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手吧─让孩子为自己负责》序

给孩子体验生活的勇气
陈若琳
font print 人气: 6
【字号】    
   标签: tags:

生命的体验显现在生活之中,生活是日日都在进行的,因此针对孩子生活能力的培养,以及面对生活的态度与动力,是父母在执行家庭教育及教养的重要课题。孩子年幼的时候是奠定生活能力的最佳时期,生活好习惯的养成要靠父母的把关及涵养,因此父母要经常在职进修、充实自己的亲职知能,以传达正确的教养信念、知识,并且展现有助孩子正向发展的亲职行为。

孩子生活能力的发展及培养,最重要是让孩子亲自体会及参与,孩子要自己走过,才会体会一切得来不易,才能学到知足及感恩;孩子要自己尝试过,才会产生做事的成就感,才能有自信及动力;孩子要自己失败过,才会反思改进,才能有谦虚及勇气。父母太多的保护及娇宠,为孩子铺简单好走的路、凡事都替孩子代劳、设想得太周到,都将会让孩子失去发展自己生活的机会、权利及能力。

《放手吧!让孩子为自己负责》作者田中女士,以她工作上所累积的心得,针对父母提供教养儿女的建议,提出“培养孩子生活能力”的观点,认为教养孩子除了生理满足的提供外,更不可忽略品格及心理上的培养。父母在教导孩子满足基本生物成长所需具备的“生活能力”和自发性时,更要教导他对人事物的珍惜、尊重和感恩;父母要满足孩子的生活必要需求,但绝对不是所有欲求,而是培养孩子面对诱惑时的自制及忍耐能力。

为了让孩子拥有“尝试去做”的能力和动力,父母可从日常生活自理或家事工作,让孩子亲自操作,不必事必躬亲,并适时给予鼓励和赞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父母不必事事代劳决定,要倾听孩子的声音,让他有判断事物、学习说“不”和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

这本书蕴含了许多育儿的东方智慧,引发了在教养方法的共鸣及反思。建议新手父母、对育儿教养事务用心的家长,或想要在职进修的父母亲加以阅读,并储备亲职知能及技巧,正确地培养孩子的优质生活能力。◇(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阅读确实可以增强国语文能力,但是请注意:效果的显现需要时间。最忌讳的是父母时时担心:“我家孩子最近光看课外书,成绩一点也没改善,到底有没有效呢?”

  • 复活岛上的石像,举世闻名。可是,一般人大概不清楚,复活岛上共有887个石像,大小不等。其中,280座石像昂首而立,远眺天际;另外100座左右,散落在道路两旁,显然是正在运送途中。其他半数左右的石像,聚集在雷诺瓦瓦谷采石场,正等待启运。

  • “你妈怎么那么不一样啊?”

    第一次被人家这样问时,我还以为是我的耳朵出了问题,或者那只是个玩笑。大概是从小就跟在妈妈身旁的关系,习惯了妈妈的方式,我以为天下的妈妈本就都是这样的。

  • 寂琦从小是我亲自带大的,有一段时期我因工作需要,给寂琦找到一个非常好的保母,但寂琦就是不肯接受保母。因此,不论我做什么或到哪儿,总是带着寂琦,或者由寂琦的爸爸接班照顾。
  • 不知从何时候开始,书在日本已经从“理所当然该读”变成“不读也无妨”。

    有些人也许会抱持冷静的态度,接纳时代所造成的变迁,但是我完全站在反对的立场。我坚决认为,读书并非可做可不做的事,而是应当养成习惯的“技能”。

  • 针对“为什么必须读书”的问题,我一定会先回答“因为读书是塑造自我的最佳方法”。自我形成的过程是非常快乐的,能够逐步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创造自己的世界。
  • 新闻文化的沈沦,是以刺激、戏谑、怀疑和微不足道的“垃圾”共同展现?英国文化研究学者史都华‧艾伦于2004年再版的《新闻文化》(News Culture)一书中,回顾20世纪英国和美国多元新闻论述发展历程,也探讨21世纪新闻事业面临的重大挑战。
  • 谈到一般人跟新闻媒体的关系时,常会想到一系列不同的类型。在这些类型中,昏昏欲睡、蛮不在乎的沙发马铃薯(couch potato,边看电视、边吃东西的人)是一个极端,而过度活跃的新闻迷(news junkies)则是另一个极端。可想而知,大部分的新闻消费者都位于中间地带,尤其是在谈到电视新闻的时候。在英美两国,电视新闻很明显的是最受人欢迎的新闻来源。
  • 从18岁起,我每天工作平均超过12小时,我比同辈更勤奋,总是比部属、比学生更认真。因此有人如此形容:“彭怀真是龟兔赛跑中的兔子,跑得很快,只是他用乌龟的勤奋持续跑。”
  • 适度、适当的中庸之道
    这个标题也是本书的主题。

    意思是说,如果想同时让事业成功和生活幸福,就不该强迫自己凡事一定要得到满分,而是维持适度的努力、保持适度的成功,这才是无上的秘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