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疏忽造成孩子受伤

内藤寿七郎 译/吴卉芸
font print 人气: 4
【字号】    
   标签: tags:

婴儿学会爬行后,会在家里地板上四处移动,活动范围一下子扩大了,造成意外的因子也增加了。孩子肌肉运动能力快速地发展,昨天以前还学不会的,今天却可以做得到,大人还来不及察觉时,宝宝已经站立开始走路了呢!

这个时期的妈妈一定要重新检视家中的物品,孩子视力所及、手可以构得到的危险用品都要特别注意。重要的危险的东西,一定要移往小孩子拿不到的地方好好地保管。 但是,即使母亲再怎么小心注意,稍不留心,意外往往就发生了。

有一次亲子协谈碰见一个抱着九个月大孩子的母亲,因为疏忽造成孩子脚受伤而懊恼不已。意外发生后,那位母亲对孩子的行为处处限制“不可以”、“不可以”,深怕再发生类似的意外事故。这位母亲对孩子行动的管束已经到了神经质的地步。我看着孩子的脚说:“等脚变大后,烫伤的疤痕自然会变淡消失,不要担心这并无大碍。”那位母亲听我这么说才安心。比起烫伤后遗留下的伤疤,我更在意的是妈妈日后和孩子的相处模式。那位母亲的心情,我完全可以理解,但是嘴里不断重复“不可以”,处处限制行为的教法,实在没办法认同。

使用语言教养孩子,必须在他们三、四岁左右开始,三、四岁以前小孩对“不可以”、“不能这么做”话中的意思是没办法了解。所以在孩子的行为可能造成意外之前,将他们抱离现场是最佳的处理方式。如果妈妈实在忍不住想脱口而出“不可以”时,请你不要说出口,在你的脑中斥责便罢,请妈妈将想对宝宝斥责的话用表情表达,如此便能传达你的心情让孩子知道。

几个月后,我收到那位母亲的来信:“孩子烫伤以来,每次看到他身上的伤疤,我就充满罪恶感,不时制止孩子的行动,但是托您的福,现在我不会这么想了。

烫伤留下的疤‘不过是伤疤,将来有一天会愈合消失’。今后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还会遇到比这次更大的伤害或者是病痛,我会接受内藤先生的忠告,不要过度保护孩子,并且将此次心得善加运用在往后的育儿里。”真是令人高兴的一封来信,妈妈盼望孩子是在轻松愉悦下成长,还是成天神经紧张,取决于母亲相处的方式,这并非言过于实!

摘自:新手父母出版《花般的育儿》@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儿子已经有四个多月了,白白胖胖的很可爱。没生他之前家里就有一大堆中英文育儿书,还有Plunket也可以经常请教,除此之外身边还有一位经验丰富的婆婆在帮忙。按理说这么多人力物力资源应该可以了吧?非也!反而一开始就乱了阵脚。
  • 图书馆对大多数人来讲,都是去学习,查资料,借书还书。可是在美国的图书馆里,除了借阅书籍浏览报刊,还有着各种各样极为丰富的活动在那里举行。那里会有小型音乐会,放映电影,举办新书发布会,不同的专题讨论,育儿讲座,个人画展,小型的宗教活动,教学辅导…。无论婴幼孩儿,少年儿童,青少年,成年人甚至岁数很大的老年人,来到图书馆里都会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各种活动和自己的最爱。
  • 伴随着日新月异的医疗技术,我们已经可以透过科学仪器知道胎儿所拥有的各项能力,其中最饶富趣味的是胎儿的“记忆能力”。
  • 我想出院回家的妈妈,因为初为人母,一定有着许多的不安吧!母乳量够了吗?为什么婴儿不太睡觉等等,很多很多的担心。
  • 宝宝一哭,妈妈不自觉地想着“好吵哦”,一边抱起宝宝来。随手摇摇,垂直地左晃一下,右抱一下,不知所措、坐立难安。其实,婴儿会敏感地忠实反应父母亲的心情,在妈妈没有耐心的时候,宝宝一定也是哭闹不停。
  • 抱小孩的方法有几个重点。首先将婴儿的头用左手支撑———可以说抱在左侧。将婴儿的头靠近妈妈的左胸,如此便能听到其心跳声。这声音如同在妈妈子宫里扑通扑通的声响,宝宝听了心情也会随之平静下来。
  • 〔自由时报记者杨倩慧/公馆报导〕“树映高高人认父,爷心耿耿培育儿”,横批“福遐迩降”,这是苗栗县公馆乡唯一“认树做父”的“树爷公小祠”;后龙溪支流兴建水泥灌溉沟渠后,居民发现小祠旁的百年茄苳老树日渐枯萎,忧心“孔固力(水泥)扼杀老树”,期盼各界抢救。
  • 有次协谈中,一位母亲苦脑万分说:“我想在孩子面前微笑,但是心情焦虑却做不到。为了想成为一位好妈妈,我完全遵照育儿书上写的来带自己的孩子,但却行不通。到底要怎么做才是对的呢?”一副被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妈妈说。
  • 妈妈最大的心愿便是宝宝夜晚能一觉好眠。宝宝夜里啼哭而寻求协助的案例很多,不仅是啜泣不止,更有听见怪声响就哭个不停。为此困扰着妈妈,把自己的睡眠也搅乱,弄得神经紧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