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靠损害中国人民的言论自由获得利润

胡少江

人气 1
标签:

【大纪元6月18日讯】近来,在中国经营的微软MSN的网上日志阻止用户输入一些中国政府不高兴看到的内容。如果用户在日志上输入含有“自由”、“民主”、“示威”和“人权”等字眼等的敏感资料,将会受到弹出式视窗的警告:“这个信息含有受禁止语句,请删除这个语句。”

微软的这一做法引起了世界舆论的普遍批评。舆论认为,微软公司不应该为了商业利益而向中国政府做出这种丧失原则的让步。而微软公司对此做出的解释是,使用“MSN共享空间”的用户都应该受到该公司“行为准则”的限制。该公司的“行为准则”包括:不得上载、靠贴、传送、转移、传播、散布或帮助散布含有非法或违反任何所在地区或国家的法律内容的文字、影像、录音、讯或媒体。

微软发言人对BBC新闻网说:“微软是家跨国企业,因此须要照顾世界各业务所在国的现实。”

明眼人一看就明白,这种解释实在显得牵强附会。问题的核心在于,微软公司不愿意在激烈的全球市场竞争中败于对手,所以急于进入中国这个大市场;而中国政府绝不会轻易在危及其权力基础的民主、自由等问题上让步,因为这涉及其生死存亡。在这场民主价值与中国政府的较量中,中国政府是赢家。

其实,跨国公司为了进入中国而抛弃民主自由的原则并不始自微软。客观说来,微软只不过是一个跟进者而已。常到中文网站浏览的网友早就看到,总部设在美国的新浪网的中文网页一直实行严格的自我审查。这个网站的内容,与中国政府的人民网、新华网等实际上是小异大同。

去年,总部设在巴黎的无国界记者也曾经公开批评网上搜索引擎公司雅虎和古狗为了争夺中国市场,直接或间接向中国政府做出让步,以配合中国的资讯审查并协助中国压制互联网言论自由。该组织还分别就此事向雅虎和古狗的总裁写信表达关切,并要求他们尊重中国因特网用户的权利,但是两家公司都没有做回应。

除了这些世界著名的网络公司之外,还有不少高科技的跨国企业也争相为中国政府提供技术手段控制网络言论。无国界记者组织在去年七月曾经揭露,总部设在美国的高科技公司思科(Cisco)出售了数千个布线程序系统(又称路由器)给中国公安部门,以便监视互联网信息、互联网用户的相关信息和活动等。

看来,这些公司在道德标准和社会责任的问题上实行的是一种双轨制。在西方实行言论自由和民主制度的国家,他们是言论自由的传播者;在中国和其他集权统治国家,他们压制言论自由的帮凶。在道德上,他们是应该受到谴责的,但是在法律上他们是无罪的。虽然美国政府迫于舆论的压力,曾经在二零零三年通过了《全球互联网自由法案》,目的是打击世界各国政府对互联网信息的审查。但是这个法案对于这些帮助集权政府封锁互联网言论自由的总部设在美国的跨国公司并没有约束力。

任何坚守道德操守的企业家都是值得尊敬的。但是,指望跨国公司通过自律,以牺牲自己的利润作为代价来拒绝与集权国家的政府合作压制言论自由是不现实的。因为资本的本性就是追逐利润。如果没有利润,公司的股市价值就会下跌,股东们就会抛售手中的股票,最后公司就的关门大吉。尤其是,公司与公司之间、甚至民主国家之间也存在一个相互竞争的问题。这家公司不去,那家公司去;美国公司不去,法国公司去。到了中国,得到了大市场,公司的实力就会增强,反过头来就可以增强其在全球的竞争力,从而打败自己的竞争对手。这就是中国政府之所以能够对跨国公司各个击破的要害所在。

不错,这些公司在民主国家在追逐利润的同时,也在大肆宣扬履行大企业的社会责任。其实,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企业在西方国家追逐利润和履行社会责任的目标并不矛盾。这是因为,只有履行社会责任的的企业才有好的声誉;在一个讲道德的和新闻传播自由的社会,好的声誉能帮助企业扩展市场。在集权国家,信息传播不自由,作了好事没有人知道,作了坏事也没有人知道。如果和腐败官员联起手来做坏事还能得到保护,并且得到丰厚的报酬。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严肃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一定难以生存。由此看来,跨国公司在中国的行为,根源还在中国的道德环境和制度环境。

当然,帮助集权政权研制言论自由并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在集权制度下生活的普通民众是第一受害者。他们失去了知情权和表达权。同时,世界民主阵营未必不受到损害。得到跨国公司帮助的集权政府最终是对民主、自由价值观的威胁。当他们力量弱小的时候,他们只能韬光养晦,看起来对别人并没有什么威胁。但是一旦他们羽翼丰满,一定会以各种方式向外扩张。等到那个时候,自由世界付出的代价将是巨大的。

──转自《自由亚洲电台》(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胡少江:投资膨胀是中国过渡经济的一个绝症
六四镇压是中国不平衡发展的源头
韦拓:从下滑到坍塌 国足告别世界杯之路
林一山:被历史选中的上一代香港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