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者齐聚文藻 探讨全球经济发展趋势

人气 5

【大纪元5月9日报导】(中央社记者程启峰高雄九日电)“全球经济史学术网络”主办的第九届全球经济史国际研讨会,今天在文藻外语学院登场,英、美、荷、印、澳等国学者齐聚一堂,从各面向探讨全球经济发展趋势。

这项研讨会为期三天,议程以知识生产与传播的全球史研究为主轴,总计发表十二篇论文。来自台湾、英国、美国、荷兰、印度及澳洲等国十三位学者,分别从经济、文化、社会及世界史等不同面向,探讨全球经济史。

其中,英国人文社会科学院皇家院士Patrick O’Brien 在会中直言,二十一世纪将会是中国人的世纪。不过,他也不讳言指出,中国目前面临的贫富不均、环境污染及社会经济体制面改革等问题,要得以解决,才不至重蹈日本的经济快速崛起,又急速衰退的后尘。

“全球经济史学术网络”在欧美具有相当份量,由英国Leverhulme Trust基金会赞助成立,并由英国人文社会科学院皇家院士Patrick O’Brien 为首,邀集世界各地学者加入,透过学术网络,提出对于东西方经济、科技与文化势力的消长,以及文化、经济、国家体制、知识的生产等如何影响一个国家的观察,2003年迄今,已于世界各地举办过八场的全球经济史研讨会,成果将刊载于学术期刊上。

文藻国际事务系主任刘俊裕表示,全球史上有一个很大的研究议题就是“李约瑟问题”,探讨中国古代科技、经济及经济很发达,但十五、十六世纪起没落,而西方却趁势崛起,并超越中国,研讨会希望透过集思广益,可为这个问题找到答案。

针对台湾问题,学者们从台湾过去经济历史发展的脉络探讨,伦敦政经学院的系主任Larry Epstein 对台湾未来经济的稳定发展,表示相当乐观。他说,台湾因地方较小,所以较无贫富差距的问题,又因为小,所以各类经济、商业活动也更加灵活。

他认为,台湾要保持竞争及永续发展,必须要秉持更“开放”的态度,才有可能发生。

全球化议题受世人关注之际,历史实证的研究佐证却付之阙如,“全球经济史学术网络”提供的历史实证研究报告,更显珍贵。高雄曾历经欧洲及亚洲多国殖民,同时是历史上列强交会之处,在全球史研究上,更显得有意义,与会学者也将实地参观高雄旗后炮台及英国领事馆等古迹。

相关新闻
世卫吁各地立法应付禽流感
职灾预防与安全文化研讨会今天登场
工研院下周举办2006软性电子技术研讨会
中县强迫入学暨中途辍学问题研讨会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