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刘庭式不弃盲妻

文道
font print 人气: 13
【字号】    
   标签: tags:

【正见网】北宋时官员刘庭式,为人忠厚质朴,讲究信用。他出身农家,年轻时和邻里很贫穷的老翁之女订了婚约。后来他离乡读书考中进士,被朝廷授予官职。这样,多年后他返回家乡,邻里老翁已去逝,女儿也双目失明,家中已贫困到极点。刘庭式却并无一点嫌弃反悔之意,他派人请求履行婚约。女方家人以有病推托,又因是雇农的身份,不敢和朝廷士大夫连姻。但刘庭式坚决不同意的说:和老人家有约在先,怎能因老人家不在了,女儿有病而毁约呢!最终和老翁之女结了婚。婚后家庭和睦,每次都是他耐心的在前面牵着妻子走路,几个子女都活泼可爱。

后来,刘庭式因办事犯有小过受到处分,监察官本想放逐他,但因赞赏他具有美好的德行,故而宽恕了他。

苏东坡非常敬重刘庭式讲信义,曾在文章中专门称颂过他。

古人对信义是非常重视的,不仅在顺利的时候要讲,重要的是当处于逆境中也能坚守就更属难能可贵。因此,这样的人被称为高尚的君子,是有志于修养道德的人所倾心学习的楷模。其实,仁、义、礼、智、信、忠、孝等等儒家正统文化伦理道德观念几千年来都为整个中国社会所遵奉,被视为做人应有的行为准则,并以此来判断一个人的好和坏。只是被近五十年共产恶党系统灌输邪恶的党文化体系,将中华正统文化的灿烂宝库强行取代和摧毁了,这也是造成今天大陆社会道德急速下滑,人心败坏的主要原因。(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当细读了《大梦敦煌》的演出介绍后,我明白了:其宗旨是反传统,反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传统!在内容介绍中,其公开表明“命运天使反传统”、“血色飞天有杀机”。它是利用我们喜欢中华传统文化的心理,把历史故事进行了篡改,里面塞进了中共的宣传。《大梦敦煌》打着传统文化的幌子,实乃为中共而歌。
  • 明朝的刘大夏二十岁乡试第一,二十七岁中进士,因为足智多谋,成为兵部尚书余子俊的左右手。
  • 明朝江宁府有一个人叫张允怀,为人好虚夸,每次外出,各种器物一定要齐备。一次,允怀为画梅花游苏杭,晚上风静月明,将船停金山下,摆出金光闪闪的酒器独饮,快喝醉了,吹洞箫自娱,被强盗窥见。夜深,允怀被杀死在江中,酒器全被强盗拿走了,后来却都扔弃了:大概发现那些酒器都是铜制的,只是镀了一层金罢了。
  • 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竟省下百万石粮食。
  • 汝辉先来,问需要多少,布政使说:“估计要用银一万两。”汝辉说:“我愿意一力承担。”按察使说:“一万两不是小数目,希望不要开玩笑。”汝辉说:“我虽然有些积蓄,但我儿子不肖,我死后这些积蓄一定会成为别人之物,为何不用来做成这盛事呢?”当时两司官员都在,听了赞叹不已。
  • 有人问他:“您这种大度是天生的吗?”原吉说:“我年青时遇到冒犯也常常发怒。后来遇到冒犯,我先学着面上不带怒色,再学着心里没有怒气,久而久之就没有什么不能忍的了。”
  • 元顺帝时期,河北容城有个善良真诚的人,名叫魏敬宜。他有一段“还田利民”的佳话,流传于后世。

  • 明朝人施聚在辽东时,一次,下了几天雨,施聚派人呼王、马、陈、鲁、许等五六千户来,说:“连日下雨,我心在边上日日几回。你们可各往四处治水口,多要仔细!朝廷疆界,施某地方,累及你们了。”
  • 赵孝子是明朝太原县人,名叫威晋。孝子的父亲好道,孝子五岁那年,父亲外出访道不归。孝子日夜哀伤,盼望父亲归来,但是时间慢慢逝去,希望越来越渺茫。
  • 明朝人伍文定守嘉兴时,一次外出巡视,路上看见一匹马。回头再看,问马主,原来是海盐县令派人从杭州买来给仆人骑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