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港回归十年变化受瞩目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6月23日讯】(大纪元记者吴涔溪台北报导)昨日中华港澳之友协会邀请香港名嘴黄毓民和谭志强等人,就香港主权移交十年的政经变化和台港关系进行座谈,陆委会副主委游盈隆受邀致词中,除再次强调台湾不会接受一国两制,同时希望台港建立正常化联系协调机制,港尽速来台设立办事机构,推动台港全方位交流。

日前中共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引述邓小平1987年的谈话,强调香港不适宜照搬西方的三权分立,适合行政主导,连日受到舆论讨论,此议题同时成为座谈会上的焦点。

三权分立与行政主导争议

游盈隆首先回顾1990年香港基本法起草的过程中的三权分立精神,起草委员会主任姬鹏飞在人民大会上的报告,“本法有关的规定体现了行政和立法之间相互制衡、相互配合的关系”,同时香港特区享有“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吴邦国日前的一番谈话,显然遗忘了基本法的立法精神。

游盈隆指出,据陆委会的统计,这10年来至少有175件事件足以证明,中共违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五十年不变”的承诺,事实上,成了“京人治港”,破坏“自由经济体制”,干预“司法独立”,窒息“新闻言论自由”。

他表示,香港人民也在过去10年中,进行一场“记忆对抗遗忘的斗争”,人们检视中共是否能信守当年“一国两制”的承诺。

司法动摇是政治最大困局

黄毓民则指出,中国一向是由全国人民大会主导,表面上是立法主导,严格的说是共产党主导。香港一向是行政主导,在港英时代就是如此,10年来并没有不同。那么吴邦国为什么有行政主导的谈话呢?主要是对于香港的立法机关拥有残缺不全的权力感到不安,表现在立法是否会对特区首长提不信任动议,以及民主派的成员有过半数之虞。

然而,回顾香港移交10年来,政治上最大的困局,主要还是在司法独立受到破坏,人大常委会三次解释基本法,使得司法权独立受到冲击破坏。

这三次分别是1999年港人内地所生子女居港权问题,香港首次向人大请求释法。其次是在2004年,对于2007年实现行政长官普选和2008年立法会直选的争论中,中共中央主动释法拒绝普选。第三次,是2005年董建华下台后继任人任期的问题。

传媒自我审查危及经济发展

两岸评论员谭志强也认为,香港目前最重要的指标是法治,如果法治独立性受侵蚀,言论自由也会受到影响。

他也指出,香港本地传媒的自我审查越来越严重,媒体自动地“少提政治”“多谈经济”,忽视最重要的经济消息,其实是中共最高领导人的人事安排的政治新闻。香港媒体主动向北京高层靠拢,言论自由弱化的结果,香港亚洲金融中心的地位,也将逐步消弱。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