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博士人间蒸发 3种猜测扑朔迷离

人气 12
标签: ,

【大纪元6月13日讯】 “至少5年,至多10年,我一定回来”。十年前,大连理工博士生张利留下几封家书后,神秘地消失在人间。按照约定,家人苦等了10年以后,仍杳无音信。老母亲头发都等白了,却还相信她的儿子会在某一天归来。

据辽沈晚报报导,大连是张利学习生活6年的地方,也是张利找到自己爱情的地方。更是他最终在人们视线中离奇消失的地方。 十年后的大连,会是解开一切谜团的地方吗?经过采访张利的恋人小梦(化名)的母亲,张利念本科时的老师,硕士导师,博士导师,宿舍好友等,大家归纳出对张利去向的3种猜测。辽沈晚报报并且与搜狐网联手,共同推出“全球特搜张利”联合寻找行动。

神秘电话和张利的1995年11月23日

“那是他失踪前的一个星期左右吧,我记得那段时间他走得特别早。”张利的研究生导师王惠秋回忆说。

据小梦的父母回忆,最早发现张利不太对劲是在事发半个月前。“那段时间他博士已经确定录取了,可是我却发现他在打听找工作的事。我就问他怎么回事,他对我 说他不太想读博了,想早点找工作自立。我又问他为什么,结果他说家里有些困难。” 小梦妈妈当时马上告诉张利,不能放弃读博,如果张利家经济困难他们愿意供他到博士毕业。张利没有再说些什么,也不再张罗找工作的事。

小梦一家人最后一次见到张利是在1995年的11月19日。小梦妈妈说:“那天正好是星期日,他住在我家,晚上的时候家里的电话突然响了,还没等我们反应 过来,张利自己马上跑到卧室的分机去接。他基本没有说什么话,就是不停地听着对方的话‘嗯、嗯、好、好’地答应着,最后说了一句‘明天去学校再说吧’。接 完这个电话,我们笑着问他:‘张利会算呀,怎么知道电话是找你的?’他说, ‘导师打的,找我有事’。”

第二天也就是周一一早,张利告诉小梦的家人说,他先不回家了(本来因为姥姥去世,这一天张利已经决定要回趟老家),学校有事要先回去办一下,完事再说。

11月23日,星期四。下班回来的小梦妈妈发现张利留的一封信和一把钥匙。

“我气坏了,心想这人怎么能这么不辞而别?”小梦的妈妈说,刚开始就以为是张利想要分手了,这是简单的分手信。

事后的调查显示,11月19日,张利的导师王惠秋根本没有给他打过电话。而张利的家人则回忆说,原定11月20日回家的张利对他们解释没有回家的原因是“风太大轮船停运了,没有买到船票”,但家人随后的调查则显示,当天虽然有风,但船并没有停运。

推测一 自杀

张利的家人在网上将整个事件过程公布后,网友们对于张利失踪事件最多的一种猜测就是,他已经选择了自杀,不在人世了。

一名网友如此留言:张利很可能是典型的抑郁症,且是严重度很高的。估计张利他自杀的可能性很大,大连临海,投海哪里去找人啊。就是不自杀,在他的病没有好之前,也不会与家人联系——非不为也,是病的原因而他不能也。对此类情况不能给他讲道理,也不能从情感和道德上谴责他。——此种病人低估自己的能力,自我谴责,钻牛角尖,性格追求完美而不能解脱,但是他的头脑自始至终是清醒的,自杀倾向很厉害,因为“蓄谋”良久,自杀也容易实现。抑郁症,21世纪的新杀手。

对这种说法,无论是张利的家人还是他的同学、老师、女友,都给予否认,他们均表示,虽然张利的性格中多少有一些网友们所说的成分,但现实生活中他并没有遇 到什么大的挫折和过不去的事情,他的性格也更偏向于乐观向上,所以不可能自杀。为此,张利的妹妹张华6月9日特地带着哥哥的信和日记到北京,找到北京师范 大学心理学教授邹鸿。而邹教授最终给出的答案也和张家人分析的差不多,那就是虽然从这些文字材料上看张利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但问题不至于严重到自杀的地步,他的整个心理状态还是向上的、乐观的。而从这次分析中,心理专家也认为,张利的出走很大程度上应该是当时的心理压力的确比较大,而且受到了一个很强的外力的吸引,才会最终出走。

推测二 短暂出走却因故未能再回来?

