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教授:对华贸易 应记取历史教训

【大纪元3月6日讯】(大纪元记者罗莎编译报导)上周中国股市暴跌近9%,由于经济日益全球化,随后国际各主要股市亦受波及,普遍出现下挫局面,引发市场上对中国经济影响世界金融的讨论。

2月27日金融时报刋登一篇由哈佛教授查尔斯.爱略特(Charles W. Eliot)撰写的文章,以中国及其贸易伙伴应记取历史教训为题,提醒各国能以1980年代晚期至1990年代早期日本挫败的经济经验为戒。

查尔斯认为,中国目前经济有几大特色:

一 ﹑正在亚洲崛起,出口成长快速﹔拥有高储蓄及高投资率﹔科技能力也快速提升,其对外贸易和吸收外资的强劲发展严重威胁了欧、美主要工业国的经济复苏。中国高额的外汇存底及经常账盈余也引起国际间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强大压力。

美国国会领袖们纷纷要求应采取激烈行动以有效遏止中国的经济威胁;美国资深经济官员代表团也与中国政府进行对话,讨论有关中国造成失衡情形的许多相关经济政策,并警告中国,如果无法快速达到成果,则国会已准备采取相关行动。

二 ﹑中国的金融体系以银行为中心,政府要求对国内机构应特别融通,且与政府及产业有密切挂钩,导致银行体系呆账、坏帐问题严重,风险控管能力薄弱。

三 ﹑高成长的生产力虽能拉低产品价位,但资产通货膨胀情形已相当普遍。

与1980年代晚期至1990年代早期日本经济落入萧条前的情形相较,二者间最大的不同处仅是,中国的开发程度远低于日本。这些类似现象都值得让中国及其贸易伙伴由日本的经验中汲取经验及教训。

日本经历了股市及房地产的泡沫化,导致金融问题的产生,在银行停止扩张信用时,总需求整个瓦解了,一旦消费者及企业失去信心时,很难将出口导向的经济成长转为内需市场的扩张。

回顾以往,日本官员犯了数项重要政策的错误。在1987年罗浮宫协定后,为避免日圆进一步升值,日本采取宽松的货币及财政政策,推动了房地产市场过热价格泡沫化以及信用的扩张,导致之后经济的衰退。日本政府未能在消费者享受财富空前增加之际,鼓励国内消费的内需成长,且任由银行体系的问题恶化而不是面对问题。

查尔斯建议,中国若要维持快速成长且避免日本之前所犯的错误,那么现在应是采取相关修正政策的最佳时机,包括:让人民币升值;趁经济过热之际鼓励消费刺激内需。依据估算,如果要让人民币汇率维持在目前或接近目前的水准,则2007年外汇存底需累积为4,000亿美元,这表示必须释出更多人民币以购买美元,此举势必导致快速的资产价格通货膨胀,银行体系也将产生问题。

此外,在各主要国家间也必须进行中肯的经济政策对话,以讨论各国国内的相关重要政策,因为采取高度施压或唱高调等过与不及的方式,都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

在中国经济规模越来越大,且对今日全球经济的不平衡已造成更大影响力之际,中国的经济政策以及其对外的国际经济关系也将变得更加重要。太平洋两岸的决策者可以从历史的教训中避免重蹈覆辙。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全球股汇市密切注视金融与贸易失衡问题
全球经济稳健 挡得住股灾效应
台股开盘下跌64.20点  为7565.95点
美财长:尽管股市重挫美经济依旧强劲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