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姆勒-克莱斯勒易帅 Smart命运堪忧

人气 2
标签:

【大纪元1月23日讯】(大纪元记者曹工报导)今年刚执掌戴姆勒-克莱斯勒(Daimler-Chrysler AG)帅印的蔡彻(Zetsche),新官上任就向旗下的年亏损额达6亿欧元之巨的Smart汽车最后通牒,2007年达到赢利目标。

原克莱斯勒总裁入主母公司

戴姆勒-克莱斯勒康采恩是世界第五大汽车公司,旗下拥有梅赛德斯-奔驰轿车集团、克莱斯勒集团、奔驰卡车集团和银行。著名品牌从顶级豪华迈巴赫、高级奔驰系列到小巧玲珑的Smart都是梅赛德斯-奔驰集团的主打产品。

从今年一月一日开始,以整顿克莱斯勒闻名的蔡彻接替史莱姆普(Schrempp),坐上了戴姆勒-克莱斯勒康采恩的第一把交椅。1998年,戴姆勒-奔驰和克莱斯勒合并,蔡彻被委以整顿克莱斯勒的重任。在任其间,蔡彻大刀阔斧,裁员2.6万,关掉6个工厂,同时还获得了工会组织和员工的尊敬和认可,得到一个“整顿能手”的美称。2005年,克莱斯勒集团在美国、加拿大以及整个国际市场都表现不俗,销售量增长5%。业界人士普遍认为这和蔡彻对克莱斯勒的整顿有关,看好蔡彻,认为他是重整戴姆勒雄风的最佳人选。

然而,等待蔡彻的并不只是鲜花,摆在这位“整顿能手”面前的问题多多:由于质量问题,2005年戴姆勒-克莱斯勒旗下的梅赛德斯-奔驰招回修复35万辆轿车,居全球汽车制造商之首﹔汽车制造业的激烈竞争,久居豪华轿车销售量龙头的梅赛德斯-奔驰不得不让位给竞争对手宝马汽车(BMW)﹔机构臃肿,价格居高不下,缺乏竞争力﹔亚洲汽车攻城掠地,竞争空前激烈,梅赛德斯-奔驰汽车是否也会重蹈北美汽车商的覆辙,在号称汽车王国的德国本土败在以日本和韩国为代表的亚洲汽车手下﹔旗下的Smart连年亏损,重整Smart已迫在眉睫。

花大力气整顿微型汽车Smart

据估计,Smart自1994年成立到2005年,总亏损额已超过50亿欧元,严重影响了整个戴姆勒-克莱斯勒的赢利,已成为极大的财政包袱。整顿Smart就自然成了蔡彻上任后的重头戏。

Smart汽车公司的前身是瑞士钟表集团(Swatch Group)和梅赛德斯-奔驰汽车集团(Mercedes-Benz)1994年合资兴建的微型汽车公司(MCC),产品为两座的微型汽车Smart,意取瑞士钟表(S)和梅赛德斯-奔驰汽车(M)珠连壁合的艺术(ART)。这一系列的两座微型汽车专为城市用车而设计,小巧精灵,时尚实用,停车方便,创城市用车的全新概念。1998年下半年,Smart微型汽车首次投放市场,但并未造成轰动效应,市场反应冷淡,销售不如人意。就在同年底,瑞士钟表集团撤出,微型汽车公司MCC成为梅赛德斯-奔驰的全资子公司,并改名为Smart汽车公司。凭借梅赛德斯-奔驰的强大财力做后盾和营销攻势,Smart微型汽车逐渐被用户所接受,闯出了一片天地。据统计资料显示,Smart汽车已成为女性的最爱。在后来的几年里,Smart汽车又陆续有运动车系列Roadster和四座车系列Forfour问世。

虽然Smart汽车销售量逐年增加,2005年达到14万3千辆,但梅赛德斯-奔驰汽车集团每年要填补Smart大约6亿欧元的财政空缺,已不堪负重。甚至有传言说,戴姆勒-克莱斯勒要出售Smart,国际知名的高盛投资银行(Goldman Sachs)为Samrt找买家。

为了扭转亏损的局面,戴姆勒-克莱斯勒已从去年4月开始对Samrt实施大规模的整顿,计划花费数十亿欧元,裁员三分之一,改组产品结构,2007年实现赢利。新任主帅蔡彻信心十足,要靠戴姆勒-克莱斯勒自己的力量实现这一整顿计划。不过业界人士都拭目以待,看这位“整顿能手”的“招儿”是否灵。Smart的命运还得等到来年才能见分晓。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昆明城管为罚款而执法 为钱而打人
邓永亮:为罚款而执法,为钱而打人
游客消费成经济支柱 日本“观光立国”见效
中国房企远洋集团遭清盘呈请 股价跌10%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