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夫金字塔 由内而外造?

标签:

【大纪元4月1日讯】〔自由时报 编译胡立宗/综合报导〕埃及金字塔建造的千年之谜可望解开?法国建筑师侯丹3月30日宣称,古夫金字塔的建筑方式事实上是“由内而外”,颠倒传统上认定“由外而内”的建筑方式。如果研究小组接下来能顺利找到侯丹认定的内部建筑通道,则金字塔之谜将解开大半。

最盛行的传统看法认为,金字塔是靠着一条外部坡道,将建筑材料逐步运上塔的外缘;但这种假设有个问题,即随着塔身高度增加,坡道的斜度会越来越陡,要将巨石往上搬,也会越来越困难,坡道本身所需的材料也会越来越多,甚至比建筑本身所需的材料还多,反而增加施工难度。

另一种假设则是推断工人沿着金字塔外墙建构螺旋形坡道,沿着塔身向上搬运材料。但这种假设也有问题。首先坡道本身必须非常坚固,才足以承担大量建材的搬运;其次,转角处会非常狭窄,成块上吨的石材难以通过;最后,如果以这种方式建成,且坡道又够坚固,则最后还必须花费大量时间及人力,才能将外观整修成现在所见的平滑外貌。

侯丹认为,古埃及人崇尚完美及物尽其用,因此,建筑方式必然比之前假设的更为精致,而且省时省料。经过八年研究,侯丹终于发现,最合理的建筑方式应该是由内而外,并依据此一假设制成3D动画,放在www.3ds.com/khufu网站上。

所谓由内而外,分为两阶段:四十三公尺高的基座,四十三到一百三十六公尺高的塔身。在第一阶段中,工人先以外部坡道运送材料建好基座,并建好古夫陵寝及周边通道;接着在往上盖的过程中,沿着壁内十到十五公尺处预留工作通道,然后透过这些工作通道,将后续石材往上运送。至于转角部分,侯丹则假设是运用起重装置,在石块运到转角后,再以起重装置将石块旋转九十度,以便下一段的搬移。

侯丹说,如用这种方式,所需人力大概只要四千多名工人,就可以在二十年的施工期间运送三百万块石头建材,不必如之前假设推测的运用十万名以上工人建筑。另外,古埃及人应该也使用了机械装置节省人力,例如“大甬道”(Grand Gallery ),其实就是用来设置平衡装置,以架设陵寝顶端花岗岩梁柱的地方。

为了证实假设是否确实,研究团队已经准备好,只要埃及政府核发许可,就会前往当地,以雷达、热源探测器进行实地考察。

相关新闻
票选新七大奇景 老大哥埃及不屑
时间 富豪的玩具
嘉义艺术灯区“文化磁场的位子”完工
灯会装置艺术新秀红椅金字塔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