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推测秦始皇遗体可能保存完好

标签:

【大纪元10月8日报导】(中央社台北八日电)充满神秘色彩的中国秦始皇陵地宫,由于史书记载语焉不详,更显扑朔迷离。中国秦汉史专家郭志坤近日在新书“秦陵地宫猜想”中大胆推测,除了大量金银财宝,地宫设置的“弩弓”历经千年仍可发射伤人,而秦始皇遗体也可能保护完好。

“三秦都市报”报导,郭志坤近日在西安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举行“秦陵研究成果暨‘秦陵地宫猜想’新书发布会”,对秦陵地宫内的千古疑案提出五个猜测。

首先,关于秦陵封土高度。郭志坤表示,秦陵由地面高耸的封土堆和地下的地宫组成,根据史书记载的“陵高五十丈”或“五十余丈”推算,秦陵封土堆高一百一十五公尺,周长两千零七十六公尺,但经过实测,现存封土堆大幅缩小,目前周长一千三百九十公尺,底部面积逾十二万平方公尺。

郭志坤说,对于封土锐减,一般归咎于数千年的风雨侵蚀和人为切削,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秦陵考古队队长段清波提出新观点。

他认为,封土工程是没有完成的“半拉子工程”,实际高度仅五十一点四公尺,封土工程是在秦始皇死后开始,后来约半数工人被抽调到阿房宫建设工地。陈胜、吴广的部下周文打到距陵园几华里的戏水(今西安临潼新丰镇附近),惊慌失措的秦二世来不及抽调军队迎战,紧急要求工人迎战,导致封土工程停工。

其次,地宫设几道门。郭志坤认为,秦陵地宫门道数量问题,“史记”清楚记载:“大事毕,已藏,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藏,无复出者。”棺椁及随葬品全部安置放在中门以内。工匠正在中门以内忙活,突然间“闭中羡门,下外羡门。”工匠“无复出者”,成了陪葬品,显示地宫共有中羡门、外羡门及内羡门三道门。

再者,地宫珍宝知多少。郭志坤说,一九八零年代末考古工作者在地宫西侧出土一组大型彩绘铜车马,地宫外侧珍藏如此精美的随葬品,而地宫内随葬品之丰富、藏品之精致可想而知。

郭志坤认为,秦始皇喜欢音乐,地宫里一定藏有百戏之乐。而除了大量金银财宝外,地宫中还藏有大量的竹简等典籍。

第四,“弩弓”能自动发射。经过科学检测,秦俑的青铜兵器表面有一层含铬化合物的氧化层,具有良好的防銹作用。郭志坤认为,秦俑坑中青铜兵器的发现及技术的先进,进一步佐证秦陵地宫里设置的“弩弓”历经千年依然会发射伤人。

第五,秦始皇遗体可能保护完好。历史记载,秦始皇死在出巡途中,正逢夏天,遗体不易保护,当时“尸体”未运多远,便发出熏人腥味,引出鲍鱼“以乱其臭”的故事。

但郭志坤猜测,秦始皇遗体可能保护完好,主要根据有三:秦始皇时代的贵族墓塚都使用水银等“不败朽”之药,秦王朝高官李斯、赵高、胡亥以及医术高超的御医夏无且在场,而且现今秦陵地宫仍被测出大量水银。

相关新闻
历史故事:秦始皇改腊月为“嘉平”
陕西秦兵马俑博物馆升格为5A旅游景区
秦始皇陵暂不挖掘  仍将处于原样保护状态
西安兵马俑扬名世界 当地农民失耕地生活拮据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