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便秘患者的另一选择

-穴位按摩加对症治疗-

林恭仪(台北市立联合医院中医院区中医师)

人气: 11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4月10日讯】 正常人的排便约1~2天一次,若是一星期解便次数少于2次,于临床上便要怀疑是否有便秘的疾病。粪便在肠内滞留过久、排便时间延长或粪质干燥甚或结块难出、或经常性之排便不顺畅都是便秘的一种。便秘的确不是一件好事,症状产生了,除了规律作息多吃高膳食纤维的食物,早起空腹喝一杯温开水通常会有帮助,由于复发率太高有些朋友干脆就求助于非正规疗法,早期大肠水疗就是其中一种,再不然就是自行吞药解决,但这都只是斧底抽薪非根本解决之道。

便秘从中医的观点,最早详记于医圣张仲景一书《伤寒杂病论》:“阳明病,下之,心中懊憹而烦,胃中有燥屎者,可攻。腹微满,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便硬属于是阳明燥实的阳明经证,也就是胃肠脾肺身体津液水分代谢的问题。

燥在古籍《素问》上,称之为燥淫,所谓的淫,就是太过的意思。燥者干也,宜润,这是一般临床中医师的用法,若是使用辛润之法,大多能一一攻陷顽固型及习惯性便秘,真是所谓用药如布兵,理法方药面面俱到,这是中医下法与现代医学的软便剂不同的地方。体内的干燥状态若无适当的诊断与辨证,往往只能有吃有效,不吃药即不大便的恼人情况,患者往往也就容易失去耐心,变成间断性服药,殊为可惜。

中医临床上还有另一型常见便秘,称之为“脾约”,脾属湿,胃属燥,约就是约束的意思,一旦脾的运化水湿失常,胃气横逆,自然就会有肠燥便秘的现象,此时的表现除了会有便硬的情形,皮肤也会显得干燥暗沉,即便使用再好的保湿产品,皮肤就是无法水当当!

中医临床上也常见到,小孩子的过敏治疗好了,大便也就通了,肺的问题、鼻腔、呼吸道的问题,可以透过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系统,传送到大肠然后排泄出去,正统中医并没有排毒的观念,了解中医生理的人应当都知道,在此不赘言,然而,脏腑传化平衡的关系是临床医师熟稔的,也指导着用药原则。

年轻女性经前便秘或是腹泻几乎是一般经前症候群的都会朋友常有的通病,此时的大便硬状态,便要由月经周期来着手了,周期顺畅了,大便定时定量,色泽便要漂亮啰!!

老人家的虚性便秘源至于肠胃道蠕动减缓的老化现象,现代人的生活条件太优渥,高脂高油少蔬果,再加上久坐少动,以车代步,造成肠道内粪便积存,如此一来浣肠、通便硬是要成为生活习惯之一,长者虚秘,在肌肉关节及心肺功能可负担的情况下,不妨多做些缓和性运动,尚可多按摩上脘、中脘穴以及肚脐右下方的大横、腹结穴,以促进肠蠕动与如厕之顺畅。



“一泻了之”、“一泻千里”、“不通则泻”,并不能解决不大便的便秘问题,如此一来便要沦为中医称为的“妄下”、“乱下”的范围,可是一旦燥屎已经形成,身体的燥症沙漠状态开始出现,若不积极治疗,长期下来一些慢性疾病和国人常见的大肠癌发生概率便要大增。◇(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