由于不久之前的一个新的发现,使得张利的出走又有了一个新说法。那就是张利报考的博士生导师说,在他失踪的第二年,从来没有见过张利面的博士生导师孙宝 元,收到了一封署名张利的电子邮件,内容大致是询问可否回校继续读博?已经八旬高龄的孙宝元教授回忆,他当时的回复是“欢迎你回来”。但孙教授也说,随后 再没有张利的更多音信。

但是,不久之前的6月1日,孙宝元教授对前来寻找线索的张利妹妹张华和随行的央视记者的回答是“当时我回复邮件说,‘不可以’”。对此,孙宝元教授的解释 是“年纪大了记不清了”。是否就因为这一点,让本已有悔过之意的张利最终放弃了回来的机会呢?而在1996年,能够上网发E-mail的地方和人都远不如 现在这般普及,那么张利又是在哪里发的这封邮件呢?一个大型的公司?甚至国外?这个新出现的推测,无法证实。

有网友表示,能在95、96年那个时候玩发送电子邮件的应该不是现在这样满地的网吧,那时候不但网络环境很单纯,网络IP地址的申请管理也很严格。我记得我97年在大学的时候,也只有图书馆里面的机器才能上网,而且还是教育网,出外面还要自己找代理的。所以那个时候在网络上发送电子邮件,IP什么的就应该很容易对应到某个地址的。可是张利的导师明明知道张利已经失踪两年的情况下,不但不保留对方的邮件地址,不立即向公安机关汇报并要求邮件服务商(估计那个时候邮件服务商都没有几个,除了那时的瀛海威以外,大多都是学校和研究机构才有邮件服务)配合查找发邮件者的IP地址之类的数据资料,竟然还放走了找到张利的最后一线希望!

推测三 五年、十年的承诺如何而来?

张利信中提到“或许五年,或许十年,我一定会回来的。”

这句承诺究竟从何而来?是真的有了五年、十年的工作计划,还是为了掩饰什么的托词?对于这个问题,心理学家也无法作出肯定的回答。

网友们的分析认为,“从这句话看,他还活着,因为离开了他的亲人,也减轻了他的一些压力,比如为家人争光尽孝等等(从他的信中可以看出他的亲人无意中成为他很大的压力和思想包袱)。所以离开了他的家人。”

可是,十年已经过去了,他还会回来吗?

找了几天,从北京到大连,从网上到现实,尽管费尽周折找到一些当年所谓的“知情人”,但希望并没有越来越多。能找到张利吗?唯一的希望,说到现在甚至都已不是能找到他,更不是真正地破解这个重重谜团。而是,如果张利你能看到,如果张利你能感受得到,如果你好好地活着,那么给家里打个电话吧!无数的人都在期待着。

大家眼里的张利

“他并不是一个性格很内向的人,相反我感觉这是个挺乐观,而且和同学老师关系都很好的孩子,不仅学习上业务上很优秀,人品上也很不错。”对老师有礼貌、比较乐于交际、学业出众、忠厚老实,这些是张利留给王惠秋教授最大的印象。

而在张利考博士期间照顾他生活起居的女朋友小梦的母亲,则对张利的刻苦、孝顺和老实懂事记忆犹新。

现任大连理工大学电信学院副书记兼副院长的宋玉洁,是张利本科期间的老师,她印象中的张利是这样的:“他对关于自己的什么事要求都很高,应该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他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要求自己什么都做好。”

张利的研究生同学王成义在上海工作,昨日在电话里他说:张利是一名乙肝病毒携带者,和他同寝室的同学们都不怎么在乎这事。但张利自己却非常注意,他自己用过的东西从来都会收好不给其他同学以碰到的机会,一旦有同学不小心动了,人家没怎么样,他自己就会很不好意思。@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新科博士 人间蒸发 十年谜团
不仅买杂货 七款奢侈品在Costco买更便宜
朝鲜要求民众缴交粪便作肥料 每户10公斤
美伊州足球场突然崩塌 惊现30米宽天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