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福祯:《民主是个好东西》的前身和来世

姜福祯

人气 2
标签:

【大纪元1月19日讯】我无意深究民主是个好东西,也无意深究民主为什么是个好东西,我的视角是中共如何才能让民主成为好东西。

现在:

民主是个好东西,这是不言而喻的的。可是偏偏俞可平就这样啰嗦,当然不是废话,这起码有梳理和辨正的多层含义:

1、有人认为民主不是个好东西。(西方价值观不适和照搬的中国)
2、好东西多年没有成为好东西。(民主集中制或者一党专制不是什么好东西)
3、呼唤采用好东西。(真实地启动政治体制改革)
4、民主与不民主比较:肯定是好东西,必然是好东西,不能不是好东西。

不能要求俞可平说的更多,更直接。中国当然已经错过了政治改革的最佳时机,但是,也不能简单认为这又是一场骗局,国内外的严峻形势,足以迫使党内部分当权者思考这个问题了。渐进喊了多年,但是没有实质性进步,人大还是哪个人大、政协还是哪个政协、花瓶还是那些花瓶、权力还是绝对权力、腐败还是绝对腐败、选举还是过场、任命还是任命。但是,几十年的瘸腿改革走到了人民利益的反面,权贵私有化全面完成,腐败利益共同体壁垒森严。在这种情况下,不要说共产主义、社会主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就是邓小平所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也早就破产了。信仰集团已经无所依托,改革丧失了价值理性,也丧失了合法性──就是从民生上修补,也很难越过党内利益集团、贪污集团的顽固和跋扈。

前身:

共产党的前身是追求民主自由的,他们强烈反对蒋介石的个人独裁和国民党的专制统治。其实,国民党政府并非全盘不民主,起码还有一个宪政民主的框架,对外战争和对内‘戡乱’的艰难一定程度延缓了这种制度的完善。共产党对于国民党的抨击,由笑蜀编成一本叫做《历史的先声》(汕头大学1999年9月出版)的小册子,其中我们可以十分清楚、百分清楚、千万分清楚地看到无论是共产党的领袖还是他们的文胆写手毫无例外地认为:“民主是个好东西”。岂但是个好东西,而且还是个不能拒绝的,应该在所有领域都贯彻的好东西。我还是忍不住抄几个文章题目,让大家观赏:

1、“中国的缺点就是缺乏民主,应在所有领域贯彻民主”1944年6月12日毛泽东答中外记者问
2、没有民主,一切只是粉饰(《解放日报》1944年6月13日)
3、不能因国民程度不高而拒绝民主,应用民主政治教育人民(《新华日报》1939年2月25日)
4、民主第一(《新华日报》1943年9月15日)
5、有人民自由,才有国家自由(《新华日报》1944年5月16日)
6、民主与国情(《新华日报》1944年5月17日)
7、民主的才是合法的(《新华日报》1945年4月27日
8、为民主拼命(《新华日报》1944年6月2日)
9、争民主是全国人民的事情(《新华日报》1945年7月3日)
10、新闻自由──民主的基础(《新华日报》1945年3月31日)

在我列举的十篇文章中,其实已经回答了民主是好东西和民主为什么不能缓行的所有问题,几十年来民运理论也无非围绕着这些常识性的问题讨论、争辩。

民主不适合中国落后的国情吗?否!上述3、6两篇文章回答了这个问题。30年代都不落后,何况现在?民主要有限制、有选择、有步骤、有范围地渐渐实行吗?否!1、9两篇文章回答了这个问题。毛泽东认为是在“所有”领域,而且是即应全面实施。国家、民族、政党、集团、集体的利益高于民主吗?否!第4、第5、第7篇文章回答了这个问题。民主第一,不是政党第一;自由第一,不是国家第一。没有民主会有好制度吗?否!第2、5、7三篇文章回答了这个问题。宪政民主规定规则,制约权力,因此民主的才是合法的,其他都是枉谈。国家可以垄断个体的自由吗?否!第5篇回答了这个问题。国家派生出的国家利益、国家安全、国家什么什么,都应该建立在尊重个体自由和选择的基点上。国家可以垄断新闻媒体吗?否!第10篇文章回答了这个问题。国民党统治有较大范围的新闻自由,不然上述报纸也不会如此大放厥词,但是国统区严格的新闻管制还是让民间无法忍受。那么,民主是赐予的吗?追求民主批评专制有罪错吗?否!第8篇文章回答了这个问题。没有民主,要拼命争取,有了民主制度,也需要在批评中不断完善。总之,民主不是赐予,更不是“遵命”。我这样罗列的目的就是说明共产党其实早就知道《民主是个好东西》,好东西为什么不用,偏用坏东西,偏以假充真?当然是统治集团一党之私利和独裁者一己之私的“合而为一”,当然这些私利都是在“国家”、“人民”、“党的利益”、“革命”、“改革”等等宏词的粉饰下进行的。正是:“没有民主,一切都是粉饰!”

