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彦君:聪明消费 降低温室效应

标签:

【大纪元1月22日讯】全球温室效应是目前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国际组织纷纷发表研究报告呼吁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许多国家也都在思考如何在不影响经济的前提下,留给下一代一个永续的地球。然而,尽管温室效应的影响触及全球,任何二氧化碳的排放或污染的制造却往往都是地方性的(local)。换句话说,虽是陈腔滥调,环保的确得从日常生活做起,一项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进行数年的环保计划就是个很贴切的例子。

早在十年前,斯德哥尔摩的环保单位就意识到温室效应对地球的威胁,而积极地透过立法、政策规范各种会释放二氧化碳的管道,例如交通、暖气及电力系统等,从一九九○到两千年间,这个城市成功地降低四%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赢得许多欧洲国家的赞美。大约在两年前该环保单位继续推出一项名为“聪明消费”的计划,这项计划挑选出60个家庭,追踪并搜集这些家庭3个月以来所有的消费单据,计划小组藉由这些发票,分析换算出每个家庭透过消费行为及生活模式排放出多少二氧化碳。

日前,初步的研究结果出炉,发现对每个参与计划的家庭而言,每天所摄取的食物是二氧化碳排放的最大来源。因为,在全球化经济的冲击下,陈列在超市里的商品往往来自世界各地,这意味着长途的交通运输、能源消耗及废气排放。该计划小组表示,做为一个聪明的消费者,理应将食品运送的过程列入考量,这也解释了另外一个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的消费行为:出国度假。许多家庭在参与计划期间曾出国旅游,特别是到泰国,这类长途旅程往往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
既然,食物是最大元凶,那么该怎么吃最环保呢?该计划小组透过媒体鼓励社会大众多吃当季的蔬果,降低对肉的摄取,多吃豆类食品,因为许多肉类及海鲜食品的制造及运输过程使用大量的石化燃料,对环境是一大负担。
“聪明消费”是个有趣且重要的计划,它提醒了陈列架上的每个商品背后都有一个关系我们每个人生活品质的故事。如之前在欧洲视窗提到关于中国成为全世界耶诞节礼物的工作坊,造成环境污染的不只是长途运输,还包括不合环保及人权的工作条件。执笔至此,笔者认为,“聪明消费”这个计划仍然局限于二十一世纪最流行的文化框架:消费,因为环保问题的最大症结之一正在于我们消费太多。

面对当今温室效应对地球的威胁,最根本同时也是最不愿被提起的议题是质疑资本主义经济的正当性。在现今的经济模式里,我们早已严重透支地球的资源,因为资本主义的逻辑在于鼓励消费,追求最大利润,连带引起许多的能源消耗、交通运输以及环境污染。在全球一片大声疾呼做环保的同时,回顾自工业革命以来的人类历史,也许我们更应该冷静思考资本主义究竟造福了谁?——转载自272期《Taiwan News 财经文化周刊》◇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科技专题:燃料电池的应用与优缺点
全球暖化争议  陷入僵局
面对地球温室效应损害指控 美汽车大厂反击
澳洲变暖全球最快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