的感染是昆虫,以污水的环境最容易生存,遇到这类寄生虫的病患,是他行医临床上的首见,治疗较麻烦,因为没有针对此寄生虫的治疗药物,如果不手术直接取出,需透过内视镜寻找虫虫踪迹,再一一夹出。

——————————————————————————–

医师:寄生虫窜大脑 有可能

〔记者李容萍桃园报导〕鲜美的生鱼片和海产,可以说是喜欢美食老饕的最爱,但网路上曾流传新鲜鱼货内脏的寄生虫,一旦吃下肚,可能爬到人体脑内一事。

桃园市圣保禄医院医师表示,食物经过食道到胃,再到小肠、大肠,不慎误食入的寄生虫,“有可能”随着血液到处跑,寄生虫停在腹腔,就会引起肚子痛,如果跑到肺部,呼吸、气管会觉得搔痒难耐,当然也有可能跟着血液爬到大脑。

不过,因为只有肠胃才有寄生虫存活需要的糖和蛋白质等养份,医师表示,寄生虫跑到肺部、大脑的时间不会太长,最终还是会回到肠胃,因此,网路上流传寄生虫会把人脑吃掉或让人变呆,纯属误传。

针对八德市徐姓家族生食大肚鱼、竟取出寄生虫,差一点造成腹膜炎憾事,桃园县政府卫生局呼吁喜欢生食海产的民众,食物应尽量熟食,避免生食,并且注意渔产的来源、处理过程。

卫生局食品卫生管理课指出,要避免寄生虫吃下肚,或发生食物中毒的憾事,食物应尽量熟食,避免生食,并遵守“清洁”、“迅速”、“加热或冷藏”及“避免疏忽”等四大原则。

有廿几年日本料理烹调经验的厨师连文成认为,台湾的淡水普遍太脏了,打捞的淡水鱼货不适合生食,倒是深山干净泉水和深海,有一些可以做生鱼片的好货。

连文成建议吃生鱼片应注意,包括选择卫生条件佳有口碑的餐厅,注意鱼肉的光泽应略带透度,如果是自己杀鱼,内脏要和鱼肉分别不同砧板处理。

他说,买回家的鱼肉应放在冷冻库半个小时,因为即使鱼肉体内有寄生虫,冷冻超过半小时,寄生虫就无法存活。

——————————————————————————–

卫署:生鱼片 尽量用深海鱼

〔记者钟丽华台北报导〕卫生署食品卫生处副处长萧东铭表示,对于生鱼片的卫生管理,目前订有生菌数标准,卫生单位会不定时抽查。

不过,民众吃生鱼片时,最好还是选择知名、外部环境清洁的餐厅,这样才能吃得安心。

萧东铭强调,制作生鱼片每个环节都要注意,从鱼货来源至餐厅,再到送入消费者嘴中,都必须严加把关。

事实上,卫生署在宣导时,就要求业者不要使用淡水鱼,尽量使用深海鱼来做生鱼片。因为淡水鱼所受到的污染多,寄生虫也多。

此外,萧东铭表示,一送进餐厅后,生鱼片就应该马上切割处理,从鱼表面、鳞片到内脏都不能受到污染,处理者的手部、砧板、刀具都应该保持卫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