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大师:欲求不满,才有创意发生

font print 人气: 275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0月30日讯】自由时报记者秦雅兰/日本报导、摄影

永远保持纯真与热情的工业设计大师,James Dyson。

也许大家对于James Dyson这个名字并不熟悉,但若改口提到Dyson吸尘器的魅力所在,内行人应该能够心领神会,关于这个创造了“真空吸尘器”神话的英国工业设计师(或者你也可称他为发明家 ),对他的了解原本仅限于他的自传、国际媒体报导文章与吸尘器能保有吸力不坠的设计本身,日前一场James Dyson在名古屋设计中心的演讲上,本报记者不但实地感受到James在设计理念的创造力与热情,更有幸能与这位传奇性的工业设计大师近距离对话,更贴近的独家专访,一窥大师在镁光灯外的真实面貌。

设计,必须有所坚持

讲台上的James Dyson穿着一条蓝色休闲牛仔裤,脚踏舒适的功夫鞋,在一个小时的演讲里,花了将近一半时间谈工业设计本身,从汽车、滑水板到洗衣机,对于这些充满工程概念的发想原理与作品呈现,一件件地如数家珍。他一开始便强调,身为一个设计师,一定要有一个能够抵挡市场行销、宣传或消费者调查部门意见的肩膀,“别让他们告诉你该做些什么,市场调查不一定永远是正确的。”

例如行销部门原本对Dyson吸尘器的透明集尘箱很有意见,市调结果是消费者普遍觉得透明机体看来很肮脏、令人不舒服,大家“绝对不会”买一台透明的吸尘器。但他还是坚持己见,也幸好如此,后来销售数字证明James是对的,人们喜欢这样的设计,甚至能在透明箱一点一点被装满的过程中,得到扫除的另一种满足乐趣。

从家庭用品下手,才能提升生活品质

James Dyson的学生时代在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修习家具与室内设计,后来进入工程设计公司,才从实物操作中学习工程机件概念,踏入工业设计领域。他一生中设计与发明的东西数也数不清,从电动船、轮椅等工业品项一直到后来慢慢进入并集中在家用电器领域,在会后的专访中,James Dyson提到,自己喜欢设计家庭需要的用品,创造一些真正能够解决问题、改善生活品质的东西,新的发明和聪明设计让大家有更好的选择,并更专注在生活本身。

至于为什么最后会选择“吸尘器”作为重点设计?他的回答则是:“因为它对于一个家庭而言,非常重要。”“吸尘器不就只是吸尘器?”如果心里浮现这个问号,也许你得适时调整一下自己观看世界的态度,否则大概很难成为伟大的发明家、创造者甚至生意人。

因为James Dyson便压根没想过这个问题,当他在约30年前,使用吸尘器打扫自家别墅时,吸尘器吵杂的噪音和空气里因此飞扬的尘埃给他的第一个想法并不是“这该死的机器”,而是卷起袖子,开始研发更安静、更干净、更有效率的新产品。Dyson式的理论是这样的,如果花钱买的是一部跑车,在车体非常漂亮,但买来没多久就开始出现引擎尖叫、油门催不猛的毛病,大家绝对会客诉到底,不能容忍这样的情形发生,同样的情况如果发生在吸尘器上,消费者却可以置之不理,这是不对的。

吃苦当吃补,只是择善固执

在五年的研发期内,他一共制作了5,127个样品,平均每天都有两到三个样本出现,不停在“尝试、失败、调整”三过程中循环,寻找最令人满意的结果。如今,以Dyson为名的吸尘器已经发表到第18代,全球累计销量逾百亿美金,更是英美最热销的吸尘器领导品牌之一。

过程中,除了得克服产品本身技术问题,另一方面,为了寻找合作伙伴与资金来源,他带着自己的心血结晶跑遍各大品牌公司,却不断地碰钉子,“有时候他们甚至不为了什么具体的原因而说不,仿佛是为了拒绝而拒绝。”一般人也许会被这些高傲与近乎无理的拒绝而开始怀疑、否定自己,但James Dyson认为,每被拒绝一次,就更坚定他的理念,因为厂商一旦漠视了不应该被忽视的缺点,那么他所拥有的机会与市场则越来越大。

讲述这段话的同时,James带着岁月痕迹的脸颊上,出现了一抹得意的、意气风发的笑容,依稀看得见当年那个背着背包走天涯的小伙子,丝毫不因为挫折而有所动摇。“这不是一种自傲,我只是择善固执。有时候即使孰好孰坏是那么的明显,科学数字与清洁实验结果摆在眼前,人们却还是为了某种原因不去正视它、理解它。”金牛座的执著特性不只展现在研究设计的苦心里,也在对理想的坚持上展露无遗。

老家伙新想法,创意来自需求

工作上觉得肠枯思竭的时候,他会尽快离开一个人工作的场域,到实验室实地触摸那些机件器材,用手来引导脑力思考,或和其他设计师谈话讨论,解决问题,而在经过20年的设计生涯累积后,现在的他和最初那个穷追猛冲的年轻人有什么不一样?他认为现在这个近花甲之年的老家伙当然比过去成熟了一点,更有系统且不再只是横冲直撞地寻找创意,不过也斩钉截铁地表示,经验丰富不一定是件好事,有时候那些长时间的累积和自信,正是谋杀创意的元凶。要永远保持一种怀着好奇和求知欲的心情,才会不停出现新的灵感,“我的创意灵丹就是不满足”,因为不满足,才有了改变与革新的原动力。

