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新闻小百科:主权基金

人气 1

【大纪元10月1日报导】(中央社记者蔡素蓉台北一日电)“主权基金”又称“主权财富基金”,英文为“sovereign wealth fund”,大多由庞大外汇存底国家或石油出口国家,由政府成立专门投资机构,在全球寻求投资标的,扩大外汇收益或达财政平准目的。中国、新加坡、科威特、阿拉伯联合大公国等国家的主权基金规模相当庞大。

行政院经济建设委员会表示,主权基金乃考量一国宏观经济、贸易条件、政府长期预算规划、财政限制,利用财政盈余、外汇存底累积或天然资源收益,建构一种全新专业化、市场化积极投资机构,代表国家投资。

经建会分析,各国主权基金财源大约可分为四大类,第一类“外汇储备”如中国、韩国;第二类“国有资产”如新加坡、韩国;第三类“自然资源之收入”包括阿联、挪威、卡达、汶莱;第四类“国际援助基金”如乌干达贫困援助基金。

经建会表示,主权财富基金因国家文化、资源不同,发展出的投资架构也迥异,这可增加国家财富管理效益,并透过投资掌握海外原料及资源、创造品牌及全球通路,持续国家政经发展,投资公共基础建设等。

美国“华尔街日报”2007年底报导指出,目前全球主权基金掌握资金总额估计两兆美元至三兆美元之间,估计十年内主权基金可投资的资金总额可达十兆美元。

欧美国家民众对部分主权基金大举投资心存疑虑,国际货币基金(IMF)今年五月也邀集二十五个会员国,针对主权财富基金拟定指导方针,希望主权基金投资应基于商业理由,而非政治目的,并披露更多资讯。

经建会计划以新加坡国有主权基金淡马锡控股公司为师,研议设主权基金,因为淡马锡一开始也只是投资国内,晚期才投资国外。

根据淡马锡资料,目前涉及新加坡及亚洲投资,约为百分之七十五。长期来看,淡马锡希望投资组合分为三部分,三分之一投资新加坡、三分之一投资亚洲、三分之一投资已开发国家。

淡马锡控股公司主席丹那巴南日前透露,淡马锡至今年三月底的上个财政年度净资产总值为1,850亿星币(约新台币4兆1,070亿元),年增率13%。

2007年美国发生次贷危机时,来自亚洲的主权基金为金融体系挹注数百亿美元,例如阿联的阿布达比投资局以75亿美元购入花旗银行4.9%股权。

2008年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声请破产,引发全球房贷信用市场紧缩危机,欧美等国以房贷衍生性证券化商品投资业务为主的银行接二连三传出经营不善,金融市场除希望美国国会尽速通过7千亿美元纾困案外,也企盼各国主权基金能伸出援手。

相关新闻
中共海外秘密投资曝光 引发国际关注
中央社新闻小百科:三聚氰胺
设主权基金  马政府救经济乱了套
台湾主要日报头条新闻标题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