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届亚洲影后 卿本佳人——怀念惊才绝艳的林黛

人气 39
标签:

【大纪元9月1日讯】 (大纪元记者洪祥薇综合报导)林黛(1934.12.26-1964.7.17),1954年,拍摄处女作《翠翠》,一举成名。1957年至1961年,林黛凭借《金莲花》《貂婵》《千娇百媚》及《不了情》四夺亚洲影展女主角奖,蜚声国际。1962年公映的《白蛇传》亦打破了香港中外影片卖座纪录。 1966年,林黛未完成的遗作《蓝与黑》荣获第十三届亚洲影展颁发的特别纪念奖。“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薄命古今同”﹐林黛﹐这位令影迷心痛的影后英文名Linda,系香港历史上最著名的国语片女演员。她创下蝉联四届亚洲影展最佳女主角的纪录,至今无人能破。

才华美貌绝世无伦 三十韶华烟云追

林黛原名程月如,生于1934年12月26日,祖籍广西宾阳县,在桂林出生。为政界名人程思远先生长女。林黛童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1949年随家人来港定居。翌年被星探发掘,1951 加入长城电影制片有限公司成为基本演员,公司负责人袁仰安为其取艺名为“林黛”﹐可惜一直未有演出,沦为纸上明星。

1951年,得到著名演员兼导演严俊帮助,转投永华电影公司,处女作为根据名著《边城》改编的《翠翠》(1953),一炮而红,先后为国际电影懋业有限公司和邵氏兄弟有限公司拍了很多影片。戏路因此拓阔,拍了很多等风格、形式截然不同的电影。其中《金莲花》、《貂蝉》、《千娇百媚》及《不了情》几部电影更令她四度成为亚洲影后。

1957年林黛凭《金莲花》一片首夺第四届东京亚洲影展女主角奖;1958年加盟邵氏,凭《貂禅》一片再夺第五届马尼拉亚洲影展女主角奖。两夺亚洲影后奖后,林黛赴美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戏剧系和语言系旁听﹐邂逅前云南省省长龙云的五公子龙绳勋,遂于1961年2月12日在九龙玫瑰堂举行婚礼﹐成为一时佳话,婚后育有一子。婚后复出,1961年凭歌舞片《千娇百媚》三夺吉隆坡第八届亚洲影展女主角奖;1962年又凭爱情悲剧《不了情》四夺第九届汉城亚洲影展女主角奖。四膺影后的佳绩,是中国电影史上前所未有的成就。从此以后蜚声国际而同年公映的《白蛇传》,亦打破了香港中外影片卖座记录。

不幸后来林黛与丈夫感情破裂,就在林黛事业正处于如日中天之际,1964年10月17日,林黛在跑马地寓所服食过量安眠药兼吸入煤气自杀,返魂无术,终年30岁。出殡之日,万人空巷,她的遗体被安葬在跑马地天主教坟场。

当时她尚有两部电影《宝莲灯》(1965)及《蓝与黑》上、下集(1966)未及完成。这两部电影也成为林黛的最后遗作。1966年,林黛未完成的遗作《蓝于黑》荣获第十三届亚周影展特别纪念奖。林黛虽然离世距今已经超过三十年,其倩影仍然深刻地活在每个影迷的脑海中。

问世便成经典 少女山水春梦

林黛的银幕处女作《翠翠》全片改编自沈从文的中篇小说《边城》,在某种程度上也算是李翰祥的银幕处女作,风格清新素雅中透着极其浓郁的人文色彩,尤其是山村野店、市集港口等处,行商过客的点滴生活细节,更远胜八○年代大陆那部以彩色阔银幕摄制、一字一句照本宣科的电影小说。

虽然初登银幕,林黛举手投足间还偶见生涩,但随着故事开展,翠翠这个角色也就愈发活灵活现,林黛的表演(但不知当年是否依照故事情节顺序拍摄?)也似愈见成熟。片中经典一幕——翠翠的爷爷在雨夜过世,丧事结束后,她全身缟素,依旧在山间撑船,渡着来往两岸的商旅过客,另一厢翠翠的心上人则因故扬帆远去,胖嘟嘟的老兵(刘恩甲饰演)赶至渡头告知翠翠,翠翠一个出神,渡船便直挺挺撞上岸边巨石。

“那他什么时候回来呢?”翠翠的大眼睛里已经泪光。

“不知道”老兵回答:“也许很快就回来,也许永远不会回来了。”

翠翠闻言,登时跳上岸,跋腿狂奔,从山间跑至江边,险些踩进江水里,丛丛白浪卷上江滨,翠翠伫足眺望,爱人所乘的帆船远远航过眼前,航向天际。

比之沈从文笔下,淡如散文新诗的故事,小说的文字以翠翠爱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作结,电影的结尾则把这两句话改成“也许很快就回来,也许永远不会回来”,少女的春梦突然开阔成为一个时代的切片,这样的更动,加上林黛从山边跑至水滨的铺陈,以绵密不绝的力道,将电影《翠翠》拓展为整个湘水流域、边界山城的缩影。沈从文的忠实书迷还认为﹐《边城》的小说写的其实就是翠翠,而《翠翠》的电影拍的却原来是整个边城的悲欢离合、人情事故!

