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踢球也教人生 巴西足球学校孕育梦想

人气 18
标签:

【大纪元8月19日报导】(中央社记者唐雅陵圣保罗特稿)本届世界杯足球赛备受看好的巴西队虽然饮恨未能进入四强,但其足球员以神奇的球技,魅力依然令世人无法挡。

号称“足球王国”的巴西拥有世界杯五度夺冠的辉煌纪绿,这样的成绩,多是靠出身贫穷阶层的年轻人,获得像圣保罗市的阿克力马松(Aclimacao)这类足球学校的支持而拼出来的。

附设于圣保罗市立杰克马林(Jack Marin)体育场内的阿克力马松,是拉丁美洲第一所公立足球学校,创办于一九七四年。

校长奥良多对中央社记者说,该校有五百五十名学生,但只有不到百分之五会成为职业球员;足球学校的设立宗旨不仅是培养运动员,也为了提高学生的公民意识。

巴西的足球学校有各种等级。前往像阿克力马松这样的免费公立足球学校的孩子,都是没有钱进入职业足球队(俱乐部)附设学校或私人足球学校学习的;他们也可能进入慈善团体在贫穷社区设立的小学校踢球,期待表现优异,有一天能被星探发现。这是孩子单纯的梦想,而足球学校本身也有自己的期许。

公立和社区足球学校的运作方式与俱乐部截然不同,虽然有体育局的补助,却没有巴西足球联盟的支持。联盟与国际足总本身也在里约合作创办“巴西足球学校”,每年获得美国运动器材厂商耐吉赞助一亿六千五百万美元,号称要将巴西的足球现代化和职业化,但被批评未务实发展针对巴西年轻球员的培训计划。

反观前巴西队球员哈伊和雷欧纳多,因本身经历过一番艰苦奋斗才获得成功,也知道很多运动员欠缺接触教育与文化的机会,因此退休后于一九九八年在圣保罗市北区创办“文字球门基金会”,希望藉由体育语言,帮助贫穷社区儿童及青少年塑造健全的人格,远离街头毒贩的诱惑,进而鼓励个人与团体的正面成长。

这也是阿克力马松足球学校办学的主要目的:帮助学生养成自主精神以突破现状。学校学生年龄从七岁到十六岁。因为贫穷,他们平时练习都是打赤脚,只有比赛时才会正式穿上球鞋。再问他们以后的志愿是什么,每个人都抢着说:“要当下一个罗纳汀荷”。

一九七零年代曾任巴西队球员的卡洛斯‧奥利维拉说,巴西其实从没有过系统性地培训球员,全都是偶发性的结果。只因为它已融入社会基层中,而形成巴西的一种本土文化特色,顺理成章的就变成了国粹。

巴西人从小就接触足球,三岁孩童已学会踢球,到了七岁就开始呼朋引伴在任何一处空地玩起球赛。家境稍微好一点的,可以央求父母买一个皮球,梦想有一天能成为职业球员。

虽然巴西的经济突飞猛进,但国内一亿八千五百万人口当中,约百分之四十都还是穷人,而这些穷人从足球的世界中窥见迅速致富和成名的机会。

参加本届世足赛的巴西队二十三名球员当中,只有三人来自中产阶层,其余大多数出身清寒家庭,却能够有朝一日闻名全球。试问,当一名贫穷的巴西小孩,见到过去一样身无分文的罗纳汀荷在欧洲一年赚三千五百万美元时,如何会不心动、梦想成为球星?

巴西的足球起源于十九世纪末,由英裔人士查理‧密勒引进圣保罗。巴西第一支足球队“圣保罗体育队”就在一八八八年成立,而国内第一场比赛在一八九四年举行。

刚开始,足球只是菁英份子和有钱人的运动,所以严禁黑人参加。但现在,足球已然成为巴西最普遍的全民运动。因为它的游戏方法简单,只要有一个球,两队球员和球门,上至名门贵族,下至平民百姓,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可以在马路上、学校、俱乐部、社区空地或自家庭院里踢足球。

从球王比利的时代开始,经过一九八零年代的奇哥、一九九零年代的罗玛力欧、罗纳度、罗纳汀荷,到现在的卡卡、罗宾荷,巴西一代一代的球星展现出的光芒似乎愈来愈耀眼。

以前台湾曾流行过一句话:“学琴的孩子不会变坏”,但巴西则是:“运动的孩子不会去运毒”。奥良多说,年纪小一点的孩子想法还很简单,相信只要成为罗纳汀荷,所有生活上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但年长的孩子则对现实有另一种体悟:唯有提高本身的文化与教育水平,就算踢不成足球,也一样可以在人生的球场上踢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相关新闻
以同理心教育小孩谅解他人
亚洲杯足球资格赛  南韩3:0赢中华队
酷男的时尚小平头
足球友谊赛德国痛击瑞典 开启新教头罗尔时代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