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者称中国基础设施发展滞后

标签:

【大纪元1月30日讯】(美国之音记者:许波2008年1月30日香港报导)中国南方大面积雪灾和断电导致今年的铁路返乡运输受到严重影响,南北铁路交通大动脉京广线几乎陷于瘫痪。一些学者和媒体表示,这反映出中国交通和电力等基础设施滞后,应对危机能力脆弱的问题,值得政府深刻反思。

中央党校的学者邓聿文撰文指出,返乡运输对中国铁路系统的压力从来没有间断过,每年过年,如何把逾20亿人次的旅客安全运送出去,是一个让全社会揪心的问题。今年,这一长期潜在的问题终于借气候灾难之机全面爆发,致使多个城市的返乡运输陷于瘫痪,广州火车站滞留的旅客多达数十万人。

铁路落后于民航和公路

文章认为,铁路的最大问题是跟不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大大落后于民航和公路。文章中列举的数字显示,截止到2006年,中国铁路营运里程总长不足8万公里,占全球铁路总长度的6%,人均铁路长度不足6厘米,但却要承担全球约24%的铁路运输。文章指出,这次春运瘫痪的直接原因是恶劣天气导致100多列火车停运,但如果多修几条南北大动脉,旅客也就不至于在阴冷的雨雪中滞留。

北京理工大学社会问题学专家胡星斗教授同意这种看法,他在接受中文部记者采访时说:“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中国要达到10万公里的铁路。可是一直到现在我们还没有实现孙先生百年前提出的目标。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人新年回家这么艰难、这么拥挤,因为中国人太多了,中国铁路通车里程太少了。”

农民工靠火车回家过年

中山大学的艾晓明教授长期关注和研究农民工问题。她说,仅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外来的农民工就多达3千万人之多,他们微薄的工资迫使他们主要靠乘火车回家过年,因此在广州火车站,他们宁愿在阴冷的天气里等上几天几夜,也不舍得买一张飞机票回家。

艾晓明说:“我们看到,每年返乡运输都很紧张。许多农民工在这里辛辛苦苦地工作,可是回家的时候却要历尽千辛万苦,每年火车上都有因灾难和事故丧生的情况。但是对于很多农民工来说,他们根本不可能掏钱买机票。”

一方面是巨大的铁路客流量,另一方面是严重滞后的铁路基础设施。一些专家认为,根源就在于铁路的行业垄断造成建设资金缺口太大。中国第11个五年规划计划新增线路1万7千公里,需要1万2千500亿元人民币的投资,而铁道部的投资和国家开发银行提供的贷款不到计划投资的一半,其余的资金要靠社会融资来解决。

高度垄断的行业

铁道部2005年宣布,铁路和铁路基本设施建设的领域向社会资本开放,但是迄今为止,地方和社会资本参与的热情并不高。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胡星斗认为,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中国铁路是一个高度垄断的行业。

胡星斗说:“铁路是一个大垄断的体制。铁道部虽然是一个部,但它实际上它是一个企业,在部里面进行统一核算,各个分局和机务段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不讲效益、不讲成本。这样的体制使任何一种外资或民营资本进来以后都要亏本,因为他们都要被纳入这个统一的核算体系,丧失自主权。”

译解专家呼吁,这次由雨雪天气导致的返乡运输瘫痪充分暴露了铁路体制的不合时宜,因此打破铁路的行业和行政垄断,改革融资体制,进而加快铁路发展不仅是春运的需要,更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香港的媒体和舆论认为,每当遇到返乡运输困难等紧急事件,内地政府都启动集中调配等带有运动式的公共应急处理机制,虽然可以暂时解决危机,但付出的成本和代价非常高昂。

相关新闻
大雪封路 大学生租雪橇欲滑回家
观光局:新年团若因中国雪灾不出团 可退费
中国雪灾  谢长廷促两岸弹性处理新年包机
长沙蔬菜价暴涨 贵州小城几近断粮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