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手吧,让孩子为自己负责〈2〉

培养尝试“去做的勇气”是必要的
文/田中喜美子 NMS研究会 译/ 徐秀娥
font print 人气: 4
【字号】    
   标签: tags:

妈妈对孩子的干涉,从婴儿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便已开始。根据NMS的调查发现,有9.5%的妈妈整天抱着婴儿不放。或许我们可以说,妈妈对孩子的过度保护,是从哄抱婴儿开始的。

E小弟从吃离乳食品开始,一直由妈妈喂食。即使过了二岁生日,他也绝不自己进食,只是等着张口吃饭。通常到了二岁,孩子虽然不是很熟练,但是多半会自己尝试用汤匙进食了。E小弟不会自己进食,应该是他从未有过自己进食的经验吧!可以想见他到了二岁、三岁,还是不会自己进食。

三岁的K小弟,个性非常顽皮。一到公园玩,不是和同伴抢夺玩具,就是插手管同伴的闲事,所以妈妈一刻也不容许他离开自己的视线。K小弟想要做点什么,妈妈立刻飞奔而来。 “要好好一起玩喔!”、“会不会痛?真对不起!”一碰到问题,妈妈以最快的速度帮K小弟解决。可是,当事人K小弟引起骚动后,总是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

孩子之间抢夺玩具,就让他们尽情地抢吧!但现实上在其他妈妈面前,是不可能置之不理的。 现代孩子的教育问题,是因为过度保护孩子的状况已愈来愈多。在孩子彼此之间的冲突中,让他们自己解决难题的机会实在太少了。妈妈事必躬亲,随着孩子成长就会演变成孩子茶来伸手、饭来张口。结果,造就出缺乏“生活能力”的孩子——换言之,出现一群没有“动力”的孩子。

为了避免这类困境,孩子从小就必须让他尝试各种事物。散步回到家里,让他自己把脱下来的鞋放好;即使吃得到处都是,也要让他自己吃饭;脱下衣服,自己将它放入洗衣篮内;早上起床,自己洗脸、刷牙;吃点心时,一定坐着吃。

从幼年时期,便把这些生活中理所当然的事让他习以为常。一旦孩子长大,妈妈的唠叨会一下子减少许多。 如果妈妈认为“孩子还太小,这样子太勉强啦……”,什么事都抢着做,到头来,孩子会根深柢固认为:“这些全都是妈妈该为我做的事。”

孩子刚开始尝试时,通常笨手笨脚的,也可能犯错和失败。让孩子自己来,势必增添妈妈的麻烦,可是无论如何,也要让孩子试试看。一旦孩子自己完成了,不妨给他赞美,继续做得更好,就再度夸赞他。这是教养孩子的第一步。妈妈一定得记住:从零岁起就可以开始教养孩子。

摘自: 新手父母出版社《放手吧让孩子为自己负责》@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学校地板上常有形形色色的失物。这些掉落的东西,几乎不见孩子主动拾起来,或将它丢到垃圾筒里,更别说是热心寻找失主了。 即使老师开口说:“喂,铅笔掉下来啰!”如果不是自己的铅笔,便以漠不关心的神情回说:“不是我的东西。” 这样的孩子,在家里难道没受过教养训练吗?事实并非如此。
  • 生命的体验显现在生活之中,生活是日日都在进行的,因此针对孩子生活能力的培养,以及面对生活的态度与动力,是父母在执行家庭教育及教养的重要课题。孩子年幼的时候是奠定生活能力的最佳时期,生活好习惯的养成要靠父母的把关及涵养,因此父母要经常在职进修、充实自己的亲职知能,以传达正确的教养信念、知识,并且展现有助孩子正向发展的亲职行为。
  • 我们必须做好心理准备,因为治疗那些成长在缺乏关爱的家庭环境的儿童时,有可能会遇到庞大的障碍......
  • 对父母或教育者来说,最严重的儿童教育错误,就是对走上错误道路的儿童预言悲惨的结局。这类愚蠢的预言会助长儿童的怯懦,让情况无限恶化。我们应该反其道而行,以正面积极的态度鼓励儿童。
  • 我们必须从“激发这类儿童的勇气,并让他们相信自己的长处与能力”来进行治疗。
  • 在成长到学龄的这个阶段,孩子们正在培养和练习帮助新朋友、与他人相处和交友能力。还有自我调节和理解他人观点的能力。
  • 学龄儿童往往喜欢独立,但他们仍然需要你的爱、关注和认可。在成长和探索的过程中,孩子也需要一些限制和指导。这些限制可以帮助你的孩子感到安全,并为开始上学后的新规则、惯例和责任做好准备。
  • 我们已经知道,儿童都会努力追求优越感。父母或教育者的责任,就是将他们的努力追求导向有效、有益的面向。他必须确保,孩子的努力可以获得心理健康与幸福,而非精神疾病、身心失调。
  • 我们知道,不劳而获的成功多么容易转瞬即逝,因此训练儿童满怀企图心没有什么好处;更重要的是训练他具备勇气、坚忍和自信,这样他才能体认到失败时永不气馁,而且应该视“失败为需要被解决的新问题”。
  • 我们一直在推广学前教育课程。诚如近日《纽约时报》一篇文章指出,学前班远远供过于求,还提到“幼儿教育提倡者说,如果家长知道学前教育的好处,可能会有更多的家庭报名参加。”然而这些所谓的好处往往难以实现。从各种学术研究得知,上学前班的孩子在以后的人生中可能遭遇困难,在行为和学业上落后于没有上过学前班的同侪,而且在学涯后期被留级的可能性增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