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资料第三部出版 宋永毅:以史为鉴

人气 26
标签: ,

【大纪元5月17日讯】(大纪元记者辛菲采访报导) 文革史研究专家、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学者宋永毅编辑的《新编红卫兵资料》第三部,近日在华盛顿中文资料研究中心出版。

宋永毅16日接受大纪元采访时表示,这三部史料保存了历史真实,通过当年的红卫兵小报将当时发生的重要的事情都留下了,让人身临其境般的能感受到当时的气氛,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研究文革吸取历史教训提供了最原始的、真实的资料。

据宋永毅介绍,编辑这三部文革史料自96年开始耗时10多年,共112卷。第一部20卷于1998年出版,是由在美国能够找到的500多种红卫兵小报编辑而成,第二部40卷于2002年出版,主要是文革期间北京地区的1000多种小报。此次出版的第三部是52卷,主要由文革期间北京以外各地的1200多种红卫兵小报汇编而成。

对于整套书籍的规模,宋永毅表示,“在海外肯定是最全面、最权威的。与国内图书馆比,我们共收集到2700多种红卫兵小报,而北京图书馆小报种类是2600多种,但他们的期数要比我们的全。最主要的是,这类资料,中国大陆不会编辑。我们出版后,北大、北京首都图书馆等都通过香港订购。”

有专家曾说,“文革发生在中国,文革研究发生在国外”。宋永毅对此观点表示认同,他说,“由于中共的封锁与禁止,掩盖和歪曲历史,研究资料的整理工作在中国大陆很难大规模展开,所以我们觉得有必要在海外将原始资料整理出版保存下来。”

对于这些史料的来源和渠道,宋永毅介绍说,“我们是在全世界范围寻找,主要是通过私人渠道,过程中得到了很多热心人的帮助。这次的52卷,其中有55%-60%的部分来自日本。日本有专门的文革研究会,他们收集红卫兵小报的时间很长,作了持久的努力,他们将收集所得捐给了我们。”

“2002年出版的北京地区的小报主要来自于一位加拿大华裔,他在文革中是北京师大附中的高中生,他在文革时通过各种方式收集了各种小报,成为全中国很有名的小报收藏家。他很理解我们的工作,就把他所收集的报纸捐出来给我们。”


2006年5月27日,文革史研究专家宋永毅(中)获得著名人权组织“视觉艺术家协会”颁发的“言论自由捍卫者奖”。图为宋永毅与视觉艺术家协会会长肯.阿润(Ken Aaron,左一)、主席刘雅雅(右二),以及获得“天安门精神奖”的“匈牙利民主斗士”组织代表在纪念餐会上。(大纪元记者季媛摄)

对于编辑第一部之初,是否想到要历时十几年之久,宋永毅说,“当时确实没有想那么多,只觉得有责任将真实的历史尽可能保存下来,我们当时只找到了20卷,是一位美国教授私人图书馆珍藏的,他借给了我们。第一期出版后影响很大,就陆续的有收藏家跟我们联系。日本国家图书馆购买了第二期后,日本文革研究会会长就跟我们联系,说他们也有很多资料,我就飞到东京去把那些报纸扛回来了。”

宋永毅感慨的说,“十年中,苦中有乐。当时真没想到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其实中共的禁止在某种程度上反倒帮助我们起到了宣传的作用。”

对于过程中的收获,宋永毅表示,“这不仅仅是一个工作,而是系统的滚雪球的工作。我们不仅编辑了这三部书,而且还建立了文革数据库工程,该数据库囊括了5000万字的史料,大的有4000多个文件和材料,这个数据库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在2002年出版,现在还在不断完善之中。我们现在还在进行反右书库等工程。”

对于文革发生的原因及其对中国造成的后果,宋永毅表示,“文革是反人类、反文明的中共暴政的必然结果。他对中国造成的最大的灾难就是对文明和道德的巨大破坏,而文明和道德恰恰是人类社会的最重要的基石。”

他说,“中共至今没有什么变化,它的生存和思维方式还是文革那个模式。所以我们更觉得有责任让更多的人、让我们的后代人了解历史真相,以史为鉴。”

宋永毅现任职于洛杉矶加州大学图书馆技术发展部,多年致力于中国文化大革命的研究。他说,研究文革,起源于自己在文革期间的经历。当时他因组织了一个地下读书会,并对时局发了几句牢骚,便被投入监狱5年半,入狱时才21岁。

1999年,他到中国搜集文革时期的旧报纸作为研究资料,当时他已写了两本有关文革的书,被中共官方扣押并指控为“泄漏国家机密罪”,半年后,在国际压力下获释。

视频:【透视中国】辛灏年:太阳最红的年代(上) _1(更新完整版)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文学去中国化 孙震: 政治无法与文化抗衡
回首文革(23):文革流行曲(上)
唯色:被尘封的往事--文革时候的拉萨
魏京生:没有自由地活着 才真正的痛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