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树林红露酒故乡 打造红麹文化方兴未艾

人气: 39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0月30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黄旭昇台北县三十日电)酒厂利用红麹酿红露酒已有近百年历史,以往,树林酒厂供应台湾大量的红露酒市场,直到关厂。树林酒厂养活了许多家庭,更是许多人美好的记忆。红麹饮食文化也逐渐融入树林人的生活中,甚至成为伴手礼。若连结当地的旅游特色,地方的生机俨然成形。

红麹又叫赤麹、丹麹、红米或福麹,是以蒸熟的米饭接种红麹菌,经过繁殖发酵而成的红色米麹。中国早已经使用数千年,在第十世纪的唐朝与宋朝,先民就已经知道将红麹应用在食品及药物。

中西医也早就证实,红趜中的菌可降低胆固醇、降血脂、润肠温胃、活血去瘀气、甚至预防心血管疾病。

古老神秘汉方的红麹相传从中国大陆来台,树林酒厂过去是红露酒贮存、调制与调合的厂房。已经退休的副厂长钟杰辉收藏大量的酒品标签,有的甚至超过半世纪。他表示,树林酒厂是台湾烟酒公司的前身公卖局重要酒厂,早年专门生产红露酒,后来才生产绍兴酒。

全盛时期树林酒厂产量十分庞大,为了存放红露酒与绍兴酒,厂内从日据时代留下的到光复后订制的酒瓮有近百万个。

年轻时就在酒厂负责洗酒瓮、运酒瓮的树林市代表周成全至今记忆犹新,酒厂工作不但是树林人生命中重要的一段历史记忆,更是赖以养活全家的衣食父母。

后来因民众饮酒的口味改变,红露酒或绍兴酒的销售大不如前,公卖局才将树林厂迁到桃园龟山厂。但当年酒厂员工获得酒糟发酵后的下脚料,拿回家养猪的历史故事,至今仍让人津津乐道。

树林市长陈世荣企图打造一乡镇一特色的红麹产业,连续两年举办红麹文化节。可惜,除了活动期间提供各种红麹相关资讯外,县内红麹相关业者缺乏一个集中进驻、陈列、贩卖各式红麹特产与酒类的场所。

县府文化局认为,文化要与产业结合,更需要介绍红麹的历史、制作过程与用途,才能为红麹揭开神秘面纱。明代“本草纲目”中,详细记载以米饭培育红麹的过程,对人类身体健康有益,适合酿酒、入药与食用。


树林酒厂以往供应红露酒市场,红麹饮食文化也逐渐融入树林人的生活中,甚至成为伴手礼,当地的旅游生机俨然成形。//中央社


尽管树林市企图成为“红露酒故乡”才起步,社区总体营造也才出现端倪,不过,民间近年来倒是开发不少红麹副产品,像是红麹葡萄酒、红糟、红麹贡丸、红糟炖鸡、紫菜汤等多样化商品,红麹高梁香肠今年更夺下台北县府观光局举办的十大伴手礼。

树林彭福国小也还有酒瓮迷宫,市区偶有以酒瓮为造景的意象,红麹俨然已在树林落地生根及多元发展,融入在地生活,与民生饮食文化相结合。但若仅以红麹企图吸引民众前往树林观光,诱因不足。相关的观光硬体配套措施,仍有相当大的进步空间。

评论