朝着目标迈进,我就是我

由于年事渐高,现在已把工作时数减少到每天“只有”10小时,可见过去的他有多纵情于自己的工作领域。身为创办人的James Dyson,每天早上九点还是准时进研发部门亲自主持会议与大小事项,依旧充满热情,而周末与剩下的时间开始留给家人和休闲生活,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之道。一方面继续研发设计其他聪明的产品,如洗衣机、烘手机等已发展到一定阶段,但仍有相当大改善空间的机器,另一方面回归亲情的怀抱,享受迅速中带着缓慢的生活步调。身兼设计师、发明家、艺术家等多种角色,James Dyson说,我不认为自己属于任何一个头衔,我只是坚持自己的理想,并且一步一步将之实现,如此而已。

关于James Dyson的成就,从无数的设计奖项,与其曾任英国设计协会、伦敦设计美术馆主席身份与Dyson吸尘器的成功可不言而明,他在这个时代所代表的意义,不仅仅限于彻底将吸尘器由集尘纸袋限制中解放,更代表了一种执著理想与无限创意的美好坚持,因为在无止尽的挫败中依旧保有信念与热情,一切的可能才有机会,开始慢慢发生。

Dyson Design Awards 2006

由James Dyson创办的戴森设计奖每年都会开放给30岁以下年轻设计者参加,以中看、中用为原则,入选的作品就会被制作成实物,相当富有实验与教育意义。今年在颁奖会场展示了所有的聪明设计,巧思各异却兼具功能及设计感,设计品项丰富,十分有趣。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我最喜欢的推理小说,应该就是“童谣凶杀案”了,理由很简单,这本书的确充满了创意。
  • 在都市水泥丛林中,许多人都希望能拥有一片绿地,其实,只要有心,发挥一下您居家设计布置的创意,一方阳台、屋顶就可辟植花草蔬果喔!
  • 【大纪元10月26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李先凤台北二十六日电)由行政院客家委员会主办,中华民国纺织业拓展会承办的“客家创意服饰开发暨行销推广”专案,今天举办成果发表会。希望由服装走秀形式将客家文化向下扎根,将大专院校学生的创意,融合年轻人的新客家观点,大胆的搭配设计,展现客家服饰活泼、美丽。
  • 台北市长马英九今天在国立台北大学校庆活动,以“打造世界级的创意岛|从价值重建到创造价值”为题发表演讲指出,台湾天然资源不足、天然灾害不少,却在台北市政、环保、经济、传统产业、国际关系各方面有许多创意,主要是台湾有人力资源,教师开发人脑绩效在全球名列前茅。
  • 【大纪元10月27日讯】(大纪元记者苏泰安/嘉义报导)以“创新再现 服务无限”为主题呈现的国立中正大学第17届校庆运动会,于27日下午在学校田径场热烈展开。学生为让校庆办得热闹有起,无限精彩起见,今年每一系所都以非常创意的方式进场。校长罗仁权致词中,鼓励大家尽力发挥所能,缔造好成绩。最后压轴的是中正附设幼儿园的小朋友进场,头戴面具,手持小风车,欢蹦走进会场,引起观众的惊奇与叫好。
  • 〔自由时报记者徐夏莲/台中报导〕知名发明家邓鸿吉果真出高徒!本月底,他将率学生前往德国纽伦堡参加发明展,昨天他在中市召开记者会,将学生的发明先行曝光,让大家见证,当发明家其实并不难。
  • 高雄市政府建设局与高雄市电脑公会共同主办的二00六高雄数位创意设计大赛,今天在高雄工商展览中心举行颁奖典礼,代理市长叶菊兰一一颁奖表扬得奖者,并与得奖者合影留念。叶菊兰致词时为高雄叫屈并对近来唱衰高雄的不实文宣表示不满,呼吁大家要对高雄有信心。
  • 【大纪元10月29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郝雪卿台中市二十九日电)迪士尼频道举办的“万圣节亲子创意嘉年华在台中”活动,今天下午在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热闹登场,除了化身迪士尼卡通人物的大小朋友满场飞外,还有化妆游行。许多家长为小朋友精心变妆成米奇、米妮、吸血鬼、白雪公主、木乃伊、巫婆、仙女等,让科博馆洋溢创意及欢笑。
  • 为让历史悠久的风筝得以传承,并展现整治后南崁溪的美丽,桃园县政府与芦竹乡公所廿九日在芦竹出崁溪畔的河滨公园举办“桃园筝FUN─梦想起飞”的风筝创意比赛吸引上千民众报名参加,只见现场扶老携幼一起彩绘彩剪出各种美丽的风筝,应邀主持开幕的县长朱立伦则表示,希望藉由南崁溪整治的成功,吸引更多居民的移居而奠定芦竹未来升格成市的基础。
  • 泡面这东西,没功夫煮饭的时候拿来应应急挺方便。可吃多了就腻了,不如让我们充分发挥想像力,让胃重新接受它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