《翠翠》让林黛一鸣惊人,影片本身的质感更使其甫才问世,顿成经典,可惜因出品的永华公司债务问题,加上片库惨遭回禄,《翠翠》影片竟不知所终,五十年来从未正式发行影音产品,仅有一套辑自痴心影迷于二、三十年前香港电视台深夜播出之影像纪录尚在海外华人圈中辗转流通,果不其然是海外寻珍,其路坎坷。

回眸一笑空有影 江山美人留胜迹

从村姑到古典美人,林黛在演艺事业上的转型与蜕变,正巧符合她在《江山美人》片中的角色成长。林黛接拍《江山美人》时已是两届国际影后,声势如日中天,新锐导演李翰祥则预备以极强的叙事功力,从《貂蝉》和《江山美人》开始,拟大展拳脚,以彩色胶片重建失落在每个中国文化人梦里那个金壁辉煌的印象中国。

《江山美人》中﹐〈天女散花〉是乡土味中带有众星拱月的气势,〈扮皇帝〉的家家酒和〈戏凤〉的欲迎还拒充份让林黛发挥她娇俏的村姑戏路,后段的树下独白〈只望你回来〉、观音殿上的哀哀祝祷,则是她继《貂蝉》之后古典美人的再接再励。还记得李凤姐的笑脸旁,石坊上对联的字句吗?那便是入眼惊心,过目难忘的——“空有影”。凤姐的甜美媚笑、皇帝的痴迷眼神,牌坊上的“空有影”。这便是李翰祥的叙事技巧、美学手法,这便是“江山”、“美人”并列对峙的最终答案。

拍出历史人物风流倜傥、怡然自得—身为“活人”而非“历史符码”的潇洒身影(如《西施》的响屉廊舞),也算独步世界影坛的名家笔法、大师手腕了!在唐明皇游月宫的家家酒结束之后,众家女孩子忙着收拾赶回家,李翰祥花了一个时间满长的大特写镜头,让林黛倚着石牌坊对赵雷饰演的皇帝回眸一笑。皇帝在庙会上遇见的散花天女,可能只是江南水乡里一位特别漂亮的小姐,而李凤姐在扮天女散花时,脸上的迎人媚笑,对象是给夹道的诸乡民,直到扮皇帝的家家酒结束,李凤姐这个回眸一笑,才真是笑者有心,观者更有意,郎情妹意一派风流韵致。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 佳人难再得

无论怎么看,林黛的巨星扮相依旧是“东方桃乐丝黛”(Doris Day in the East——此乃美国杂志介绍邵氏影城时赐与林黛的封号),少了貂蝉、妲己、白娘子等在吾人印象中应有的一分古典梦幻质感,而多添几分六○年代国际都会女子的成熟世故,这样的情形,在李翰祥与林黛合作的几部古装巨片里也是一样,不过,经过《貂蝉》和《江山美人》的实验、练习,两人第三部古典钜铸,也是最后一次的合作——《王昭君》(英文名为﹕beyond the great wall),保留了林黛空前绝后的优秀古装片表演﹐亚洲影后林黛演“悲剧美人”王昭君极具说服力。

李翰祥执导的黄梅调古装宫闱电视该戏主演还有赵雷﹑ 洪波 ﹑李英 等﹐监制系邵逸夫。故事描述与元曲《汉宫秋》相似,元帝(赵雷)凭画选妃,画师乘机弄权,昭君不值其所为,其画遂被点污,未觐天颜,昭君凭琵琶诉怨,元帝闻声召见昭君,惊为天人,后来画师自称特使,向匈奴讹称昭君为宫主,特来议婚。匈不虞有诈,遂迎娶,帝大怒,拒之。匈误元帝悔婚,挥军长安,昭君不忍私累苍生,决嫁匈奴……

以“身在异邦心怀故国﹐感伤悲在戚之情洋溢”形容之﹐林黛演的昭君气质可贵。《王昭君》中﹐林黛的一场出塞戏,平持端正地坐在鸾轿内,奇装异服(不知是否经过考证?)活像个番邦新娘,但面上凛然的表情,真正抓住李氏“倾国倾城”片集的最核心思想,令人不仅欣赏了林黛饰演的昭君别汉,更目睹了一场历史盛事的重现。

一代影后林黛生前主演影片中,与李翰祥合作十年间,林黛不仅将她的村姑戏路琢磨的炉火纯青,还以她diva式的明星魅力,在李翰祥的古典美人光谱上,填补了从气派雍容的李丽华到娟秀细腻的乐蒂之间,一块非常重要的遗缺。零星几个长不过数秒钟的动人镜头﹐因为有它﹐一部电影却能从通俗剧经典化为永恒,教人吟咏低回﹐喟叹不已。现存的其他豪华巨铸或海外孤本,更使一代大导演李翰祥和巨星林黛相互辉映着绝妙神采﹐可惜,两人在五○年代中期于邵氏公司拍摄的《黄花闺女》、《窈窕淑女》、《春光无限好》等,暂无法以其原貌重见天日(仅于香港电影资料馆藏有粤语配音版)。

演出作品:

《金莲花》(1957)

《情场如战场》(1957)

《貂蝉》(1958)

《云裳艳后》(1959)

《江山美人》(1959)

《千娇百媚》(1961)

《不了情》(1961)

《白蛇传》(1962)@(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老师,过年好
尊龙:往事难以挽留 《霸王别姬》不要再提
雅典奥运点将录:弱质美女龚睿那羽球霸王花
真人秀全国播映 公选“王熙凤”靠谱还是离谱?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