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芎林.文林古道

Tony 撰文、图、摄影

人气 34
标签:

我从“文林阁”开始我今天的“文林古道”之行。文林古道就位于新竹芎林乡文林阁后方的山窝地区,我想古道的命名应是出自于文林阁。文林阁是芎林著名的寺庙,也是当地早期最重要的私人学堂。

文林阁的历史,可溯自清朝同治末期,当地的举人邓兆熊,设立私人学堂于现在的庙址;邓兆熊并邀集贤士墨客,创立“文林社”,吟诗作对,以文会友。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邓兆熊与地方人士齐力将学堂改为神庙,建立“文林阁”,亦称为“文祠”,祀奉文昌君,积极培育地方人才,影响所及,芎林地区因而文风蔚盛。

如今的文林阁,外观上,已看不出是一栋具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古老建筑,而是蜕变成为雕龙画栋、金碧辉煌的新式庙宇。民国八十年代初期,由于文林阁旧庙结构逐渐腐朽,有崩塌之余,于是旧庙被拆毁,改建为新庙。十几年之后的今天,当时的决策者或许也会有几分悔意吧!

走进文林阁,只剩前庭左边的墙壁镶嵌着三块古碑,默默诉说着文林阁悠久的历史。三块旧碑,一建立于光绪二年,年代最为久远,是文林阁初创建时所立;另一块是当地修筑“积德桥”时的捐修纪念碑,时为明治四十二年(1899年);第三块则是昭和六年(1931年),文林阁初次整修时所立纪念碑。庭院右侧墙壁立有新的大理石碑文,记载的文林阁沿革及重建经过。庭院两侧则各种一棵百年九芎树。碑文记载,这两棵九芎树是庙方特地从外地移植而来,种植于庭院内,以供乡民缅怀昔日的九芎岁月。

昔日的芎林乡盛长九芎树,乡因树而得名,最初乡名为“九芎林”,后来简化为“芎林”。芎林乡历经两百年的开发,目前九芎树反而变为稀有,不再随处可见。九芎树,树皮光滑,不易攀爬,所以俗称“猴不爬”,连善于攀树的猴子视爬此树为畏途。当年九芎林遍长九芎,倘若有野猴栖息于此地,应当经常发生幼猴跌滑受伤的意外事件。


文林古道

走出文林阁,便是文山路的街道,向右转,一旁是芎林国小。这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著名的台湾音乐家邓雨贤曾在此任教。经过芎林国小,学校旁边的巷子,文山路322巷口,就是文林古道的入口了。马路上有清楚的指标,写着“文林自然生态古道”。

沿着巷子的柏油路进入,大约前行200公尺,来到了登山口。登山口竖立着古道的标志,并有古道历史的简介。这条古道原是早期山区居民进出的道路,而随时代变迁,居民纷纷外迁,农作废耕,古道便逐渐荒废。后来,在文林社区发展协会努力下,争取文建会经费补助,并号召社区志工协助,终使古道重见天日,而蜕变为一条休闲的踏青路线。古道全长约3公里,大约一个小时左右就可以走完。

踏入古道,先是一段宽阔的碎石土路,这是昔日运送农产的农路,上坡行,不久就抵达棱线,变为平缓的水泥小路。不久,抵达“糖塔山”。糖塔山,又名“纸寮窝山”,基石就座落于步道旁。这里的地势平坦,若不是一旁树干上有“糖塔山”的标志牌,路过糖塔山,恐怕也会浑然不知。

过了糖塔山,便进入古道的菁华段。水泥小路到此为止,接着就是质朴的泥土路了。古道行走于树林间,沿途不时可见雅致的桂竹林。中途除了一小段陡落路段,有架绳提供山友上下拉扶,大致而言,古道的起伏小,路径明,路况好,是一条颇适合踏青的古道路线。


文林古道,沿途多桂竹林

从登山口起算,约半个小时,抵达往新埔的山路叉路口,古道取左行,绕回芎林国小的方向。不久,古道便转为下坡路,又有一小段陡下,须拉绳而下,之后,沿途出现大片的桂竹林。走在竹林中,颇为诗意画意。

这大片的竹林,让我联想起此地的地名-“纸寮窝”。“窝”是客家人用来形容指山间的谷地。此地早年盛行制纸,建立纸寮,因而地名称为“纸寮窝”。桂竹林是制纸的原料,所以此地满山遍种竹林。如今虽然制纸业已式微,文林古道沿途却随处可见竹林,可以令人遥想当年的情景。

