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青少年及儿童自杀回落后再上升

font print 人气: 2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1月15日讯】(美国之音记者:陆阳2007年11月14日华盛顿报导)据美国儿童和青少年精神病学会统计,美国的儿童和青少年自杀率在2003年到2004年之间大幅度上升了8%。

有统计显示,世界上平均大约每40秒就有1人死于自杀。更为严重的是,自杀正在呈现出低龄化趋势。在中国,自杀是15岁到34岁人群的首要死亡原因。在美国,儿童和青少年的自杀率在连续10多年稳步下降之后又开始回升。

根据美国官方统计,2003年到2004年,10岁到24岁儿童和青少年的死亡人数上升8%,增加到4559人,其中20岁以下青少年的自杀率增长了18%,死亡人数上升到1985人,多数是15岁以上的青少年。

*十年回落后反弹*

美国在1990年到2003年之间,15岁到19岁青少年的自杀率逐年回落,从1990年的大约10万分之11下降到2003年的10万分之7.3。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统计表明,2003年到2004年,19岁以下青少年的死亡原因中只有自杀呈上升趋势,其中女孩的自杀人数增加是主要原因。

德克萨斯州贝勒医院门宁格诊所的诺尔玛.克拉克博士是青春期精神疾病专家。她在谈到女孩自杀问题时对记者说,解释女孩自杀的诱因不是一两句话的事情,不过她从接触到的病人那里可以了解有关的信息。

克拉克说:“以我的从医经历来看,到我工作的门宁格诊所看病的女孩绝大多数一开始就谈到了使用毒品的问题。她们吸毒的年龄提前了。她们面对一些社会压力,比如她们需要有一个能让社会接受的体形和体重,这个问题变得比以往更加重要。我不知道女孩是否承受着更大的社会压力,但是女孩处理这些社会压力的方式确实跟男孩有所不同。”

*抑郁可能是自杀普遍原因*

克拉克说,从全球的角度看,抑郁可能是造成自杀的普遍原因。但是,但是在美国,女孩轻生的诱因可能更多的是不善于处理各种关系、对自己的外貌没有信心以及滥用药物等等。此外,社会的转型和美国崇尚独立的文化也使一些女孩感到孤立无援。她说,鼓励女孩参加社会活动和体育活动,分散她们对自己身体外在条件的过分关注,应当有助于减少女孩轻生悲剧的发生。

克拉克还说,一项新的研究表明,父亲在女孩心理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父亲在女孩心理成长过程中的作用非常重要。也就是说,父亲陪伴在身边有利于女孩的情绪调节。而生活在离婚家庭中的女孩往往不跟父亲住在一起。我认为,父亲要想方设法多跟女儿保持接触,这对女儿的成长非常重要。”

克拉克鼓励父亲尽量多跟女儿交流,跟她们一起玩耍、一起看电影、甚至一起到商场购物,只要让女儿感到她对父亲非常重要就可以。她说,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一个非常简单的事实,这就是,有亲和力的家庭发生家庭悲剧的概率通常都比较低。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很多妈妈问我,现在孩子精得很,挑战叛逆的语言一堆,连很小的孩子都会挑战权威,好难教!情绪就像一颗球,孩子丢出来,当爸妈的应该要适时转化这些脾气,千万不要用情绪硬碰硬,不然过一阵子你就会在孩子身上发现自己的影子。
  • 编者按:情感忽视会演变成情感虐待,但忽视与虐待之间的关系如何界定?父母与孩子之间亲子关系是人生中的一门重要课题,这一篇章,让我们与《欠缺母爱的孩子,你的伤好了吗?》 一书的作者来探讨,如何在过与不及的情感中,取得应有的平衡。
  • 上2篇介绍了性别认同教育引起的争论和家长们的不安,那麽如何才能保护孩子接受健康的教育?儿童心理学专家陈彦玲博士给出了一些建议。
  • 上篇我们讲了2个故事,2个孩子的父亲都因为“安全学校联盟计划”中所谓的“性别认同”而将孩子带回家自己教育。那麽“性别认同”是什么?专家又是如何解读的呢?
  • 澳洲新州教育部编入公立学校学龄前教育课程(Preschool Education)的无偏见教育(anti-bias education),正在对幼教教师灌输性取向和性别认同的观念。而当幼儿园对儿童灌输这些观念时,却不需要得到家长的许可,孩子的父母甚至完全不知情。
  • 关系攻击,是通过解除友谊、排挤和其它形式的社交排斥进行的威胁。父母们常常惊讶地发现,关系攻击可能会出现在三岁孩子的身上。对于这么小的孩子来说,被朋友推开的经历可能完全令人费解,并在日托或幼儿园引发焦虑。
  • 这个故事是为了帮助一群8岁孩子,希望他们能再度相信这个世界的奇迹和美丽—在听到这个故事之前,他们很难摆脱在网路上看到、令人不安的恐怖图像。图像加上难以摆脱的深刻感受,让孩子们吓得睡不着—他们尖叫、流泪,也恐惧独处。
  • 这是忍受多年悲伤和失去后,得以成长的故事。故事历程和隐喻,对许多艰难情况和不同的年龄层来说,都有所帮助。
  • 《筑巢的鸟儿》 适合年龄:儿童。 应对状况:被迫离开家园。
  • 这是适合大孩子、青少年和成人的故事,目的是为了在2011年日本沿岸遭受海啸袭击后,为人们带来希望并协助加强复原能力。这篇故事也收录在东京书籍株式会社出版的《儿童心灵成长故事》中。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