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中国城建设计”获国际最高奖(2)

标签:

【大纪元1月22日讯】(大纪元记者林达丹麦哥本哈根报导)2006年11月,在意大利威尼斯举办的第十届建筑双年展上,丹麦的名为“协同进化”(CO——EVOLUTION)的中国城市建筑设计展,以其对中国四大城市:北京、上海、西安、重庆别具一格的设计,击败了其他49国参展者,赢得了被称为建筑业的威尼斯“金棕榈奖”的国际最高奖 ─— 金狮奖。这是丹麦首次获得这个建筑业的国际最高奖。

在参加了九月份北京第二届建筑双年展以后,“协同进化”中国城市建筑设计展回到本国,从二零零六年十月开始,丹麦建筑中心在首都哥本哈根其本部举办展览, 吸引了从成人到由学校老师带领学生的大批民众参观。此展将一直持续到二零零七年一月底。

大纪元驻丹麦记者,来到展览地点,对这个项目的主要策划者、建筑中心首席执行官肯特. 马缇努森(Kent Martinussen)进行采访。

丹麦建筑中心首席执行官肯特. 马缇努森先生接受采访。(新唐人天乐摄)

中国城市化发展迅速所带来的课题

近二十年来,中国作为世界大国,其经济迅速发展,不仅影响中国人,也对整个世界有着重大影响。在前二十年里,中国有四亿人口摆脱了极度贫穷,同时,还有三亿农村人口迁入城市。城市化可以被看作是经济发展的一个必需手段。

如果按照中国目前的城市化速度,那么在今后的二十年里,还将增加四亿城镇居民。——也就是说,每年有相当于四个欧洲的人口进入城市。由此引起的建筑潮,中国每年新增建筑面积约二十亿平米,占全世界新增面积的一半。 这将对世界经济和气候变化产生巨大影响。

中国的城市化与建筑潮调查。(记者林达摄影/大纪元)

可持续性面临的不仅仅是关于环境退化、污染和资源枯竭等方面问题。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已经极大地加剧了社会贫富差异,不仅突出表现在城乡的差异,也表现在城市内部出现新的贫困人群。例如被称作“流动人口”的外来劳务人员,在一些主要城市中,占城市人口的25%。另外,中国城市发展过快的速度和巨大的规模正在如药物及大量珍贵文化遗产的安全。

针对以上问题的深入调查和研究,丹麦的年轻建筑师与他们的中国伙伴,对中国四大城市的建筑设计,可说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与突进。

可持续性城市发展——中国四大城市的未来设计

1. 北京——岱头地区:“积极角色型”的城市发展。

作为中国的首都,在经济发展的快速形势下,北京以每年三千平米的速度扩张,面临着各种挑战,例如空气污染问题、交通堵塞问题、水资源恶化、地产投机使房价飞涨,而低收入群住房不足等等。

由丹麦Cebra事务所与清华大学合作提出了如何创造积极角色的城市化策略来应对中国高速城市化所产生的挑战。它的特点是把城市作为整体一起考虑,而不是孤立考虑某一地区的问题。

对北京地区的调查与设想。(丹麦建筑中心提供)

对北京地区的调查与设想。(丹麦建筑中心提供)

此项目是对北京东南边缘的一个老工业区岱头地区的改造。这是一个占地6平方公里,有5000村民的地方。但它的最主要特点是一片巨大的工业废弃地,一些工厂遗留下来的超过1000万立方米的污染土壤,足够覆盖整个威尼斯城达两米深度。

设计方案的构思是把这一千万立方米污染土壤运至离岱头三十公里处的一片砖场,这个砖场由于土壤资源耗尽而关闭。在这里,污染的土壤在制成四十亿空心砖的过程中,经过高温灼烧而去除有害物质,成为建筑材料。这一区域将进行相应污染处理,在3-5年内成为一处公园。同时把一个城市组团作为相互促进、多功能的建筑综合体来看待,对于族群建筑、绿地、公共设施等进行宏观考虑,发展低密度居住和高密度环境并置,鼓励步行与交通相结合的北京边缘城市。使岱头在十至十五年内成为宜居城市。

岱头地区的改造。(丹麦建筑中心提供)

岱头地区的改造。(丹麦建筑中心提供)

2. 重庆:魔幻山群

被列为中国第四大城市的重庆,在未来的十年里,城市人口将增加一倍。与中国其他大城市一样,重庆也面临着经济发展带来的挑战。

由Cobe事务所与重庆大学合作的项目坐落在重庆新北商业区。即从发掘重庆的山城形象出发,在长江和嘉陵江交汇处建立一个新型“绿色中心商业区”,许多“五分钟城市”将分布在面向重庆目前的市中心的斜坡地带。每座“五分钟城市”可容纳一万居民,居民步行五分钟就可到达所有公共设施。经过有计划混合,这些谜你城市群会被设计成山脉形状,居民山群的最高点与高密度中心相呼应,山群的相对低点部分好比建成的密度较低地区,山谷是绿色开放性空间。建筑群支持夏天被动散热和冬天被动加热,从而减少能源消耗。另外建筑之间有错综的自行车和人行道相连,及公交系统。

重庆“魔幻山群”设计模型。(记者林达摄影/大纪元)

