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六神无主 心神不定

善东
font print 人气: 42
【字号】    
   标签: tags:

汉语中有若干成语特指人的情绪不安定。有趣的是它们中的很多都带有个“神” 字,例如:

六神无主:形容心慌意乱,拿不定主意。
心神不定,心神不宁:精神状态不安定。
六神不安:形容被干扰得不得安宁。
神魂颠倒:形容极为向往、入迷或失去常态。
神魂荡飏:神魂飘荡:形容精神飘忽
三尸神暴跳:形容大发脾气

这些说法是怎么来的呢?原来道家学说认为人的身体相对于天地大宇宙而言,是一个复杂而奇妙的微观小宇宙。《淮南子》说人的身体上所有的部位和器官,包括五脏六府,以及其人的道德秉性、喜怒哀乐,都和天地间万物有对应的关系,大到阴阳五行、日月星辰、四时气节,风雨云雷,小到音律和颜色。“五脏肝仁、肺义、心礼、肾智、脾信也。”

人的身体除了元神以外还有很多的生命体和各种信息。他们各有所处各有所司,而且他们之间还有联代关系,哪一个不在位或者是大家不和谐了,那么这个人的整体机能就会受到影响,导致生病甚至死亡。《抱朴子》说:“人有贤愚者皆知己身之有魂魄、魂魄分去则人病、尽去则人死。故分去则术家有拘录之法、尽去则礼典有招呼之义。”

扁鹊在《难经》中提到: “五脏有七神。个何所藏耶。然藏者人之神气所舍藏也。故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脾藏意与智、肾藏精与志也。” 唐末五代时著名的道士杜光庭(850~933年)著有《墉城集仙录》,他说:

木神为肝,火神为心,土神为脾,金神为肺,水神为肾,风神为胆,六家共成人身,故有五脏六腑,九宫十二室,四肢五体,三膲九窍,百八十关机,三百六十骨节,各随而居之,故能动作、视息、饮食、语言,别好恶,知是非也。一家不和,即为病矣。人生各有岁月日时,随其所属星宿,以定其贫富贵贱,生命长短焉。然六家之物,有合则有散,有生则有死,有成则有败,有盛则有衰,此物之常数也。身有应败之患,神有应散之期,命有必尽之势,甚可畏也。

“肺神名皓华、字虚成、肺之状为虎、主藏魄。脾神名常在、字魂庭、脾之状如神凤、主藏魂。心神名丹元、字守灵、心之状如朱雀、主藏神。肾神名玄冥、字育婴、肾之状玄鹿两头、主藏志。胆神名龙耀、字危明、胆之状如龟蛇混形。肝神名龙烟、字含明、肝之状为龙、主藏魂。”

段成式在《酉阳杂俎》说: “身神及诸神名异者。脑神曰觉元、发神曰玄华、目神曰虚监、鼻神曰冲龙王、舌神曰始梁。”

据《广异记》记载,唐朝人郑齐婴在开元年间 (公元713-741年) 担任吏部侍郎兼河南省黜陟使。在回来的路上途经华州,突然见到五个穿着五方色 (红黄蓝白黑) 衣服的人来拜见他。郑齐婴问他们来干什么,回答说是大使五脏神。郑问到: “神应该在身体里面居住,你们来见我是为什么?”众神回答说:“神是守着气的,气竭我们也就散了。” “那我是要死了吗?” “是的。”郑齐婴恳请众神延缓一日,让他写完表章,再安排好后事。“可以,做完之后请回到衙门后面就可以了。”郑设下酒祀,众神都下拜接受了。郑写完表章,穿上新衣服,然后躺在衙门西面墙下,在众神预先指定的时间安然去世。(正见网)

参考资料

J.J. M. De Groot, PhD. “The Religious System of China.” Volume IV, Book II. 1901.(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我最怕“乐极生悲”﹐但是又常常想到这个成语﹐也许是因为“辩证法”学得太多了。因此在电视上瞄了一下北京新年晚会的盛世大联欢时﹐脑子又想到这句成语了。所以年初一在自由亚洲电台所录的节目中﹐谈中国的民工问题﹐因为在当今中国的“盛世”中﹐民工这个阶层出现最多悲剧﹐可以说﹐中国大城市的“盛世”﹐是在民工的血汗与骨髅上建立起来的。
  • 2月20日下午,胡军、杨恭如、吴倩莲联袂主演的数字电影“大汉风”系列之《破釜沉舟》,将在永华电影城举行全国首映。由上海三九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等策划的“大汉风”系列,根据秦末汉初这段中国历史中所形成的成语与典故创作而成。日前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的国际数字电影节上,该系列凭借独特的中国民族文化特色引起海外片商的高度关注,日韩两国已率先展开抢购大战。
  • “折戟沉沙”形容失败惨重。
  • “空谷足音” 指在寂静的山谷里听到脚步声。比喻极难得到音信、言论或来访。
  • 成语[焚琴煮鹤]的出处: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前集》引《西清诗话》:“义山《杂纂》,品目数十,盖以文滑稽者。其一曰杀风景,谓清泉濯足,背山起楼,烧琴煮鹤。” 后人用'焚'字代'烧'字,是因为焚字与琴字相连,具有叠韵的效果,值得玩味.

  • “无功不受禄”指廉洁。
  • 世上的人听人说话,往往带着自己的喜好。带着自己的喜好,往往得不出正确的结论。下面故事里的邾君以一些流言蜚语来决定政策的实行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