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奇女子——史学家班昭

晓晨 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400
【字号】    
   标签: tags:

东汉有一个奇女子,在中国史学上做出了重要贡献。当她去世时,当朝的皇太后亲自素服举哀,为她行国葬之礼。这个女子,就是中国第一位女历史学家班昭。
  
班昭字惠班,又名姬,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家学渊源,出生于一个“家有藏书,内足于财”的显贵人家。其父班彪,是当代的大文豪,很有学问;长兄班固,是著名的历史学家、文学家;次兄班超,乃是立功西域的一代名将。
  
家庭的熏陶,父兄的影响,以及自身的聪颖,使班昭在少女时期就成为一代才女。在她十四岁时,嫁给同郡曹世叔为妻,所以人们又把班昭叫做“曹大家”(当时,人们把学识渊博、德高望重的妇女称为“大家(gu姑)”)。班昭和曹世叔婚姻和谐,十分美满,只可惜在结婚几年后曹世叔便仓促辞世,班昭孤寂一人生活数十年,直至七十余岁。
  
司马迁所着的《史记》记事止于汉武帝太初年间,班昭的父亲班彪曾作《史记后传》六十五篇,续补汉武帝以后所缺的部分。班彪去世后,其兄班固继承父志,在《史记后传》的基础上,着手编写囊括西汉历史的史书《汉书》。经过二十余年的努力,班固完成了《汉书》的主要部分。不料就在他快要完成《前汉书》时,却因窦宪一案的牵连,死在狱中。《汉书》的编撰因此搁浅,尚有八表和《天文志》未能写完。
  
受汉和帝之命,班昭入东观藏书阁(相当于皇家图书馆),同马续担起继续整理、撰写《汉书》的重任。在马续的协助下,她补撰了八表,又写出《天文志》,最终完成了中国第一部断代史《汉书》,全书分纪、传、表、志几类。。
  
《汉书》完成后,因其多用古字,比较难读,班昭曾在东观藏书阁讲解《汉书》,当时很多有识之士奉诏跟随她学习。此外,班昭还写过赋、颂等文章十六篇,可惜多数已经散佚,只有《东征赋》等八篇流传下来。
  
班昭的学识在当时受和帝赞赏,多次被召入宫,教授皇后及诸贵人诵读经史,宫中尊之为师。后来汉和帝驾崩,皇子刘隆年幼,邓太后临朝执政,班昭以师傅之尊,参议朝政,倍受宠信。
  
班昭著有《东征赋》、《女诫》等。《女诫》包括:卑弱、夫妇、敬慎、妇行、专心、曲从和叔妹等七章。本是用来教导班家女儿的家教文字,不料京城世家却争相传抄,不久之后便风行各地。
  
才学出众的班昭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著述的女学者,好似一株冲寒怒放的奇葩,可谓东汉一位奇女子。@(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国家广电总局9日公布了2005年第一批立项的剧目,并透露,为了调控题材、引导创作、提高质量、确保导向,对本期申报的题材规划剧目进行了引导性调控,如对红色经典改编的选题,涉及敏感历史人物的选题,改编自网路游戏的选题,渲染神魔鬼怪和封建迷信色彩较重的选题,严重脱离现实生活实际、胡编滥造的选题以及以欣赏的态度表现不健康情感关系和有悖人伦的选题都进行了较严格的审查。
  • 布朗人喜欢歌舞,每逢年节总要纵声高唱,翩翩起舞,欢乐到深夜。布朗族青年从小就要学弹各种乐器,练唱各种曲调。布朗山上的曲调分为甩、宰、索、缀四种。甩调激昂抒情;宰调欢快活泼;索调用小三弦伴奏,适合唱习俗歌曲;缀调则用于盛大舞会中的对唱,多颂扬民族的英雄历史人物。领唱者亦常根据场面即兴编增歌词的内容。
  • 在中共体制改革的历史中﹐赵紫阳先生无疑是重要的历史人物之一﹐除了中共保守派之外﹐全世界对他的评价都是正面的。赵的儿女们以他们是赵的后代而引以自豪﹐因为老人家代表了中国领导人中仅有的良知。改革派希望他成为中国的戈尔巴乔夫﹐中国人民对他的尊敬充份反映在“要吃粮﹐找紫阳” 的顺口溜中﹐西方人对他在道义上的英勇无畏肃然起敬。
  • “冲冠一怒为红颜”,1644年的吴三桂不过三十出头,“这是一个充满激情、欲望、才华和能量的生命”,张宏杰的笔墨没有停留在多少世代以来人们早已形成的思维定式之中,对一个被唾骂了6个甲子的吴三桂给予了“同情之理解”,并力图从人性的、特别是心理的角度去重新解读吴三桂当年的选择,所以他要将这一篇不无“翻案”嫌疑的传记命名为“心理传记”。 [张宏杰 《另一面——历史人物的另类传记》,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年出版]
  • 对张学良《西安事变》的评价,始终离不开抗日战争及当时的中国社会实际情况。我们先看看中共的伪史观怎么说的:张学良的《西安事变》促成了国共联合抗日,迫使蒋介石停止内战,枪口对外,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揭开了历史的新篇章。好一个“民族英雄”的说词。我们不能再以一党之私,只依中共的历史观来看待历史,评价历史人物,而要以历史的实际与真实,客观看待与评说。
  • 自从我受邀同意担任《中国民主政党联盟》秘书长以后,来自亲朋好友、学生故旧的资讯纷至遝来;劝阻之言滚滚如云,否定之意纷纷如雨。质疑的关键之点,聚焦于我不应当以自由知识份子之身,涉足于污浊的海外民运。

    屈指算来,流亡海外刚刚八个月。在海外民运的范畴内,也确实遇到了一些坚毅果敢、睿智聪慧之士。不过,当我捏着鼻子走近某些自称“民运人士”的小政客时,人格腐烂的气息扑面而来,那种恶臭的气息能令狂风都为之窒息。几乎所有属于中共官僚的人性的丑陋,在这些自称“民运人士”的小政客生命中都能找到知音。置身于此类人士间,我不仅要紧咬坚实的牙齿,才能忍住随时可能爆发的呕吐感,而且有时面对泼皮牛二式的侮辱,还要“顾全大局”,学韩信之大忍,而不能依据我刚毅的天性,怒发如雷。尤其可悲的是,这类人士竟然都自视甚高――或自诩为未来民主中国的政治领袖,或自认为已经成为历史人物,其中最谦虚的,也要自称是某一类值得尊重的人群的代表。他们似乎只有通过这种自恋式的幻觉,才能找到生命的自信。

  • 暗喻清贫贪馋的太守表兄文同,手拿斧头逮着竹笋就砍,把渭水边上千亩竹林都吃进了肚里。这生动的形象,刻画了文同豁达、爽朗的性格,也可看出这对表兄弟亲密的关系。
  • 当年苏辙为了感念巢谷,写下《巢谷传》,说他死于岭南。事到如今,人们很难去探究巢谷的死因,不过唯一能证明的就是历史上确实有这么一位真性情的奇人啊。
  • 白米饭是很好的养胃食物,可作为主食适当的吃。(Shutterstock)
    现代人说,幽默一种沟通表达的艺术,而对苏轼而言,应该也是心态乐观的一种生活态度吧!
  • 很多人都读过贾岛的诗歌《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唐朝的寻隐诗自成一派,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唐朝诗人,一次次走进山水佳境,踏上寻仙问道之旅。大唐诗坛最耀眼的明星——诗仙李白,他的寻隐之旅有怎样的玄妙意境呢?(《古韵流芳》提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