来世:

说民主是个好东西容易,民主为什么是个好东西,上边的文章也早说明白了,不说大家其实也明白──都什么时代了,谁比谁傻多少?要害的是,怎样让民主成为好东西?在共产党一党独裁将近60年之后,怎样去伪求真,告别旧我的确是个问题。因为,这需要良知、需要勇气,还因为这不仅需要改制,也需要易帜,而且是和平易帜,良性演进,才可能避免激烈的动荡。

如果,真的启动政治制度改革,马上就有几个问题饶不过去:

一、共产党。其实,从理论上说,工人下岗,边缘化,无产阶级地位被资产阶级取代,真正的共产党员早该退党了。市场经济哪有“社会主义”的,权贵私有化哪有社会主义的,无官不贪哪有社会主义的。“社会”早被少数人盘踞,“主义”早被权力集团和金钱贵族瓦解,“共产”早被瓜分。如果真要创建以人为本,以民生为主体,以全民和谐福利制度为目标的现代社会,共产党必须改名,才会名正言顺,表里合一。从政党的宗旨和作用上看:社会民主党的称谓比较接近共产党的实际宗旨。此外,农工民主党的称谓也适合中国国情,或者干脆与众花瓶党结成一个政党联盟也很时髦。总之,共产党必须改名或者允许党内不同派别竞争,自我分解随开放党禁,迈向民主。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实,共产主义只是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的学说,是一种价值理性,社会主义这东西,实践上从来就没有存在过,存在的仅仅是列宁主义及其附庸。

1、菩提本无树──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照马克思的预见:社会主义是在发达资本主义阶段,劳资矛盾无法调和基础上,产生的无产阶级革命之后才能建立的一个历史阶段。众所周知,目前达到发达资本主义阶段的国家并不多,而这些国家的劳资矛盾并非到了不可调和非要阶级斗争来解决,恰恰相反社会福利制度已经基本解决了“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少数人占有”的矛盾。社会主义从来也没有成为实践实体,从来就没有“社会主义”这样一棵菩提树。

2、明镜亦非台──苏维埃社会主义的苏联(列宁主义)列宁篡改了马克思社会主义革命的前提,他用“帝国主义”和“帝国主薄弱环节”以及“工人阶级密集”的理论虚构了革命的合理性,超越了“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并用“革命意志”创造了“红色历史”,这种伪社会主义的劣迹很快被史达林推向了高潮。可见,列宁主义也不是明镜台。

3、本来无一物──反修防修的社会主义中国(毛泽东思想)毛泽东面对的革命实践,即没有共产主义的前途,也没有资本主义的来路,毛泽东对西方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知之甚少,他并不清楚列宁是怎样篡改了马克思主义,他把列宁主义的棒槌当针认,居然认为苏联从赫鲁雪夫开始复辟了资本主义成为修正主义:于是提出──反修、防修,防止资本主义复辟,不断与假想的敌人进行斗争,进而提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发动打倒“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这真是堂.吉可德式的无知加浪漫。

4、何处惹尘埃──改革开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没有树木,没有明镜台,并无一物,也就不会有镜子上的灰尘。改革开放,就是走向资本主义,就是与世界文明接轨,同时也是“人的解放”,自由民主秩序的创建。共产党不甘心这样说,却又不能不有一个说辞,因此邓为共产党统治的继承性和合法性加了“中国特色”四个字,以便于藏污纳垢。社会主义都不曾有过,哪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哪来的“社会主义民主”,哪来的“共产党”和“四个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一点只有赵紫阳实话实说:“什么是社会主义,我不知道。”──什么是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哪来的资产阶级自由化?什么“公有制主体”,哪里有“人民群众共同占有”?什么是“无产阶级先锋队”,倒不如说是资产阶级先锋队。

我吃力地追溯“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其实就是说明:不曾有无产阶级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不曾有社会主义建设,当然也没有社会主义改革,改革所通往的路径是资本主义和现代化。由此,应该果断放弃“社会主义”的骗人旗子。可是,旗子总要有一面的,官僚资本主义不行,垄断资本主义不够,全民资本主义牵强,公民资本主义生硬,比较贴近社会主义的还是“人民资本主义”或者“大众资本主义”。没有民主化的改革其实已经寸步难行,目前就是低调的民生主义,也被腐败利益共同体所不容,胡锦涛表示过:“没有民主,就没有现代化”,如果只是口头表白的话,毫无意义,我们的耳朵早灌满了欺骗,而俞文对民主正面的肯定,并按照西方价值观做解释,显然不止是“辨证”(相对于好坏)更具有辩正(相对于真假)的暗示和努力。这种暗示和努力的持续和实践,当然只有然突破我上述说的两个基本瓶颈,民主才会成为好东西。

(2007年1月17日于青岛咫尺居)

转自《民主论坛》(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姜福祯:司法腐败严重蚕食百姓的基本权利
工作权维权:一个将被严酷现实唤醒的领域
姜福祯:谁“杀”了这些大楼?
苏信文:永远不能放弃的天赋人权——自由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