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儿童的特殊学习场所

font print 人气: 6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0月26日讯】(大纪元记者李平纽约报导)现代的快节奏生活,特别是生活的多样化,对多动症的孩子是非常难适应的。据不完全统计在美国大约有5%,大约2百万的孩子患有多动症,男孩的数量超过女孩,大约为5:1。

学习严格的行为模式

为了让多动症的孩子们有特殊的学习场所,由纽约大学儿童研究中心举办的11年的学习营,使用了严格的高度规划的行为模式。一天期间,孩子做的每件很小的好事都被奖励点数:如游泳时遵守规则的奖励100点;上艺术和工艺课时不去注意J同学尖叫的奖励25点;在踢足球挤在一起时用目光接触的奖励10点。行为不当时就减去点数:如戏弄人的减去20点;说话不恭的减去20点;打断别人说话的减去20点。该夏令营位于布朗克斯纽约州立大学 Maritime学院,每星期三晚举办家长研讨会。

N.Y.U夏令营是全国范围内大学负责举办的大约12个夏令营之一。学生们来自城市,纽约郊区以及更远的地方。有一家人为了这个夏天的学习营从佛罗里达搬到纽约。

N.Y.U夏令营中,杰西的小组有10个男孩和一个女孩,一个成人记分员。每天8小时、每分钟记录每个孩子赢得或丢失的点数,把结果写在给父母的每日报告卡片上,并且每天结束时输入计算机。

行为治疗和药物治疗

夏令学习营成为在20世纪90年代初由国家精神健康研究院进行的关于过动症的联邦研究的一项标志。在那项研究中,579名7到9岁的过动症儿童被划分成4个治疗小组:
1、仅接受药物治疗;
2、参加一个密集的行为训练项目,包括8个星期的过动症学习营,但是不吃药;
3、采取药物治疗,同时参加行为训练项目,包括过动症学习营;
4、父母安排在他们的地方社区进行治疗。

根据N.Y.U的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症和行为混乱研究所的主任霍华德阿比考夫(Howard Abikoff)说,当仔细检查结果时,研究员发现了用学习营经验补充药物治疗的好处。平均起来,经过行为治疗的孩子,包括参加学习营,每天需要32毫克利他灵(Ritalin),比只接受药物治疗的少7毫克,而只接受药物治疗的需要39毫克。

对多动症学习营的孩子必须采取充分的监督,孩子与职员的比率是1.5到1,因此很昂贵:8个星期要花 $9,300。20%的孩子能得到奖学金。

N.Y.U的官员们努力找到正确的顾问人选。今年,他们为30个职位面试了320个人,主要是最近的大学毕业生。“语气是很重要的”,学习营主任,N.Y.U的儿童心理学助理教授卡伦夫莱斯(Karen Fleiss)说。“必须得是温暖的关心的态度”。(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澳洲联邦健康部长罗克森﹙Nicola Roxon﹚ 1月5日表示,关于治疗儿童多动症药物的处方及使用,政府应该有更严格的制度。
  • 美国和丹麦的研究人员发现,怀孕期间使用手机的妇女,更容易生下有行为问题的孩子。不过,这项研究结果遭到了澳洲移动通讯业界的反对。
  • 倾听时,可以表达一些支持行为,如拍肩、给予安慰等。(Shutterstock)
    “聆听、聆听。我很想这么做,但他什么都不告诉我!”我不知道曾经从多少已经不抱希望的父母口中听到这句绝望的抱怨。其实,光是打开心房和耳朵并不足以让孩子说话!
  • 我们必须做好心理准备,因为治疗那些成长在缺乏关爱的家庭环境的儿童时,有可能会遇到庞大的障碍......
  • 对父母或教育者来说,最严重的儿童教育错误,就是对走上错误道路的儿童预言悲惨的结局。这类愚蠢的预言会助长儿童的怯懦,让情况无限恶化。我们应该反其道而行,以正面积极的态度鼓励儿童。
  • 德里克‧莱恩(Derek Lane)和林赛‧莱恩(Lindsay Lane)夫妇即将迎来他们结婚23周年纪念日,他们共同培养了一种自我控制和培养善良的家庭文化,相信语言是有力量的,规定一家人永远不说“我恨你”这三个字,这帮助他们的五个孩子专注于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
  • 十年前,一位有远见的母亲带着对美国传统价值观的由衷钦佩、对学习永无止境的热爱以及传播善意的使命,踏上了在家教育(homeschool)的旅程。
  • 我们必须从“激发这类儿童的勇气,并让他们相信自己的长处与能力”来进行治疗。
  • 具有美感教育的玩具去哪儿了?如今,走进百货商店的玩具通道会让你吓一跳。炫目的色彩和灯光向你闪烁着,预先录制的声效在空气中噼啪作响。一切都过于张扬和夸张,到处都是醒目的商标。真正有教育性、想像力和美感的玩具去哪儿了?孩子们对世界最初体验的那些健康又美丽的玩具在哪里?好在它们仍然存在,只不过比以往更少见到。这里列出一些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玩具清单,这些玩具可以培养孩子的运动技能、想像力、乐趣、创造力以及与美好现实联系的体验。
  • “为什么要生孩子?”,让我们来看看孩子给我们的人生与家庭带来哪些快乐与好处,这些也许更真实一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