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利西斯文学奖揭晓 中国两作家入围

人气 2
标签:

【大纪元10月1日讯】(大纪元记者田宇柏林报导)弗兰克‧贝尔贝里希曾有个梦想,他希望把世界各大语种记者和作家眼中的社会组合成一幅立体的世界地图,让读者在报告文学作家洞察力的引导下,贴近肤色各异的族群,潜入社会深层,寻找人类社会航船的新航标。

2003年,安万特(Aventis)制药集团公司承诺的资助为贝尔贝里希的梦想安上了翅膀。他担任主编的德国《世界文学》杂志出版社在安万特制药集团以及德国歌德学院协助下,设立了尤利西斯国际报告文学奖。

该奖是世界上首个国际报告文学奖,堪称报告文学的奥斯卡金奖,每年颁发一次,前三名获奖者分别获得5万、3万和2万美金奖励。每年由十位国际知名作家组成评委会负责审评参赛的作品。侨居英国的中国著名诗人杨炼是今年评委会中唯一的华人作家。

自从该奖项设立后,评委会的目光频频投向了巨变中的中国。2004年,中国作家陈桂棣和吴春桃夫妇撰写的《中国农民调查》荣获尤利西斯国际报告文学一等奖。中国农民问题再次受到国际密切关注。德国总理默克尔今年5月首次访华期间,特别接见了陈桂棣和吴春桃夫妇,讨论中国农民现状。

今年,中国的社会状况再度成为奖评委会关注的焦点。原中国青年报冰点栏目主编李大同的作品《冰点故事》和周勍撰写的《民以何食为天?中国食品安全透视》双双进入最后一轮选拔。

今年一月,《中国青年报》属下的副刊《冰点周刊》被停刊,主编李大同被撤换,震惊中外。李大同对《冰点》被停刊并不感到惊奇。他认为,原因在于《冰点》的报导“越来越深入中国社会的最真实、最重要的一面。中国官员开始感到这些真实信息的传播已经危害了他们的统治。”

9月30日,李大同出席了在柏林举办的第四届尤利西斯国际报导文学奖颁奖仪式。他强调,记者的天职是提供真实信息,对于中国来说,目前“重要的是把中国普通民众的真实生活不断持续地出现在媒体上。把中国媒体的主角从官员置换成人民”。

进入本届尤利西斯文学奖决赛的另一位中国作家周勍的作品《民以何食为天?》为关系到中华民族存亡的生命安全工程敲响了警钟。周勍在这部花了两年时间写成的调查报告中,记录了他通过多方采访所了解到的大量事实:用“敌敌畏”炮制的四川泡菜、加了罂粟的贵州酸鱼汤、变成了“口水鱼”的水煮鱼、手脚并用搅拌出来的陕西凉皮……

《民以何食为天?》作者周勍(图片来源:尤利西斯国际报告文学奖网站)


周勍的笔触并没有停留在食品安全问题的表面,“我要写这个食品安全主要出于要对这个制度进行解剖”,周勍在颁奖会上强调,谎言盛行是专制制度的特殊产物。只有结束专制制度,方可改变目前中国所面临的可怕现实。

9月30日晚,尤利西斯国际报告文学奖获奖作品揭晓:英国作家格兰特(Linda Grant)的《这条街道上的人一个作家对以色列的看法》赢得了本届的头等奖。法国作家乌森纳(Erik Orsenna)的《棉花之乡记行一本全球化手册》以及哥伦比亚记者列昂(Juanita Leon)的《子弹的国度 战争日记》分别获得第二名和第三名。

尤利西斯国际报告文学奖一等奖获得者,英国作家格兰特(Linda Grant)(图片来源:尤利西斯国际报告文学奖网站)

尤利西斯国际报告文学奖二等奖获得者,法国作家乌森纳(Erik Orsenna)(图片来源:尤利西斯国际报告文学奖网站)

尤利西斯国际报告文学奖三等奖获得者,哥伦比亚记者列昂(Juanita Leon)(图片来源:尤利西斯国际报告文学奖网站)


尽管本届尤利西斯国际报导文学奖的前三个奖项花落他国,中国两位作家的作品依然成功的引起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社会问题的关注。(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2005台湾文学奖颁奖 明年一月出作品集
茉莉:诺奖得主的道义偏执
香港观察:中国的诺贝尔文学奖新得主?
屏东文化局软硬体建设  带动文学创作风气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