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民增收难返贫易

标签:

【大纪元8月16日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石山报导)中共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最近发表文章称,中国农村居民增加收入很难,但重新变成贫困户却很容易。与此同时,农民还没有致富就进入老年的问题在中国也很普遍。

中国农村居民总数到2004年底为七亿五千多万,占中国人口总数的百分之五十八。《学习时报》的文章表示,自1978年以来,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最快的是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但八十年代中期之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增长率远远低于中国经济增长水平。
中国官方资料显示,目前中国的贫困人口数量为三千多万。

《学习时报》的文章指出,目前中国衡量贫困人口的标准是,年人均净收入六百六十八元人民币,大约可以购买四百多斤粮食。但是,经过多年努力致富的农民,重返贫困却非常容易,一次意外,就可以使一个家庭重新陷入贫困。

长年关注中国农村问题的加拿大学者杜智富表示,中国大部分农民的年人均收入在一千多两千元人民币左右,而且缺乏最低的社会保障,因此农民返贫确实是中国农村发展的一大问题。
杜智富:“因为没有劳险的话,你一个人得了病,家庭的劳动力马上就下降,再生个病,断了一条腿,断了一个胳膊,然后医疗费用上来的话,你要是遇到干旱、水灾年均不好,那你就低于贫穷线,进入贫穷这是完全可以预料到。”

《学习时报》的文章还指出,中国农村目前已经出现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很多人还没致富已经步入老年。目前在中国农村种地的大部分是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和妇女。

杜智富认为,在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迅速的国家和地区,农村人口老龄化很普遍,这在中国可能更为严重。

杜智富:“这完全可以预料到的。世界各国在农村改革上往前走的话,都会出现这类似的问题,农村年轻人口往外流,尤其是城市有工作机会的话,这种现象,在各国发展工业的时候都出现,像日本、台湾,他都有农村人口老化。中国的问题,除了年轻人离开之外,还有一胎制的问题,所以中国人口老化的更快。”

《学习时报》的文章以2004年的中国农民收入为例指出,目前中国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是“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工资收入指:在外打工的收入,而转移收入则指:政府减免税收的收入。

杜智富认为,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对本国农民实行补贴,但在中国,虽然免除了农业税和特产税,但其他地方税费和摊派仍然很重。他认为,除非对中国的现有体制进行全面改革,否则在农民养活地方政府的制度下,农民的负担不可能大幅度降低。

美国纽约三一学院经济学教授文贯中则指出,农民最大的资产,实际上是耕种的土地。在目前中国的土地政策下,中国农民的这一资产无法优化配置运用,也无法享受土地的增加值,这是中国农村居民贫困的最主要问题。

文贯中:“中央财经小组里领导小组的副主任陈锡文他有一个算法,从中国改革开发以后,城市化农地的农转非,一个保守的估计可能有二万亿的土地增值给国家拿走了,有一种算法是可能有五万亿。

本来这个钱大部分应该是归农民的,农民就可以很顺利地融入到城市里,在农村里面搞个小买卖,可是现在是又没地又没钱的农民达到大概四千万到五千万。

所以土地市私有化,本来是市场经济改革当中的其中之一,你既然自称说要搞市场改革,那么所有要素都要由市场来配置,那么土地也是要素之一,但是现在整个是由国家垄断起来,农民完全被排斥在过程之外。我觉得从经济学上讲不通,从社会公正上更讲不通。”

文贯中表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农民的利益一般不会受到既得利益阶层的强制剥夺,使之自然地参与经济增长过程,但在中国,农民的情况却并非如此。

(据自由亚洲电台录音整理)(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杨银波:西南部农民实地调查小结
河北保钓人士宅基地被强占 上网求助引关注
杨颖试水复出疑失败 节目头像被打马赛克
中国股市上半年收官 A股总市值蒸发近3万亿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