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首歌》带“病”来温为哪般

标签:

【大纪元2月6日讯】《同一首歌》就要来了。是的,来得有点突然。

以前看样板戏《沙家滨》,在“智斗”一场中,刁得一对阿庆嫂有句著名的评价:这个女人不简单。如今,我们完全有理由对《同一首歌》作出同样的判断:这首“歌”也很不简单。
  
说它不简单,并不在于这个剧组曾经仗势欺人野蛮殴打过女记者,还有其主要制作人传出有严重经济和作风问题等陈年破事,也不是因为不久前这首“歌”的主策 划人、36岁的胡继国贩卖了3公斤半毒品,被大陆云南缉毒人员逮了个正着等八卦新闻。我这里指的是,一个好端端的文化品牌一旦变成了“政治宣传”的道具, 那实属病得不轻。其特征是:大陆官方出钱、当地侨领张罗、新老社团派票,看似文艺演出、实为宣传教育。
  
如今上了点岁数的人都知道大陆“文艺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传统,很多人过去都是唱着革命歌曲长大的,那些“革命歌曲”唱遍了大江南北,唱遍了 五湖四海,唱得铁树开了花,唱得枯木发了芽,唱得“亩产13万斤多”,唱得儿女斗完老爹再批妈。一直唱到了今日中国的“和谐社会”,才好像少了点恐怖,多 了些温情。也幸得于此,多少还代表点生活气息的《同一首歌》节目才能够得以问世,并在一段时间被大陆老百姓喜爱。但不幸的是这种喜爱却无端地被当权者利用 了,继而《同一首歌》很快失去了原有的单纯目的。在“文化出口”的旗号下,塞进了不少“宣传私货”的《同一首歌》继去年来到美、加之后,今年又首度匆匆忙 忙来到了温哥华。
  
《同一首歌》带“病”突然要“空降”,给人四个看不懂。
  
为什么来得这么猴急?这次“同一首歌”来温可以说是真正的神速,温哥华这边的主要主办单位据说还是在一个月前才接到的任务。按照平时正常的演出操 作的办法,要举办如此规模的演出,至少要运作半年,这包括提出计划、落实演员、确定时间、联系剧场、寻找赞助、广告宣传、票务推广等等,而“同一首歌”却 化繁为简,一切出奇的飞快,其手法之简约也凸显其心情之急切。为什么要来得这么急?从其选择的剧场和前来的仗势不难看出其中的“猫腻”,无非是和“全球华 人新年晚会”比个人气,拼个场子,但最关键的是恐怕是来除除“害”、“消消毒”,但以大陆庞大的政治和文化资源以及温哥华当地“爱国侨社”的集体能量,去 对付一个纯粹是民间团体举办的新年晚会,其格局和肚量恐怕都是成问题的。
  
为什么要干“亏本生意”?生意场上有条铁律就是亏本买卖不做。但这条铁律对《同一首歌》没有效用。此次来温的演员且不谈算一线还是二 线,也不论是过气还是走红,在商言商,如果稍稍算笔账,你会发现几十号人马的旅差费、食宿费、演出费没有几百万元人民币恐怕扛不下来,如果要算上明星的出 场费,那更是天文数字,将如此多的明星全部塞到一个3000多人的剧场去演出一次,门票那点收入恐怕连刘欢、田震几个人的出场费都不够,即使加上金赞助、 银赞助、铜赞助、铁赞助,那也只是杯水车薪,大陆有关部门投下的重金可见一斑。而温哥华主要的主办单位某商会,其负责人既是经常抛头露脸的“侨领”,又操 持着移民留学之类的买卖,根据此人一贯的记录,要他自己拿出点钱出来“倒贴捧场”恐怕不符合他的一贯做法,对他而言,这单买卖无非是多赚少赚的问题。而问 题是,大陆有关部门作为“冤大头”砸下这么多钱搞这种亏本交易,无非想说明自己“牛逼威风”,自己“气粗财大”,至于是不是值得,是不是对得起纳税人,那 根本就不在考虑之列。
  
为什么明星都来“赶大集”? 岁末年关本来是各路明星走穴扒分的黄金时间,这个时间段,连三流歌厅里卖唱的无名歌女都是一夜赶三四个场,众多大腕、中腕、小腕的档期更是早就排得满满 的,如此黄金时间被“加塞”集约赶来北美搞“演出”,恐怕不能全依仗歌手们对温哥华侨胞的朴素“阶级感情”以及对加拿大这方水土的情有独钟,明着看是“给 中央电视”点面子,不然哪天对方变个脸,自己就会和“十三亿观众失去联系”,暗着瞅谁心里都明白,这多多少少也算是个“政治任务”,如果胆敢卖点关子、撒 个破娇,后果不堪设想。轻则遭央视“封杀”,重则打入另册。经济上吃点小亏,政治上得点安全,这早就是在大陆做人行事的诀窍。老毛有诗云:风物长宜放眼 量。赚钱的机会有很多,不在意今朝此夕,想必不少中港台明星都明这个理。
  
为什么搞得神神秘秘。“同一首歌”去年在多伦多演出的时候,场面比较喧闹,这次来温却有点像“鬼子进村”。除了少数几家报纸有几块“豆腐干”新闻 以外,既不见密集的广告,也看不到演出的招贴,连派票也是通过华人侨团和学校在悄悄运作,这点“战术”确实和以往很不相同。愚以为:一方面可能担心过于轰 轰烈烈会把大陆有关部门因为“暗助”拖下水,引起加拿大主流社会的反感,另一方面行事低调,可能也和是不是最终在那么短的时间能如期举办也有关系。说白 了,钱花了,心里没底。原来据说要把演出搞在10000多人的体育馆,很多人就说很难保证坐满。后来改在大女皇举办,人数少了四分之三,又担心冲击力减 弱。对于如何将《同一首歌》呈现出来,从出资人到主办方都一直是游移不定的,说到底,还是对温哥华的观众的热情没有信心,或者说对最后的圆满缺少把握。
  
“巨星”云集,耗资百万,牵动八方,却只在三二千人的场子匆匆而过,充其量就是办个豪华的“堂会”,但愿这种有悖常理的事情更多人不会再以平常 心看待。慷人民之慨,做极少数人喜欢做的事情,这不是百姓之福,更不是一国之荣。但愿若干年后,我们重提《同一首歌》带“病”来温,不仅仅把它当成是一个 政治笑话。
  
2007-02-01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藏头诗--闻大陆歌星来加“献”艺有感
中正:李渊被袭与“同一首歌”出自一辙
纽约"同一首歌"风波背后的较量与思考 (1)
武汉仁:什么是“同一首歌”?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