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怎样部署0七、0八年香港选举

梅幸河

标签:

【大纪元7月22日讯】明年三月举行行政长官的选举,产生行政长官的选举委员会,于今年十二月改选。关于选举委员会的改选,中共已开始部署多时,务求掌握得该委员会成员的绝大多数,使除曾荫权外,没有任何人能够得到一百张提名票成为候选人,从而使曾自动当选。因为选举委员会的选民很少,这项部署工作只在小范围内进行,港人都不大留意关注。

区议会的选举在0七年十一月举行;立法会的选举在0八年九月举行。距离现在,前者还有一年多,后者还有两年多,但因为对其后的四、五年政局影响很大,所以,中共对这两次选举,比对选举委员会的改选和行政长官的选举,重视得多。制订策略和部署工作,现在已经未雨绸缪了。

对政党和候选人的抹黑行动

北京是怎么样的策略和部署呢?

第一,是抹黑行动。抹黑行动又分两个层面,先是抺黑政党,后是抹黑候选人。

抹黑政党,不单是制造丑闻,而是全面的。例如,发动控制的传媒,批判泛民主派对政府政策的立场和意见,散布似是而非的内部分歧和矛盾,甚至窃取机密去公开。这样,必然会有损泛民主派的声望,削弱市民的支持。读者可从近一年来,传媒中有关泛民主派的负面新闻频频透露,便可察觉这是有计划的。

泛民主派中现在身任公职或知名度较高的人,抹黑他们也就是抹黑整个民主派,制造这样的丑闻,杀伤力更大。一方面是在搜集资料,另方面是等候更关键的时刻才捅出来。尤其是一些人被提名为候选人后,那时候才捅出来,不但毁了那候选人,也打击了他所属的政党。

有时那些丑闻未必真实,只是捏造的,但也扰乱了你的竞选工作,即使澄清了,仍会有负面后果。

制造泛民主派内部分歧矛盾

第二,是制造泛民主派的内部分歧矛盾。其实,在泛民主派中,对一些具体问题各有不同的立场意见,这是很平常的事。但中共却利用传媒,去夸大,去捕风捉影,去加油加醋,给市民一个不团结的印象。这也是一个抹黑手法,但更大的目的是分化泛民主派,使他们在选择选区竞选时,难于协调,互相角逐而分散了市民的支持。

在泛民主派中,民主党在这样的部署攻击下,声望已经下降。公民党新成立,声望还是不错的,攻击的矛头将会转到公民党身上。经过一段时间,公民党已受到一些打击,攻击重点又会转回到民主党去,尤其是接近区议会选举的时候。因为公民党的地区工作还未很好开展,参加区议会的候选人不多,民主党还是亲共派在竞选中的主要对手。

在立法会的选举中,由于采取大选区和比例代表制,泛民主派协调各区候选人和拟定候选人单名,难度比区议员选举大得多。到那时,制造泛民主派内部分歧矛盾的渗透、游说、收买、拉拢的活动,必会更为厉害。

干预提名候选人和名单排名

第三,在各个民主党派的内部,也制造分歧矛盾。这主要是在区议会和立法会选举中,提名候选人和候选人名单的排名上。中共将会极力怂恿一些并未有足够实力的人,在各个民主党派内争取成为候选人,或在名单上排名在前面。这些无自知之明而有野心的人,或被暗示会得到支持,或被过度吹捧,或听了对党内的不满谣言,甚或受到利诱,便很容易成为了工具。假如这些人被利用了,一时野心不遂,闹退党,这样也给泛民主党派带来打击,又是另一种带有抺黑作用的负面新闻。

这一类情况,在过去各次选举中已出现过,但还是少数而不严重。恐怕在这次区议会和立法会选举中,因为中共在背后大力推动,将会层出不穷和严重得多。

推出“中立”候选人分薄票源

第四,在泛民主派和亲共派对选的选区中,暗中推出貌似中立者为候选人,去分薄泛民主派候选人的选票。

中共深知,亲共派所拥有的,大多数是可以控制的铁票,不会流失。但泛民主派的支持者,有一部分是中间的游离者,假如只是泛民主派候选人和亲共派候选人对选,他们会倾向投泛民主派。在泛民主派受到抹黑打击而声望不高时,有貌似中立者走出来做候选人,其竞选言论甚至接近泛民主派,这些选民的票即使不投给亲共派,也会从泛民主派流去这第三者。

被这第三者挖去的票,不必很多,即使是一个很少的数目,但在竞争激烈,实力不分伯仲的选区,也会造成致命伤,使泛民主派的候选人落败。

一些选区或会不只有第三者,还会有第四、第五者。

特区政府配合北京的策略部署

第五,特区政府将会配合中共的竞选策略和部署。亲共派亦即保皇党假如选举获胜,一定会对曾荫权的管治有利,何况背后还有中共的指示,所以,必会去配合。当然,不会做得太露骨,让市民看见不公而弄巧成拙。

首先,在这两次选举之前,特区政府不会提出任何市民强烈反对的政策和措施。例如,重新提出《基本法第二十三条》的立法;反而会去讨好市民,例如本年度财政有盈余的话,或会减税(本来过去一年的盈余不错,不减税是留待下年去减)。这样,可避免泛民主派藉民意去反对而取得声望,也避免亲共派去做保皇党而失去民心。

由亲共派提出的建议,特区政府将会尽力接纳;甚至一些本来自行提出的建议,也泄露给亲共派去提出,然后接纳,好让其得分。

在选期之前,民望较好的高官,将会利用出席会议、典礼、活动等方式,变相地为亲共派的未来候选人站台,提高其声望和知名度。

曾荫权和众高官,“亲疏有别”地必然与泛民主派更为疏离,不但坚拒他们的意见,还会严词反击。

泛民主派要有危机感去应付

0七年的区议员选举和0八年的立法会选举,将会是泛民主派从来未有过的严峻考验。胡锦涛有别于江泽民,曾荫权有别于董建华,手段狠辣得多。0三年七一大游行后,胡锦涛已下决心整治香港的泛民主派。曾荫权接替董建华,稳住了局面,连任后局面更稳,整治的动作也随着越来越大。泛民主派怎样去应付这样的策略和部署?时间已经无多,何况正面临一步一步的进迫。

泛民主派要有危机感啊!

转自《争鸣》2006年7月号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梅幸河:香港公民党中统战分化之计?
韦拓:从下滑到坍塌 国足告别世界杯之路
林一山:被历史选中的上一代香港人
林一山:港人何以为信念从没退后?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