“文林社区发展协会”将这条古道命名为“文林生态古道”,并无不妥。当地有“文林阁”,里名为“文林里”,如此命名,自属恰当。但若将这条古道命名为“纸寮窝古道”,或许更有深意,更能引发思古之幽情。我想曾经走过这条古道的山友,或许应能认同我的想法。

通过大片的竹林后,便来到一处叉路口,路口有路牌,写着右叉路往“文林古道登山口6分钟”,左叉路往“高枧头山0.1分钟”。0.1分钟,不就6秒而已吗?我取左行,实际测量一下时间。结果,我走了30秒才抵达高枧头山基石。标示的时间与实际误差高达5倍之多。呵呵,但只差24秒而已,应当不会引起任何山友的抱怨。


邓雨贤纪念公园

较快的下山路线,应是折回叉路口,取右叉路下山,回到文林古道登山口。由高枧头山继续前行,可绕从另一边下山,虽然路途较远,不过下山时会经过“邓雨贤纪念公园”,我想去那里看看,于是继续向前走。约七、八分钟,出山路,接上水泥产业道路;取左行,约四、五分钟,抵达山脚下的邓雨贤纪念公园。

邓雨贤纪念公园的原址为“陆军八0七野战医院”,后来医院迁撤,部队撤走之后,原址荒芜,野草丛生。地方政府于是争取将原址辟建为“邓雨贤音乐文化纪念园区”园内,以纪念曾在附近芎林国小任教,有“台湾歌谣之父”的音乐家邓雨贤。

这座公园内如一般公园,园内有林木草地、凉亭步道;在公园的中间,有一纪念亭墙,前后墙壁有邓雨贤生平简介、任职于芎林公学校时的照片、著名的曲谱等图文资料。只是如此而已,内涵似嫌不足。倘若能在纪念墙处安设音乐播放机及自动感应器,当游客走近亭墙时,因自动感应而播放起音乐,让游客在《四季红》、《月夜愁》、《望春风》、《雨夜花》的悠扬音乐声中,读览邓雨贤的资料,应会有更深的感动。

走出公园,沿着马路走,约五分钟,回到文林阁。绕了一圈文林古道,连休息时间,大约一个半小时而已。本想进芎林国小参观,看有无昔日遗迹,但正值下课时间,校门口家长及学生人潮多;校门口,校警目光炯炯,而我这身登山客的装扮,绝不像家长,只好作罢。


文林古道,纸寮窝古道

从芎林回台北后,再深入蒐寻纸寮窝的资料,更得知其详细历史。清乾隆年间,有先民刘传老,由广东饶平渡海来台,进入九芎林拓垦,见一山窝处,有繁茂桂竹,于是请垦此地,在此建立纸寮、纸湖,从事制纸,店号为“崇茂”,于是以“纸寮窝”成为当地地名。

自刘传老建立造纸基业,延续了五、六代,约一百余年,造纸成为纸寮窝当地居民赖以维生的主要产业。居民为感念刘传老开基之功,于是在纸寮窝口建造一座“纸寮窝开台祖刘传老造纸纪念亭”,命名为“传老亭”,并在亭内放置传统造纸器具,如如石轮、纸廉等,以缅怀昔日的造纸岁月。

此外,纸寮窝窝口的福德祠,有一大理石石碑,亦有刘传老的事迹碑文。而我今天走文林古道,却未看见“传老亭”或“窝口福德祠”,所以不清楚其正确的位置。或许我为了邓雨贤,而错过了刘传老。事后回想来,也是一种遗憾。但旅行有遗憾,才会更想念吧!

我要在这里感谢“文林社区发展协会”,因为你们的努力,才让我们有机会认识这一条古道;同时,也寄语文林社区发展协会,可以在文林古道登山口竖立一块导览地图,标示出古道沿途及附近重要的景点。身为远从外地而来的旅人,我并不想错过邓雨贤、刘传老、窝口福德祠这任何的其中之一。如果能够,“文林自然生态古道”不妨可加注,亦称其为“纸寮窝古道”,此当可告慰刘传老在天之灵。

旅记日期:2006.11.24 (写于2006.12.06)


文林阁古碑。


文林古道登山口。


过糖塔山,进入古道菁华段。


行旅图

——本文转载自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 http://www.tonyhuang.idv.tw/@(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金管会:新竹期货终止营业及解散
力晶第三季 税后亏损19亿
甜柿红了 好吃好玩报你知
检调破获安毒工厂 原料可制一千公斤安毒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