3. 嘉定:上海郊区化城市

在过去十年中,上海制定了减少城市核心地区人口密度的战略计划将八百万人口分散到中心以外地区。但远郊的条件无法吸引居民迁移。

由Effekt事务所与同济大学合作的项目在距离上海三十公里的郊区城市,设计了一个“超级自然”和“超级城市性”的结合体。包括建立K1赛道、几个重要汽车制造公司、一个“德国”镇和一个“英国”镇。设计致力于改变郊区城市形象,增加对都市人群的吸引力。

嘉定是中国最大的汽车主题工业区, 别称汽车城。此项目在嘉定老城与新城之间设计了一个占地245公顷的城市。城市规划为巨大的“车”字形,除了作为这个新兴城市的品牌和标志之外,还构成了城市优美的外形边缘,强调与自然的更多联系。郊区化城市利用其两大优势:自然环境与低密度群聚。同时又提供城市特点的便利文化,娱乐服务设施,提供可持续能源、用水和绿色生物。并通过新建地铁与上海直接联系起来。

上海市郊城市设计。(丹麦建筑中心提供)

上海市郊城市设计。(丹麦建筑中心提供)

4. 西安:类城墙

作为世界四大古都之一的西安,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它除面临与其它城市相同的高速城市化发展挑战以外,还要面对大幅度增加的旅游观光压力, 从而严重威胁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生存空间。

西安也是中国少数仍然保留了古代城墙的城市,它的长度达13.7公里。

由Transform事务所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合作的项目,旨在发展大众旅游业的经济潜能以支持历史古迹的保护,而避免游客毁坏古迹和环境。他们提出在西安古城墙的周围建立一座“类城墙”─—即由各种旅游服务设施的建筑群组成外形丰富多变的,十四公里长的城市活力带,为游客提供方便的交通、住宿及娱乐。一个可以提供十万个房间的旅馆,所有的房间处于不同地点,但每一个房间都有对老城景色的良好视角。

西安设计:围绕老城墙建立现代化旅游设施的类城墙。(丹麦建筑中心提供)

因为许多旅游景点在城外,例如著名的兵马俑在西安以东三十公里外。把旅游设施建在古城墙外,对减少游客在古城的密度,以减少污染,并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好的居住条件,有非常现实的作用。同时,在两座“墙”之间的绿色缓冲带还建有交通系统。

西安设计:使巨大的游客群避开古城。(记者林达摄影/大纪元)

把我们的理念和价值观带给中国人

记者:这四个建筑设计项目在中国有没有可能被采用,或者说至少采用其中的一个?

肯特‧马缇努森先生:坦率地说,我们的设计不会完全像我们在这里展出的这样被采用。我们所做的一切,更重要的是建立一种联系,一步一步地把我们的理念传达给中国的年轻一代人。使他们开始用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使他们更开放,更多地依靠媒体信息,并使他们通过这个项目,通过与我们的接触,去与非常大的世界价值理念联接起来。

另一方面,我的批评是,我们意识到,如果在中国,你做了一个项目, 诸如重庆的“魔幻山群”,这非常容易被别人复制。他们会把这个设计搬到另一个城市去,做得也同样漂亮,给它加上一个美丽的故事,但是却把我们在城市建筑中“可持续性发展”的内容拿掉了。因此,那里已经与“可持续性发展”毫无关联,仅剩下了貌似美丽的外观。我们对此持非常批评的态度。

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这个项目属于中国。我们认为更重要的是,今后会发生什么事?我们不很看重我们的设计是否被采用,但我们非常看重与中国的年轻人建立联系。我对用我们这个设计去参加激烈的竞争、招标持批判态度。也许,在中国使用了太多外国的大手笔的设计去建造意义不大的“小”建筑物,实际上,而更重要的是应该用外国的建筑设计,去改善中国人民的生活条件。

我们认为,到中国去办更多的展览,去展示我们是怎样用不同的理念在做这些项目的,也许很有价值。“人们生活的方式往往是基于自己的思考方式。”作为一个建筑师,你同样也在展示你的理念。如果你能展示你生活的方式,例如自由的生活理念,人们会意识到他们以前没有意识到的东西。他们会意识到某些地方他们受骗了,那么他们就会去要求改变这个系统。

我们曾经在北京天安门附近举办过这个展览,展览组织得不好。有许多媒体来采访我。但是他们似乎对批评的内容不愿意去了解。这就是“一个体制,一个声音”吧。但是我们发行的书却在一夜之间卖完了。

我们丹麦人民对于中国的现状有过公开的讨论。首先,我们非常反对在中国发生的,例如死刑、一言堂媒体、宗教信仰不自由等等。但另一方面,我们也意识到,我们不可能在中国的发展上采取孤立政策。因为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的重大因素。可是,对我们来说,要与中国做生意,中国改变他的制度变得越来越重要:改变他们对待人民的态度,对待自由,对待言论和行动的态度。这是我们的价值观,这也是丹麦对中国的政策。(完)(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照明创意建筑美学新经济  谢长廷谈城市光廊 
北京列酸雨黑名单 古建筑恐遭破坏
丹麦“中国城建设计”获国际最高奖(1)
世界最豪华火车在印度 如移动式五星级饭店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