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紫龙:中国是“乱世”还是“盛世”?

赵紫龙/加州彿理蒙

标签:

【5%家庭拥有全国60%以上财富】

改革开放26年来﹐中国社会贫富两极化﹐北京师大经济学者钟伟曾披露,大陆50个富豪的资产,就相当于5,000万农民一年纯收入,300万个百万富翁的资产,即相当于九亿农民两年的纯收入。香港明报报导,引述波士顿咨询公司(北京)副总裁邓俊豪指出,在中国不到5%的家庭拥有全国60%以上个人财富。美国财富分布较中国平均,占人口总数5%的人掌握全国59.2%的财富。再看看用以衡量贫富差距的基尼指数(Gini Index)﹐中国已远远超过了0.4的国际安全标准线。人民大学社会学研究所所长 周孝正说去年已达0.5。 又据2005年5月号香港《争鸣》杂志某文引用国发委﹑社科院及国务院数字﹕全国四直辖市基尼指数达0.58至0.62﹐全超过0.55国际公认的危机线。而在340多个其他都市里﹐317个超过0.4﹐其中131个超过0.55,最高达0.65(笔者注﹕台湾的指数为0.338)。 大陆陷入贫困群体的民众近年大增,因极多企业采取“提前退休买断工龄”政策,按年资一次补偿,工人从此与工厂再无关系,令被迫退休的工人永远失业陷入赤贫。另外有一亿多农民休耕成了盲流到都市当民工或冒死下矿﹐目前中国煤矿每年的死亡人数接近六千﹐又抢了一个世界第一,对死亡者的赔偿仅在一千至六千美金之间﹐盛世中人的命真贱啊﹗

【年处死世界处死总数的96%】

国际特赦组织﹐2003年引用过某书中数字(该作者称数字来自一份中国内部机密文件)﹐称中国自“严打”开始实行后﹐每年实际处死及虐待致死等人数约一万五千人。2005年4月该组织公布2004年全球处死总数为3,797人﹐其中中国有3,400 人以上(也即其他国处死不到397人)﹐并称根据人大代表发言﹐可能近万人(注﹕十届人大来自重庆市的代表陈忠林有篇文章发表在《中国青年报》周末版上﹐他说每年中国有近一万例需要立即执行的死刑案)。若保守地以9000当近万人﹐占世界人口20.4%的中国每年处死世界总数的96%﹐根据该组织的数字﹐11亿人的印度﹐自1997年来只处死过一名叫 Chatterjee 的强奸杀人犯(6年只处死1人)﹐2004年全球近200个国家中仅25国处死过人(台湾2004年处死4人)。

【群体抗争11年间已由8千700件增加到7万4千多起】

台湾中央日报报导〈大陆每七分钟一次示威〉。台湾陆委会发表的《近期中国大陆社会群体性抗争事件分析报告》,列举了具体数据。2004年中国大陆出现抗争事件高达7万4千多次(注﹕比一年前增加28%)﹐在这些抗争活动中,其中万人以上的17次,5千人以上的46次,千人以上的120次;伤亡1,740人﹐参与的人多达370多万。今年前半年全中国大陆在92个地区发生了341起有组织的集体抗争和规模性武装抗争事件,其中万人以上的有17次。从1993年到2004年间,中国“群体性事件”数量已由8千700件起增加到7万4千多次起,参与人数也由约73万增加到370万。11年间暴乱次数暴增8.5倍﹐若此趋势延续下去﹐您说中国会怎样﹖另外去年11月四川汉源10万民众暴动,连第一把手四川省委书记张学忠都遭群众挟持﹐民不畏死至此地步﹐胡锦涛应痛下决心从速政改﹐将用于扩武玩太空游戏的4.3%GDP﹐降至日本军费的1%GDP水平﹐用3.3%GDP于改善10多亿穷苦人民生计﹐中国或还有救。请问这是充满希望的“盛世”吗﹖(补充﹕今天世界日报引述中国公安1月19号公布资料称﹐2005年扰乱公共次序事件达8万7千件﹐比去年增加6.6%)

【“乱世”在中国﹐“盛世”在台湾】

在人权独大成为普世价值的21世纪﹐中国要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盛世”,除了有强劲的经济外,还要让人民人人丰衣足食﹐享有优质的民主自由及社会福利﹐社会上一片祥和没有不公﹐道德操守不落人后。所以“盛世”应该在民主自由富裕的台湾﹐起码远比暴虐的中国接近。更重要的是台湾拥有中国历史上所不曾有过的民主自由﹐由人民当家作主﹐有史以来头一遭。国际组织Freedom House将192国依自由民主度排成13等。在连宋总统败选﹐鼓动数十万民众与政府抗争的2004年﹐台湾自由民主高居第2等与日本同等﹐而中国被评成第12等﹐仅比8个第13等国好。无疆界记者组织2005年公布“新闻自由之世界排行榜”﹐在167国中﹐中国排名倒数第9﹐第167名是小老弟北韩。胡锦涛居然主张中国要向朝鲜古巴学习,匪夷所思。大哥捧小弟,惺惺相惜之情藏不住,令人惊讶与痛心。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从赈灾谈到﹕“和平崛起”是“狼披的羊皮”吗﹖
从“神六”“和平崛起”谈到“汉唐以来从没有的盛世在台湾”
赵紫龙:打败了民进党的不是弊案及国民党
赵紫龙﹕论中国的教育与医疗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